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地理> 中国动物地理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从亚寒带到热带,土壤和植被也有显著的差异,因而,我国的动物界种类极为丰富、特产种类多。另外,我国在第四纪以来,并未遭受到象欧亚大陆北部那样广泛的大陆冰川的覆盖,动物区系的变化,不象欧亚北部那么剧烈,因而保留了一些比较古老或珍稀的种类,如大熊猫、白D豚、金丝猴、羚牛、毛冠鹿、野马、褐马鸡、黑颈鹤、丹顶鹤、长尾雉、扬子鳄、大鲵等。我国所产陆栖脊椎动物,据现在所知,约有2000多种,约占全世界种数的10%,其中鸟类1160余种,兽类410余种,两栖及爬行类约500余种。从动物地理分区来看,我国动物区系分属于世界动物地理分区的古北界与东洋界。两界在我国境内的分界线西起横断山脉北部,经过川北岷山与陕南的秦岭,向东至淮河南岸,直抵长江口以北。在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地势平坦,缺乏自然屏障,故有一个广阔的过渡地带。我国动物区系根据陆栖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类和鸟类的分布情况,可以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及华南区7个区。其中前4个区属于古北界;后3个区属于东洋界。7个区又划分为19个亚区。  
 
 
亚区
自然区划
东北区
大兴安岭亚区
针叶林地带
长白山亚区
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
松辽平原亚区
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地带
华北区
黄淮平原亚区
落叶阔叶与森林草原地带
黄土高原亚区
蒙新区
东部草原亚区
干草原地带
西部荒漠亚区
荒漠与半荒漠地带
天山山地亚区
山地森林、森林草原地带
青藏区
羌塘高原亚区
草甸草原、草甸与高寒荒漠地带
青海藏南亚区
森林、草甸与草甸草原地带
西南区
西南山地亚区
山地草甸与山地森林地带
喜马拉雅亚区
华中区
东部丘陵平原亚区
东部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地带
西部山地高原亚区
华南区
闽广沿海亚区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东部热带季雨林地带
滇南山地亚区
西部热带季雨林地带
海南岛亚区
热带季雨林地带
台湾亚区
热带雨林及山地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南海诸岛亚区
海洋性热带岛屿森林地带
 
 
东北区
本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山地森林及山麓一带的森林草原,西部的松花江和辽河平原。气候寒冷,大、小兴安岭在0℃以下的时间长逾半年,是我国最冷的地区。本区森林茂密,大部地区覆盖着原始针叶林。因此本区耐寒性的森林动物十分丰富,所产毛皮兽不论在种类上或数量上均占全国首位,由于气候寒冷,毛丰密而保暖性强。毛皮兽中食肉目以鼬科为多,如紫貂、水獭、黄鼬、香鼬、艾虎、獾等。猫科中以山猫量最多,东北虎最为名贵,其它有猞猁、金钱豹等。犬科中以貉和赤狐最为重要,另有狼、豺等。熊科中以黑熊最为普遍。在森林地带,有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和良好的隐蔽条件,有利于啮齿类的生存。啮齿目中以松鼠(灰鼠)为最重要,主要以林中盛产的松子为食,此外花鼠(五道眉)也很多。棕背、红背、林姬鼠等优势鼠种对红松更新破坏作用很大。沼泽化草甸是莫氏田鼠Microtus maximowiczii占优势的地方,在林间草地和岩裸区是北鼠兔Ochotona hyperborea主要活动的场所。许多食草的偶蹄类几乎遍布于森林地带,如、麝、东北马鹿、野猪等。在大兴安岭山地北部气候最寒,有些栖息于北极圈及西伯利亚的寒带典型种类分布至此,如狼獾、驼鹿(俗称堪达罕)、雪兔和森林旅鼠。这些可说是在全国范围内仅有的特产。鸟类方面以松鸡科与雉科的种类最为繁多。松鸡科是西伯利亚泰加林的代表动物,其中大多数的种在全国范围内仅见于本区。除了留鸟以外,还有不少在南方越冬的种类,夏季迁到本区繁殖。如前所述,一般鸟类大都在它们分布范围内的最冷地区营巢产卵。爬行类和两栖类在本区较贫乏,代表种类有胎生蜥蜴、黑龙江草蜥、林蛙(哈士蟆)、花背蟾蜍、东方铃蟾、北方狭口蛙、粗皮蛙及极北小鲵等。本区是我国狩猎事业最发达的地区,长期的狩猎及人类在境内开伐森林的经济活动,对本区动物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对于珍贵毛皮兽的保护和驯化是十分重要的。紫貂、水獭、梅花鹿都已列为禁猎的种类。梅花鹿和马鹿的鹿茸均为贵重药材,其驯养事业在东北地区已很发达,另外,由苏联过来的麝鼠Ondatra zibethica,在本区的分布已相当广泛,是重要的毛皮兽之一。点击更多
 
