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今鸟亚纲> 突胸总目> 鸽形目> 鸽鸠科> 鸽鸠亚科
  鸠鸽亚科Columbinae有29属181种,为鸠鸽科的最大类群,包括鸽属Columba、粉红鸽属Nesoenas、斑鸠属Streptopelia、鹃鸠属Macropygia、长尾鸠属Reinwardtoena、蕉鸠属Turacoena、森鸠属Turtur、小长尾鸠属Oena、金鸠属Chalcophaps、白顶地鸠属Henicophaps、铜翅鸠属Phaps、冠鸠属Ocyphaps、岩鸠属Geophaps、栗翅岩鸠属Petrophassa、姬地鸠属Geopelia、巨地鸠属Leucosarcia、哀鸠属Zenaida、地鸠属Columbina、蓝地鸠属Claravis、裸脸地鸠属Metriopelia、印加地鸠属Scardafella、长尾地鸠属Uropelia、棕翅鸠属Leptotila、鹑鸠属Geotrygon、蓝头鹑鸠属Starnoenas、尼柯巴鸠属Caloenas、鸡鸠属Gallicolumba、厚嘴地鸠属Trugon、冕鸠属Microgoura等属。其中斑尾林鸽Columba palumbus和鹃鸠属Macropygia所有种均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原鸽Columba livia中等体型,体长32厘米左右。翼上横斑及尾端横斑黑色,头及胸部具紫绿色闪光。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及家养品种鸽的野型。分布于印度次大陆的部分地区、古北界南部,引种至世界各地,如今许多城镇都有野化的鸽群。亚种neglecta于中国西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为地方性常见鸟;nigricans分布于青海南部至内蒙古东部及河北。其他地方可能也有野化的鸽群。原本为崖栖性的鸟,但很容易适应城市及庙宇周围的生活。结群活动。盘旋飞行是其特点。
 
原鸽 Columba livia   雪鸽 Columba leuconota
 
雪鸽Columba leuconota体长35厘米。羽色似红嘴鸥;头深灰;领、下背及下体白色;上背褐灰,腰黑色;尾黑,中间部位具白色宽带;翼灰,具两道黑色横纹。虹膜-黄色;嘴-深灰,蜡膜洋红;脚-浅红。叫声为拖长的高音coo-ooo,求偶时咕咕作叫。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西部。指名亚种为西藏南部的留鸟。亚种gradaria为西藏东部及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青海的山地留鸟。常见于海拔3000~5200米的适合环境下,尤其在喜马拉雅山脉较潮湿的地区,惟不见于干燥的山区草场。成对或结小群活动。滑翔于高山草甸、悬崖峭壁及雪原的上空。
 
欧鸽 Columba oenas   灰林鸽 Columba pulchricollis
 
灰林鸽Columba pulchricollis体长35厘米。特征为后枕具宽阔的皮黄色而带黑色鳞状斑的颈环。上背呈淡紫色及绿色闪光。头部灰色较上体浅;胸灰,渐变为灰白色的臀;颏白。虹膜-白色至黄色;嘴-灰绿,基部紫色;脚-红色。叫声为深沉叫声hu…hu…hu。分布于青藏高原之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北部、泰国北部。为西藏南部及东南部、云南西部海拔1200~3200米的阔叶林中罕见留鸟。常见于台湾。单个、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性羞怯。有人上前时两翼拍打飞离。少叫。
 
