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真兽亚纲> 食肉目> 海豹科
  海豹科Phocidae身体肥胖而圆,皮下有厚脂肪层,体型呈纺锤状;头圆,颈粗,头上无外耳壳;四肢短而宽,具5趾,均呈鳍状,但后肢和尾相连在一起,永远向后,故上陆后不能步行;牙齿尖利。在水内能灵活上升到水面呼吸,俯仰均能游泳,但上陆后则行动缓慢、笨拙,只能匍匐蠕动,拖曳前进。以鱼类为主食,兼食贝类。在沿岸、岛屿或冰块上繁殖,每胎1仔,初生幼兽多遍体白色,为天然保护色。我国有3属3种。斑海豹(港海豹)Phoca largha为我国辽宁、山东等省沿岸最常见种类,体长1~1.5米,体重50千克。海豹皮和油脂均可利用,因此常遭捕杀,数量减少。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为最大的种类,雄性体长6米,体重达3吨,并有长30厘米的鼻子,可以自由伸缩,分布于南太平洋和南极,一雄多雌制。
 

象海豹(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
 
僧海豹亚科 Monachinae
包括6属9种。分布于南半球及北半球南部。体型较大。
 
僧海豹属 Monachus
吻部短宽,额部高而圆突,无外耳。体无斑点,为棕灰色或灰褐色,背部中线颜色很深。包括3种,数量均极少甚至灭绝:夏威夷僧海豹Monachus schauinslandi,全世界不超过1200只(2008);地中海僧海豹Monachus monachus,全世界仅约500只;加勒比僧海豹(西印度僧海豹)Monachus tropicalis,可能已在1950年代灭绝。
 

夏威夷僧海豹 Monachus schauinslandi
 

加勒比僧海豹(西印度僧海豹,已灭绝)Monachus tropicalis
 
象海豹属 Mirounga
体型巨大,为最大的鳍足类。常称为“海象”,但与海象的区别在于前者无獠牙。有2种:北象海豹Mirounga angustirostris,雄性鼻长似象,分布于美国和墨西哥西部沿海;象海豹(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雄性鼻上部皮肤长成囊状构造,能膨起,分布于南半球海洋。雄性象海豹体长5~6米,重约3000余千克;雌性体长3米左右,重约900千。主要以小鲨鱼、乌贼和鳙鱼等为食。繁殖时期移至海岛。雌性个体常常成群出现在少数适宜的栖息地,而这些地方一般已经被具有优势的雄性个体所占据。
 

北象海豹 Mirounga angustirostris
 

象海豹(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
 
罗氏海豹属(大眼海豹属)Ommatophoca
罗氏海豹属仅罗氏海豹(大眼海豹、罗斯海豹)Ommatophoca rossi。雄兽体长1.68~2.08m,重129~216kg;雌性1.96~2.36m,重195~204kg。头宽。吻甚短。口亦短。眼甚大,眼径达7cm,其重占整体重的0.07~0.08%。每侧触须15~17根,长仅10~40mm,表面平滑。颈短租,收缩时颈部皮肤可形成很大的皱褶,头能缩进去。背部褐灰或黑色,具许多小点,腹部银白,头、喉区具条纹,体侧具斑点或条纹。体色个体变异很大。体毛甚短。前鳍脚甚长,后缘斜,后鳍脚可达体长的1/5。头骨的颧弓下垂颇甚,低于腭平面,眶间距大于头骨长的18%,齿数24。后部颊齿小而退化。以头足类(占64%)、磷虾等其他无脊椎动物(14%)和鱼(22%)为食。喜独栖。11月繁殖。雄的3~4年,雌的2~7年性成熟。喜栖于冰丛上,能发鸟叫似的声音。仅分布于南极大陆周围的浮冰带附近,呈环极性分布。目前约10万头,其属名来自希腊话,前半部Omma即眼,后半部phoca描述其特大的眼眶。种名是英国南极探险家Sir James Clark Ross 1839~43年首次到达罗斯海,收集到2套骨胳描述的,因以得名。
 