   
 
   
 
华北区
本区北临蒙新区与东北区,南抵秦岭、淮河,西起甘肃,东临黄海和渤海。西部是高原,北部是山地,东部是平原。气候夏热冬寒,四季显著,年均温在10~16℃间。广大高原和平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夏绿林,但长期的人类农业活动,旧时的森林几乎全被破坏,现仅局部残存。本区的动物区系一方面与东北森林及蒙新草原地带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混有一些南方产物,特有的种类比较少。蒙新区一些草原荒漠的啮齿类延伸至本区,如子午沙鼠、黄鼠、鼠兔、五趾跳鼠等。另外东北区的森林种类,如松鼠、花鼠、飞鼠、等也延至本区。至于三道眉、社鼠、果子狸(北京山区曾发现)等则是南方种类。这些现象反映着本区动物有若干南北两方过渡的特点,但偏重于北方。本区是重要的农业区,人类的农业活动对本区动物的影响比国内任何其它地区更为显著,森林不断地被砍伐,缩减了森林动物的栖息环境,使许多种类逐渐减少或趋于绝灭,象梅花鹿、虎、黑熊等。另一方面,适于田野耕地生活的啮齿类则为数增多,主要的鼠类有仓鼠、田鼠、鼢鼠以及野兔等,这些鼠类危害作物,而且易于传染疾病。山区则以岩松鼠最为普遍,危害核桃、山杏等山区副业生产。本区可作为毛皮兽的种类主要是野兔,其次是黄鼬、、狼、赤狐、貉、艾虎等。鸟类方面以雉鸡、鸦等科比较常见,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分布均局限于本区,此外,有环颈雉、石鸡、乌鸦、喜鹊等许多广泛分布于古北界的种类。在夏季还有许多夏候鸟,迁至此地繁殖,比较常见的有红脚隼、燕a、杜鹃、黄鹂、黑卷尾等。本区爬行类和两栖类均较贫乏,特有种也少。爬行类中以蜥蜴类占主要地位。
 
   
 
   
 
蒙新区
本区包括内蒙和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包括河西走廊)、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盆地和天山山脉等。境内大部分为典型的大陆性气侯,寒暑变化剧烈,夏季昼夜温差达30°~40℃。雨量稀少,为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东部雨量较多,年降雨量约250mm左右,为草原地带;西部年降雨量不足100mm,为荒漠和半荒漠地带。本区干旱的气候,荒漠和草原为主的植被条件,对动物区系的组成和生态特征都有显著的影响。动物种类贫乏,缺乏生活于潮湿地区的种类,主要是适应于荒漠和草原种类,尤其是以啮齿类和有蹄类最为繁盛,具有不少仅为本区所特有的种类。啮齿类中以跳鼠科和沙鼠亚科为最典型,它们的绝大部分种类,在国内的分布仅限于本区。如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长爪沙鼠等。此外,松鼠科的黄鼠、旱獭,鼠兔科的达乌尔鼠兔,兔科的蒙古兔,仓鼠亚科的毛鼠等。它们都营地下穴居生活,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很强,毛色多浅淡,呈砂土色,并无鲜明的色彩或斑纹,在缺乏掩蔽条件的开旷地区,这种单调的砂土色显然起着保护色的作用。跳鼠科动物具有特长的尾和后肢,能在飞沙中迅速地跳跃。足底具毛垫,在沙漠中不致下陷。许多种类有冬眠的习性,如旱獭、跳鼠、黄鼠等,其它种类则有冬季储粮的习惯,鼠兔与沙鼠皆大量储粮,对农田和牧场有相当的危害。本区的有蹄类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野马和野生双峰驼。野马目前可能只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的荒漠和半荒漠中,但是否还残存,仍属国际间所关注的问题。残存于本区的野骆驼为重点保护对象,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野生种。野驴Equus hemionus和黄羊的分布较广,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仅分布于准噶尔盆地。这些有蹄类在开旷的环境条件下均有迅速奔跑的能力,并且常集结成群作长距离的迁徙。食肉目中除在国内分布广泛的狼、狐、黄鼬、艾鼬、银鼠外,还有沙狐、兔狲、虎鼬等为本区特有的种类,但数量不多。鸟类方面也以适应荒漠生活为其特征。典型代表有鸨科的大鸨(地L)、沙鸡科的毛腿沙鸡、百灵科的沙百灵等。本区鸟多作巢在地上,有些鸟利用啮齿类之废弃洞或与鼠类共居,即“鸟鼠同穴”现象。如沙与雪雀常利用黄鼠的洞穴营巢,鸟鼠同穴相处,也是在荒漠地带的一种特殊适应。爬行类中的蜥蜴在本区有广泛的分布,种类和数量均多,最常见的为沙蜥和麻蜥。两栖类在本区特别贫乏,只有花背蟾蜍一种在草原和荒漠中有较广泛的分布。本区为广大的畜牧地区,境内繁盛的啮齿动物对牧业、农业及卫生保健的危害均较大。与这些有害啮齿类作斗争是本区突出的问题。本区毛皮兽中以旱獭占首要地位,其次是狼、狐、黄鼬、、黄羊等。新疆北部所产的大型啮齿类,河狸Castor fiber,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
 