斑尾林鸽 Columba palumbus   斑鸽 Columba guinea
 
斑尾林鸽Columba palumbus体长40~45厘米,体重530~625克。羽色没有绿鸠、果鸠和皇鸠等鲜艳,雄鸟和雌鸟的羽色相似,整个头部和颈部为暗灰色,额部和喉部颜色稍淡,后颈的下部具绿色或紫铜色的金属光泽。颈的侧部有一个皮黄色斑,是其独有的特征之一。皮黄色斑的下面的颈部及下方为金属绿色,并具有紫色光泽,上背、肩部和翅上覆羽为淡土褐色,翅膀为灰褐色,上面有两个斜行的白色带。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为暗灰色,尾羽暗褐色,中部具有一个宽阔的灰色横带,胸部为葡萄粉红色,往下逐渐变淡,到腹部为鸽灰色,两胁和尾下覆羽也是鸽灰色,尾羽的下表面为黑色,中部具有一个白色横带,也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国外分布于欧洲、俄罗斯、亚洲中部、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和印度西北部等地,共分化为6个亚种,我国仅有新疆亚种,分布于新疆西部喀什和天山一带。罕见留鸟。亚种casiotis为新疆喀什及天山地区的留鸟。栖息于山地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偶尔也出现于森林平原地带。喜欢成群活动,特别是在非繁殖期。性情胆小而机警,飞行的速度比较慢,显得不慌不忙。休息时喜欢栖于开阔地区的高大树上,但多在茂密的低矮树枝上停留和隐蔽。主要以植物橡实、桑椹等果实、种子和谷粒等为食,也吃植物嫩叶和幼芽。常觅食在树丛和灌木丛间,也在地上和田间觅食。起飞时扑翼响动大。炫耀飞行为两翼至最高点后俯冲而下,或两翼半合滑翔。结群活动。觅食于农耕地。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山斑鸠 Streptopelia orientalis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 chinensis
 
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体长32厘米,成年个体体重约260~400克,起飞时带有高频“噗噗”声。与珠颈斑鸠在食性、活动区域、夜间栖息环境等方面基本相似,外表区别在于颈侧有带明显黑白色条纹的块状斑。上体的深色扇贝斑纹体羽羽缘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浅灰。下体多偏粉色,脚红色。与灰斑鸠区别在体型较大。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亚、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北方鸟南下越冬。 常见且分布广泛。亚种meena在中国西部及西北部为留鸟;指名亚种为西藏南部至中国东北部大多数地区的留鸟或夏季繁殖鸟;orii为台湾的留鸟;Agricola见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春季成大群途经中国南部。于喜马拉雅山脉分布至高海拔。成对或单独活动,多在开阔农耕区、村庄及房前屋后、寺院周围,或小沟渠附近,取食于地面。食物多为带颗谷类,如高粱谷、粟谷、秫秫谷,也食用一些樟树籽核、初生螺蛳等。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全长32厘米。体重125~180克。雌雄同色,体羽大都为灰褐色。最显著的特点是颈部有一黑色羽带并有白色斑点。尾羽黑色,中央一对黑色,外缘有明显的白斑。羽毛容易脱落,嘴暗褐色,比较柔软,脚紫红色。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云南各地。为台湾省及沿海各省的常见留鸟和笼养鸟。喜在村落及农田附近活动。5~7月繁殖。用小树枝在树杈上搭建极为简单的平台巢。每窝产卵2~3枚。幼鸟孵出后,亲鸟嗉囊能将食物消化成食糜并分泌一些特殊成分形成“鸽乳”,用于喂养幼鸟。珠颈斑鸠有多种叫声,常为反复的“咕咕-、咕咕-”,连续而低沉。在久雨初晴时和久晴欲雨时鸣叫特别频繁。喜欢生活在开阔地及稀疏的树林中,房前屋后有它们较多的踪影,常飞到地上、旱田或小溪边觅食,生性胆小,人若靠近,则常转身以背相向。除晨昏觅食外,平时都栖息在跨空电线、树林中。晚上一般成对或单只栖息在桂花树、樟树等常绿或有较多横向干枝的树枝上。繁殖、饲养管理与其它鸠鸽科鸟类相同。
 
火斑鸠(左雄右雌)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灰斑鸠 Streptopelia decaocto
 