食蟹海豹属 Lobodon
食蟹海豹属食仅蟹海豹Lobodon carcinophagus。雌性体长多在2.16~2.41m,最长3.00m;雄兽2.03~2.41m,最长2.57m,重200~300kg。嘴脸甚长,拱嘴颇像猪。每年1、2月蜕毛,刚蜕毛后体背深褐,向腹面渐成亚麻色,体背和侧面常有大褐色班,各鳍都是深色。头骨短而轻。颊齿复杂,上、下颌各有5枚颊齿,各齿的主尖头前有1个、后有3个齿冠尖头,适于过滤食物,属名即叶状齿之意。两头长1.95和1.85m的个体,小肠分别长15.9和15.7m。大肠0.76都0.72m。以南极类似糠虾的黑眼虾为食,占其食物的90%。10~12月交尾,孕期9个月,成体兽受孕率占80%,9~11月在浮冰上产仔。哺乳期约4周。生长迅速,2~3年性成熟。发现有39岁的个体。喜独栖,在冰上行动迅速,是鳍脚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分布于南极大陆周围浮冰上,呈环极性分布。有的也达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和南美南端。其属名来自希腊语,前半部(Lobs)即瓣状,后半部(odous)意齿,是因其颊齿呈瓣状。种名也来自希腊语,即蟹+吃,错误地认为蟹是其食物。
 

罗氏海豹(大眼海豹、罗斯海豹)Ommatophoca rossi
 

食蟹海豹 Lobodon carcinophagus
 
豹海豹属 Hydrurga
豹海豹属仅豹海豹Hydrurga leptonyx。独栖,无外耳。体细长,头长,长三尖臼齿,是唯一以企鹅、幼海豹和其他温血动物为食的海豹科动物。体长可达3.5米,体重可达380千克。雌性较大。十分凶残,但未见无端伤人的报导。分布于南极和亚南极地区。无商业价值。
 
威德尔海豹属 Leptonychotes
威德尔海豹属仅威氏海豹Leptonychotes weddellii。由一位英国的南极的航海探险家詹姆士・威德尔(James Weddell)所命名。主要分布于南极周围、南极洲沿岸附近海域,据估计目前大约有80万头。体长约3米,雌性体形大于雄性,以鱼类、头足类等海洋中的生物为食。整个冬天都生活在南极。它们生活在冰面下的海水中,不用惧怕上面肆虐的暴风雪。但它们整年的时间都必须接触到空气,因为要呼吸。它们靠牙齿的力量始终保持着呼吸孔的畅通。只有不停地刮擦冰面才能接触到外面的空气,但那也意味着牙齿会磨损得很厉害,以至于不能捕猎或很好地吃东西。寿命较短。
 

豹海豹 Hydrurga leptonyx
 

威氏海豹(韦德尔氏海豹)Leptonychotes weddellii
 
海豹亚科 Phocinae
包括4属10种。分布北半球。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
 
髯海豹属 Erignathus
髯海豹属仅髯海豹(髭海豹)Erignathus barbatus。体长260~280厘米,体重400千克左右。全身均为棕灰色或灰褐色,以背部中线附近的颜色最深,向腹面逐渐变淡,体表没有斑纹。头部的颜色略深,而且常有鲜明的小斑纹。额部高而呈圆突状,吻部较宽,密生着200多根笔直粗硬的感觉长毛,最长的可达14厘米以上。前肢的第三趾最长。雌兽具有二对乳头。髭海豹与西太平洋斑海豹、环斑海豹等的不同之处主要有4点,一是口的周围密生着笔直而粗硬的感觉毛,二是前肢的第三趾最长,三是没有矢状嵴,四是有2对乳房。分布于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寒带海域,包括白令海、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格陵兰、纽芬兰、库叶岛等地,洄游时偶尔到达我国浙江平阳、宁波和福建、广东等地的东海和南海海域,不分布于南半球。在世界上估计尚有数万只。髭海豹在洄游时大多分散活动,一般不集成大群,仅偶尔能见到有1000只左右的大群。 冬季一般活动于冰冷的海域,夏季则聚集在鱼类聚集的河口附近。它经常移动栖息场所,在同一地点一般仅居留数天或数星期,但不进行较长距离的洄游,夏季喜欢聚集在河口附近。它的警惕性很强,在冰上活动时,即使感到有一点点的危险,也会立即逃到海水中。雄兽可以发出很粗的吼声。主要以海洋中的底栖生物为食,包括虾、蟹、蛤蜊、乌贼、章鱼、海参以及鲆、鲽等底栖鱼类。髭海豹每年5~7月份交配,雌兽的怀孕期大约为11个月,3~5月份在冰上产仔,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时体长约为120厘米,体重14千克,毛皮为瓦灰色、灰褐色。出生后生长很快,大约2周之后就生出棕灰色的刚毛。髭海豹的经济价值比斑海豹大,体形较大的个体,毛皮面积可达700平方厘米以上,可以制成美观而坚固的裘皮服装,几乎不同任何拼接。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髯海豹(雄)Erignathus barbatus
 