   
 
   
 
青藏区
本区包括青海(柴达木盆地除外)、西藏和四川西部,东由横断山脉北端,南由喜马拉雅山脉,北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诸山脉所环绕,为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所以有“世界屋脊”的称号。海拔平均在4500m以上。气候属长冬而无夏的高寒类型,生长期短促,植被包括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和高寒荒漠。动物区系较其它各区贫乏得多,主要是由适应于高原的特殊种类所组成。最典型的是偶蹄类中的野牦牛Bos grunniens和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它们均为本区的特有种。牦牛体被长而厚的毛,不惧风雪,生活力强,早已被驯养作役用。藏羚雄者有垂直竖立的角,是贵重的药材。此外,还有广泛分布于全区的藏原羚、岩羊、盘羊、白唇鹿、藏驴等。啮齿目中以鼠兔和旱獭数量最多,它们在草地或山坡挖掘了无数的洞穴,对于植被和小地形起了相当大的影响。高原上的猛兽除广泛分布的狼、猞猁外,还有藏豺、马熊、高原狐、雪豹等。鸟类方面,本区所产种类较少,如雪鸡、雪鹑、藏雀等,均为高原独特的种。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类非常贫乏,有几种沙蜥和温泉蛇,西藏蟾蜍、齿突蟾和高山蛙等。点击更多
 
   
 
   
 
西南区
本区包括四川西部、昌都地区东部、北起青海、甘肃南缘,南抵云南北部。境内的横断山脉大都为南北走向,地形起伏很大,海拔一般在1600~4000m间。气候变化很大,因高度不同而有明显变化,高山上凉润,谷地燥热。植物的垂直分布很明显。与此相适应,本区动物的分布以明显的垂直变化为特征。本区产有丰富的高原和高山森林动物。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即产在本区,独自成一科,分布限于四川西部、甘肃南部和陕南秦岭一带的高山竹林中。小猫熊Ailurus fulgens属于浣熊科,这一科的绝大多数种类都栖于美洲,而只有小猫熊这一种是该科在东半球的唯一代表,这无疑是由于隔离而保存下来的古代遗存种,可以作为动物不连续分布的一个例子。著名的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亦主要产于本区的北部。偶蹄类中的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和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皆是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珍稀种类。食虫类在本区特别繁盛,在种类和数量上占全国之首位,尤其是、长尾和鼹等属种类繁多,其分布中心均在本区。上述各类中不少稀有动物的留存,及许多比较低等种类(食虫类)的繁盛,足以显示本区是东亚古老种类的分布中心。本区的另一特点是兼具了南北两方动物区系的特征。一般来说,高山所产的动物多为北方的种类,不少北方类型分布于横断山脉的较高或较北地带,例如鼢鼠、麝、、马熊等。另一方面低山河谷间的动物多为南方的种类,不少热带和亚热带动物沿着横断山脉的较低地带向北伸延至本区,如树、猕猴、金丝猴、果子狸、竹鼠、水鹿等。因此,本区与青藏区的界线应介在横断山脉的高山与低谷之间,故在划区图上用波状虚线表示。在鸟类中以雉科和画眉科为最多。国内特产的雉类,约有半数是在本区,较著名的种类,如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锦鸡Chrysolophus spp.等。境内的画眉科也包括许多特有种。因此本区常被称为国内画眉和雉类的乐园。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类甚为丰富,如爬行类中的高原蝮Agkistrordon strauchi、八纹游蛇Natrix octolineata、草绿龙蜥Japalura flaviceps等都是适应于高山生活的种类。两栖类中的山溪鲵Batrachuperus、猫眼蟾Aelurophryne、高山蛙Altirana、侏蛙Nanorana等特产。区内毛皮兽的种类甚多,以赤腹松鼠、灵猫类和鼬类为大宗。旱獭、麂、的产量也不少。由于森林面积广大,而且保存亦较完好,野生经济动物资源蕴藏量相当丰富。
 
   
 
   
 