火斑鸠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体长23厘米。特征为颈部的黑色半领圈前端白色。雄鸟头部偏灰,下体偏粉,翼覆羽棕黄。初级飞羽近黑,青灰色的尾羽羽缘及外侧尾端白色。雌鸟色较浅且暗,头暗棕色,体羽红色较少。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至东南亚及菲律宾。为华南、华东的开阔林地和较干旱的沿海林地与次生植被条件下的留鸟,并越青藏高原南部及东部至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的大多数地区。北方种群于南方越冬。灰斑鸠Streptopelia decaocto体长32厘米。明显特征为后颈具黑白色半领圈。较山斑鸠以及体小得多的粉色火斑鸠,其色浅而多灰。分布于欧洲至土耳其斯坦、缅甸及中国。 相当常见,尤其在分布区北部。亚种stoliczkae于新疆喀什及天山地区;指名亚种由华北、四川至印度;xanthocyclus为偶然迷鸟出现在安徽、福州及云南。温顺。栖于农田及村庄。停栖于房子、电杆及电线上。
 
斑尾鹃鸠 Macropygia unchall   菲律宾鹃鸠 Macropygia tenuirostris
 
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体长38厘米,尾较长。背及尾满布黑色或褐色横斑。头灰,颈背呈亮蓝绿色。胸偏粉,渐至白色的臀部。雌鸟无亮绿色。背上横斑较密,尾部横斑有别于同地区的其他鹃鸠。国外分布于克什米尔、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国内分布于华南一带,北抵四川宝兴及福建西北部,西抵云南,南至海南岛。通常成对活动,偶尔单只,很少成群活动。行动从容,不甚怕人,见人后并不立刻飞走,总要停留对视片刻才起飞。主要以榕树果实和其他植物浆果、种子、草子为食,有时也吃稻谷等农作物。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棕头鹃鸠(小赤鹃鸠)Macropygia ruficeps   褐鹃鸠(栗褐鹃鸠)Macropygia phasianella
 
棕头鹃鸠(小赤鹃鸠)Macropygia ruficeps体长30~32厘米。头顶和头侧为棕栗色,背上部及两肩呈棕色,并缀有黑褐色的细横斑纹。背下部、腰部及尾上覆羽为暗褐色,两翅主要为暗褐色。颏部及喉部为白色,下体其余部分为棕黄色,胸部具有显著的白色斑点。通常栖息于山区森林地带,喜结成小群活动。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和嫩芽为食。褐鹃鸠(栗褐鹃鸠)Macropygia phasianella体长38厘米,尾较长。头及下体粉褐。雄鸟与斑尾鹃鸠区别为上体无黑色横纹,颈背无绿色,尾下覆羽黄褐色。雌鸟特具浅黄褐色的前额和头顶,下体具黑色细横纹。分布于菲律宾、中国台湾。亚种phaea为台湾东南部兰屿岛的常见留鸟。均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绿翅金鸠(雄)Chalcophaps indica   绿翅金鸠(雌)Chalcophaps indica
 
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体长25厘米,尾甚短。下体粉红,头顶灰色,额白,腰灰,两翼具亮绿色。雌鸟头顶无灰色。飞行时背部两道黑色和白色的横纹清晰可见。分布范围从印度次大陆至澳大利亚。常见,指名亚种于华南的热带区,从云南南部、广西、海南岛、广东至台湾南部及西藏东南部的低地及山麓的原始林及次生林。地栖。通常单个或成对活动于森林下层植被浓密处。极快速地低飞,穿林而过,起飞时振翅有声。饮水于溪流及池塘。
 
小长尾鸠 Oena capensis   铜翅鸠 Phaps chalcoptera
 
冠鸠 Ocyphaps lophotes   冠翎岩鸠 Geophaps plumifera
 
巨地鸠 Leucosarcia melanoleuca   地鸠 Columbina passerina
 
哀鸽 Zenaida macroura   鸣哀鸽 Zenaida aurita
 
尼柯巴鸠 Caloenas nicobarica   吕宋鸡鸠 Gallicolumba luzonica
 

 

鸠鸽亚科

Columbin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