髯海豹(雌)Erignathus barbatus
 
冠海豹属 Cystophora
冠海豹属仅冠海豹(管海豹)Cystophora cristata。雄兽平均体长2.5m,重192~352kg;雌性2m,145~300kg。皮下脂肪平均厚3.4~4.5cm。其突出特征是成体雄兽鼻囊能大大膨胀,膨胀后囊长30cm,直径17~18cm。体色银灰,具深褐、褐黑或黑色班,背部明显。胎毛奶油灰色,产前蜕落,换为毛短的板石蓝色毛皮,腹侧淡,面部深。头骨脑颅短,吻部长而宽,腭骨向后延伸成方形。齿数30,上颌犬齿约为第二门齿的2倍大。各趾具爪,后肢边缘锯齿状。3月在大块浮冰中心产仔。仔兽长87~115cm,重23~30kg,哺乳期约7~12天,亲兽产后两周交配。雌性2~9年,雄性4~6年性成熟。主食乌贼、鲑鱼,也吃章鱼、鲱、鳕等。分布于北大西洋的北极和亚北极区,从俄罗斯新地岛到加拿大东,挪威扬马延岛,纽芬兰和达维斯海峡的冰缘都有。
 

冠海豹(雄)Cystophora cristata
 

冠海豹(雌)Cystophora cristata
 
海豹属(斑海豹属)Phoca
海豹属体长1.5~2米,雄性最大体重150千克,雌性120千克。分布很广,主要是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主要捕食鱼类,也吃头足类和甲壳类动物。有7种:港海豹Phoca vitulina、斑海豹(西太平洋斑海豹、普通海豹)Phoca largha、环斑海豹(圆海豹)Phoca hispida、贝加尔海豹Phoca sibirica、里海海豹Phoca caspica、格林兰海豹(琴海豹、鞍纹海豹)Phoca groenlandica、环海豹(带纹海豹)Phoca fasciata。斑海豹(西太平洋斑海豹、普通海)Phoca largha体粗圆呈纺锤形,体重20~30千克。全身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黄色,带有蓝黑色斑点。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四肢均具5趾,趾间有蹼,形成鳍状,具锋利爪;后鳍肢大,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雌性有一对乳房。毛色随年龄和季节发生变化,幼兽色深,成兽色浅。初生仔有一层具保护作用的白色绒毛。分布于西欧沿岸、波罗的海、苏联北部至西伯亚和北美沿岸,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港海豹Phoca vitulina雄性体长1.6~1.9m,重87~170kg.雌性1.5~1.7m,60~42kg重。体有白灰到深褐或黑色斑块、不定型斑点、环斑和污斑,底色也颇多变异。以头足类、节肢动物和鲱、等鱼为食。能潜水206m,最长30分钟。喜陆上繁殖。产仔季节持续1~2个月。胎儿出生前胎毛蜕掉,换为成体型斑毛,此系鳍脚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分为5个亚种:东大西洋亚种P.v vitulina分布于大西洋北部、葡萄牙,北到巴伦次海、冰岛、波罗地诲,现有29000~100000只;西大西洋亚种P.v concolor西大西洋佛罗里达,北到哈德逊湾,现有40000~100000只;锡尔湖亚种P.v mellonae分布于加拿大昂加瓦半岛的锡尔湖复合体中,现有500~1000只;东太亚种P.v richardsi,成体雄性长1.62m,重73kg,雌性长1.5m,重59kg。体色颇多变化,有淡色和深色个体。淡色个体背面深色。体侧和腹面具成簇的斑,斑较大,眼和吻部具白色区。深色个体全身具近黑色底色,有成群的黑斑,有些斑具淡色环。体色与P.largha相似,但背中有成群的深色斑,且多围有白色环,分布于从下加里福尼亚沿岸,南到墨西哥的塞德罗斯岛,北到阿拉斯加湾和阿留申群岛,在白令海达普利比洛夫群岛和布里斯托儿湾,在生殖季节,群居于低潮时露出的沙滩、岩石和海岸上。生殖季节随纬度不同而异,在塞德罗斯岛的二月上句、加里福尼亚南的3、4月、普利比洛夫群岛等地的6至7月中,出生时仔兽具成兽体色,长82cm,重约10kg,哺乳期约5~6周,断奶后重可达24kg。雌性3~4年;雄性5年性成熟,主要以各种鱼为食。估计现在约30万头;千岛亚种P.v stejnegeri系身体最大的一个亚种,雄性长1.7~1.85m,雌性1.6~1.7m,分布于从北海道根室向北沿千岛群岛和堪察加东一直到康曼多群岛,繁殖也在相同区域内,于4~6月间往往数百头个体群集在岸边的岩石上进行。雄性体有伤痕,表明有争斗。仔兽长98cm,出生前就蜕落白色胎毛。哺乳期约4周。雌性4.8~6.2年,雄性4.8~5.9年性成熟。寿命雌性32年,雄性26年。贝加尔海豹Phoca sibirica体呈纺锤形。最大体长1.4m,但平均体长要小,欧美饲养的个体大致在1.1m左右。头圆。体色较均匀,背部深银灰,腹为淡黄灰色。斑少,无环状斑。仔兽被白色细长胎毛,2~3周后蜕掉。头骨颅基长181mm。齿数34。主食鱼类。2~3月在浮冰上作窝产仔,哺乳期约3个月,雌性平均3~6年、雄性4年性成熟。仅分布于俄罗斯贝加尔湖中,离海2000公里,是仅有的淡水海豹。估计现有约30000~50000头。 里海海豹Phoca caspica形态与贝加尔海豹基本相似,唯成兽的体色淡得多。在淡黄色底色上散布着无规则褐或黑色斑点,斑有时被淡色环所围绕。胎儿及初生仔的毛白色。头骨颅基长平均175.1mm,齿数34,肺分叶,左3右4叶。夏季在里海中部或南岸成小群生活,秋季往北洄游,在冰上形成繁殖群。1月中到2月下旬在固定冰上产仔,不筑窝,新生仔兽重1.2~2.8kg,哺乳期4~5周。2月末至3月初交尾。雌性4~6年、雄性6年性成熟。仅分布于里海。估计现有470000~650000头。环斑海豹(圆海豹)Phoca hispida体较小,最大体长1.68m,重113kg,雄大于雌。成体背部深灰,具灰白色环斑,腹面一般银白,无深色斑。仔兽被白色细长胎毛,2~3周后蜕落。主要以鳕科鱼、端足类、磷虾等节肢动物为食,食物组成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潜水最长40~68分钟。4月上旬在沿岸固定冰上筑起雪巢产仔。哺乳期5~7周,产后1个月母兽水中交尾。单配偶。雌兽第三年首次排卵,但4~7年才成功的受孕,雄性亦5~7年性成熟,最大年龄43岁。分以下5个亚种:北极亚种P.h hispida分布北极海域,包括欧洲北岸、格陵兰和北美、哈德逊湾,现有710000头;鄂海亚种P.h ochotensis分布鄂霍次克海,向南洄游达库页岛、日本北海道和朝鲜东北岸,现有80~100万头;波海亚种P.h bothica波罗的海,1~5万头;赛马湖亚种P.h saimersis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须部的赛马湖内,约2000~5000头;拉湖亚种P.h ladogensis分布于拉多加湖,现有5000~10000头;我国海域也偶有捕获。
 