华中区
本区包括四川盆地以东的长江流域。境内地形复杂。西半部主要是山地和高原,东半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作物生长。目前本区原始森林保存已很少,大都成为农耕地区。本区天然植被破坏虽然很严重,但由于其它自然条件很优越,因此动物的种类还是相当丰富的。本区北邻华北区,南接华南区,西连西南区,彼此间均无显著的自然障碍,故本区特有种类不多,而南北类型相混杂和过渡现象成为本区动物区系的主要特色,与华南区共有的种类尤多,与华北区及西南区共有的居少数。北方种类伸延于此地的,如刺猬、狼、岩松鼠、林姬鼠、田姬鼠、麝等;和华南区共有的南方种类,如猕猴、红脸猴、穿山甲、赤腹松鼠、长吻松鼠、三道眉、竹鼠、豪猪、灵猫和华南虎等。本区长江中下游有世界著名的水栖兽类――白D豚Lipotes vexillifer,是我国洞庭湖的特产。此外,江豚Neomeris phocaenoides多见于沿海一带,沿长江上溯可达宜昌。本区鸟类亦呈南北混杂现象,属于古北界的种类有灰喜鹊和攀雀等;属于东洋界的种类更多,如P、山椒鸟、画眉、啄花鸟等。属于本区特产鸟类中,有金鸡、竹鸡、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小隼等。爬行类中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为我国特产,分布于长江下游,它与北美的密河鳄Alligator mississipiensis同隶一属,而呈不连续分布,是古老种类的遗留。蛇类中,常见的有多种游蛇、锦蛇、鼠蛇,以及眼镜蛇、五步蛇、竹叶青等毒蛇。蜥蜴类中常见的有多疣壁虎、蓝尾石龙子、北草蜥等。两栖类中最普遍的是雨蛙、饰姬蛙、华南湍蛙和沼蛙等。本区由于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森林栖息的种类,尤其是大型动物,已显著减少。在毛皮兽方面,以黄鼬、鼬獾和野兔为主,其次为山獭、貉和灵猫等。有蹄类中麂和小麂的产量较多。在鸟类中,鹭科和雉科有不少种类,可供饰羽用,如金鸡、白鹇、白鹭等。
 
   
 
   
 
华南区
本区包括云南与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以及台湾、海南岛和南海各群岛。境内地形复杂,但以海拔在1000m以下的丘陵为主。气候炎热多雨,年均温大都在22℃以上,终年不见霜雪。雨量丰富,一般在1000mm以上,植物生长非常茂盛,主要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森林树种极为复杂,藤萝密布,层次很多,为动物提供了很好的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果实全年相继成熟,故树栖食果的兽类在本区最多。动物种类冠于全国。哺乳动物中,以热带森林树栖食果种类最为繁盛,其中最典型的有各种猿猴类、松鼠类及食果蝠类。我国产的灵长类,大多数均分布在本区,除广泛分布的猕猴和红面猴外,还有本区特产的蜂猴(懒猴)、叶猴、长臂猿、熊猴等。翼手目动物的繁盛是本区兽类的一个特点,特别是食果的蝙蝠种类甚多,如犬蝠、果蝠、狐蝠等。树栖的啮齿类更多,最常见的是几种赤腹松鼠、长吻松鼠、花松鼠、鼯鼠等,而在海南岛和云南南部产的巨松鼠,是树栖松鼠类中最大的种类。山林和灌丛中地栖穴居的种类有刺毛鼠、巨鼠、板齿鼠等;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为本区特产,以往记载限于福建,近来在广西大明山亦有发现;豪猪也甚普遍。家舍和田野间常见的鼠类,如黑家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都是盗食粮食和传染疾病的害兽。自云南南部至广东均产的竹鼠Rhizomys,栖息于竹林,以竹根为食。本区食肉目的种类相当多,尤以灵猫科为多,其中以椰子猫Paguma hermaphroditus、红颊BHerpestes auropunctatus、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熊狸Arctictis binturong、缟灵猫Chrotogale owstoni等的分布完全限于本区。鼬科和猫科动物,种类亦不少,如山獾、蟹B、云豹、华南虎等。广东的北部海中产有海牛目的儒艮Dugong dugong。此外,在云南还有长鼻目的亚洲象。有蹄类的种类较少,赤麂和水鹿Rusa unicolor主要分布于本区,华南野猪较为普遍。本区鸟类非常繁盛,产有许多热带种类,如鹦鹉、犀鸟、咬鹃、蜂虎、阔嘴鸟、八色鸫、三趾鹑、太阳鸟等,它们大多羽色艳丽,适应于色彩缤纷的植物环境。此外,还有原鸡(家鸡的祖先)、绿孔雀等仅见于本区的热带种类。爬行类种类很多,著名的有飞蜥、巨蜥、蛇蜥、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后者为我国特产,迄今仅见于广西瑶山,自成一科(亚科),是世界珍稀动物。蛇类的种数超过其它各区,有形似蠕虫的盲蛇和巨大的蟒蛇以及蝰蛇、金环蛇等多种毒蛇。两栖类中有热带产的浮蛙、湍蛙、小岩蛙、树蛙等,其中树蛙种类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