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今鸟亚纲> 突胸总目> 鹱形目

  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鹱读音hù)均为海洋性鸟,世界性分布,广布于各大洋。体型大、小不等,体羽以黑、白、灰或暗褐色为主。喙粗壮而侧扁,由多块角质片所覆盖,末端具钩,鼻孔开口于角质管内,可为1或2个管孔,用以排除它们喝入海水中的盐,故又称管鼻类。有些种类还可以从鼻管喷出油质向数米外的进攻者反击。前趾具蹼,后趾退化或缺如,许多种类已经几乎不能在陆地上行走。翅细长而尖,善在海面翱翔。裂腭型头骨。以鱼、墨鱼、海蜇或其它海生动物为食。在荒岛的地面或土穴内产卵,每窝产卵1枚,多集群繁殖;两性孵化,孵化期约70~80天;雏鸟破壳后被绒羽,但尚需亲鸟反吐抚育数周。包括4科23属110种。

 

漂泊信天翁 Diomedea exulans
  信天翁科 Diomedeidae

有2属14种。主要分布于南半球,少数生活在北太平洋和赤道地带。常飞离海岸很远,通常远洋航行时才能在海上或石礁岛屿等地方看到。体型较大,一般体长1米以上。鼻孔侧位,不愈合。翅狭长,双翅展开可达3~4米,体重8~9千克。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空气动力的原理在海面上长时间滑翔,一般只在育幼时上岸,有时数小时不必扇一下翅膀,随便在空中高速翻飞,或上升至于2~3千米高空,在1小时内横越113公里的海面,甚至睡觉。据记载,一只信天翁可以在12天内飞行达5000公里的旅程。我国有2种,短尾信天翁Diomedea albatrus和黑脚信天翁Diomedea nigripes。由于赖以繁殖的海岛受到人为的开发和破坏,有的地方会有人趁繁殖期上岛捡蛋,导致种群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暴风鹱 Fulmarus glacialis
  鹱科 Procellariidae

有12属72种。全世界包括两极均有分布,以温热带特别是南太平洋地区为多。小型鹱类,与海燕相似而体型较大,一般体长50厘米,翼较长。鼻孔背位,左右分离。常于大海低空逐浪飞行。以小鱼、乌贼和甲壳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为食,有些种常跟随船只捕食死鱼和人抛弃的食物残渣。巨IMacronectes giganteus体长90厘米,翼展超过200厘米,是I科中体型最大者,体有恶臭,营巢于南极圈和亚南极海域的岛屿,以各类活的和死的动物为食,并大量捕食多种群居海鸟的幼雏。我国有5属8种,如灰鹱Puffinus griseus、曳尾鹱Puffinus pacificus等。

 

 

黑叉尾海燕 Oceanodroma monorhis
  海燕科 Hydrobatidae
 

有8属20种。多分布于太平洋地区种类,少数分布于大西洋地区。小型鹱类,也是体型最小的海洋鸟类。鼻孔背位,在中央愈合为一。翅短而圆,飞行时振翼频率高,在水面上多弹跳及俯冲,常沿水面疾飞并以脚拍击水面。以小型海洋生物为食,如小鱼、软体动物及甲壳类等。繁殖于海洋岛上,并在岩石洞穴营巢。有时跟随船只。我国有1属2种,即黑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orhis和白腰叉尾海燕Oceanodroma leucorhoa。

 

 


 

秘鲁鹈燕 Pelecanoides garnotii
  鹈燕科 Pelecanoididae
 

仅1属4种。分布于南半球,以亚南极地区为多。小型鹱类,又叫潜鹱,综合了企鹅和海燕的特点,象企鹅一样用翅膀划水游泳却没有失去飞翔能力。鼻孔背位,愈合为一,朝上。鹈燕Pelecanoides urinatrix分布于南极、非洲南部、南美洲南部及澳大利亚南部,是分布最广者,秘鲁鹈燕Pelecanoides garnotii和麦哲伦鹈燕Pelecanoides magellani分布于南美洲,南乔治亚鹈燕Pelecanoides georgicus分布于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南端。

 

 

 

 

 

鹱形目

Procellariifor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