港海豹 Phoca vitulina
 

斑海豹(西太平洋斑海豹、普通海豹)Phoca largha
 

环海豹(带纹海豹)Phoca fasciata
 

里海海豹 Phoca caspica
 

环斑海豹(圆海豹)Phoca hispida
 

格林兰海豹(幼兽)Phoca groenlandica
 
灰海豹属Geronticus
灰海豹属仅灰海豹Halichoerus grypus。雄性长约3m,重300kg,雌性2.3m,重250kg。吻长,吻端至眼间距约为眼间距的两倍。属名来自希腊语“海猪”之意。雄兽颈部具3~4道深皱纹。体灰色,背深,腹侧淡。雄性毛深,具淡色斑;雌性色淡,具深色斑。仔兽乳白色,2~3周后蜕掉。前肢柔软,Ⅲ指短于Ⅰ、Ⅱ指。头骨的吻部长,且宽而高。额鼻区高,前颌骨长,颊齿强大,截面近圆形,齿冠单1,齿数34。以鲑、鳕、鲱、鲽等鱼类和头足类、节肢动物为食。日摄食率占其体重的4%(雌)和4.5%(雄)。西大西洋和波罗的海种群是2~3月产仔,东大西洋者是9~10月产仔。约3周后亲兽水中或陆上交配。一雄多雌型。2月上陆蜕毛。能潜水225m。分布于北大西洋的温带沿海,有三个种群,一在西大西洋,从纽芬兰到马萨诸塞州.一在东大西洋,从英国、冰岛到白海,另一个在波罗的海。
 

灰海豹 Halichoerus grypus
 

灰海豹 Halichoerus grypus
 

 

海豹科

Phoc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