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 下孔总目> 鳐形目
  鳐形目Rajiformes包括2亚目,共8科约49属315种。我国产6科8属28种。吻圆钝或突出,侧缘无吻齿。犁头鳐亚目Rhinobatoidei有4科9属48种。吻三角形 ,突出或钝圆,边缘无吻齿。胸鳍扩大前伸形成中大或宽大体盘,鼻孔距口远呈原始型。背鳍2个,无硬棘;尾柄粗大,尾鳍发达。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近岸海区。鳐亚目Rajoidei有3科,我国产2科。体盘宽大,近亚圆形或近斜方形。胸鳍前延,背鳍一般2个,位于近尾端;腹鳍前部分化为足趾状构造,具有掘沙土的功能。尾侧常具1对长纺锤形发电器官。
 
犁头鳐亚目 Rhinobatoidei
有4科9属48种。吻三角形,突出或钝圆,边缘无吻齿。胸鳍扩大,向前伸延至头侧中部而至吻端,形成中大或宽大体盘,鼻孔距口远,鼻口沟无或呈原始型。有2个背鳍,无硬棘,尾柄粗大,尾鳍发达。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近岸海区。
 
圆犁头鳐科 Rhinidae
仅1种,即圆犁头鳐Rhina ancylostoma。吻宽短,圆形。第一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腹鳍具胸鳍远。全长2.7米,体上和鳍上具白色斑点。眼上方、背部中间和肩部脊骨突出。牙细小,铺石状排列,齿面波曲,上下凹凸相承,在凸出处牙较大。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生活在暖水性海洋岸边或近海岩礁的底层。栖息深度3~90米。多以鱼类、贝类、虾、蟹等为食。卵胎生。每胎4~9仔,出生时45厘米长。尽管身体庞大,但性情温和,行动迟缓,对人类无害。
 
尖犁头鳐科 Rhynchobatidae
仅1属4种:非洲尖犁头Rhynchobatus luebberti及达尖犁头鳐Rhynchobatus djiddensis、澳洲尖犁头鳐Rhynchobatus australiae、滑鼻尖犁头鳐Rhynchobatus laevis。一般体形巨大,可达3米长,吻部突出,胸鳍宽大,尾部粗大,背鳍和尾鳍发达,尾鳍分两叶,上半叶上翘,但身体扁平,鳃腹位。营底栖生活,摄食鱼类、贝类、虾、蟹和虾蛄等。及达尖犁头鳐Rhynchobatus djiddensis体平扁,略似犁头。吻长而尖突、三角形,眼椭圆形,瞬褶稍发达。眼后有较大的喷水孔。口横裂,中央波曲状。体盘背面有许多结刺。背鳍2个,大小几相等,位于尾部,第一背鳍起点稍后于腹鳍起点。无臀鳍。胸鳍与头部愈合成体盘。腹鳍小,距离胸鳍基底约与第一背鳍基底长相等。尾鳍新月形,下下叶均短。体背面浅褐色,腹面白色。眼背面和眼间隔有1个黑色斑块。胸鳍基部有1个黑色圆斑,黑斑周围有白斑。为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外海。摄食鱼类、贝类、虾、蟹和虾蛄等。卵胎生,每胎产6仔。个体较大,长可达2米以上,体重可达150~200千克。肉味鲜美;颅骨可制成明骨;鳍可制成鱼翅,俗称“大明翅”,为名贵食品。我国见于东海和南海。
 

圆犁头鳐 Rhina ancylostoma
 

及达尖犁头鳐 Rhynchobatus djiddensis
 
犁头鳐科 Rhinobatidae
有4属约42种:铲吻犁头鳐属Aptychotrema、犁头鳐属Rhinobatos、南犁头鳐属Trygonorrhina、颗粒犁头鳐属Scobatus。体平扁而延长,体盘后大前尖,呈犁头形。尾平扁而渐狭小,每侧有一皮褶。瞬膜不发达,喷水孔有大有小,前鼻瓣呈方形或人字形突出。牙齿细小而多,排列方式类似铺在地面的石块,口裂横向,鳃裂小而斜向开口,在胸鳍基部内侧。犁头鳐属Rhinobatos广布于热带和温带各近海,有些进入淡水并在其中繁殖,我国有6种,常见如许氏犁头鳐Rhinobatos schlegeli、斑纹犁头鳐Rhinobatos hynnicephalus。栖息近岸浅海底层,或半埋沙土中;主食甲壳动物和贝类等,也食鱼类,卵胎生,胎儿具很大卵黄囊,卵簧管粗短,是其他渔业的兼捕性鱼类;肉可食用,皮可干制成鱼皮,为名肴之一,背鳍和尾鳍可制鱼翅;吻侧的半透明结缔组织可干制为鱼骨,称“明骨”,浸煮后膨胀,柔软可口,为珍贵食品。
 

钩鼻铲吻犁头鳐 Aptychotrema rostrata
 

许氏犁头鳐 Rhinobatos schlegelii
 
团扇鳐科 Platyrhinidae
体平扁且宽大,状如团扇, 有2个小形背鳍,位于尾上,尾鳍狭小,上、下叶相等。体长约40~50厘米。我国产中国团扇鳐Platyrhina sinensis和林氏团扇鳐Platyrhina limboonkengi。前者我国沿岸各海均产,后者产于福建、 广东沿海,为我国特有种。卵胎生,每胎产10余仔。肉味较差,除少数鲜销外,多制成干品。
 

中国团扇鳐 Platyrhina sinensis
 

拟团扇鳐 Platyrhinoidis triseriata
 
鳐亚目 Rajoidei
体盘宽大,近亚圆形或近斜方形。胸鳍前延,背鳍一般2个,位于近尾端;腹鳍前部分化为足趾状构造,具有掘沙土的功能。尾侧常具1对长纺锤形发电器官。有4科,我国产2科。
 
鳐科 Rajidae
腹鳍前部分化为足趾状构造,具2背鳍。有近20属,我国产3属。鳐属Raja是软骨鱼类中最大的一属,约有100余种,广布于世界各海区,尤以温带和寒带最为繁盛。我国现记录有11种。常见的有主要分布于南海和东海的斑鳐Raja kenojei,体密具暗褐色小点,肩侧具有一显著的椭圆形斑块,尾具3行结刺。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区的有孔鳐Raja porosa和美鳐Raja pulchra,该两种鳐体均无暗色小斑点,前者尾具3或5行结刺,头后结刺前方正中有粘液孔一纵群,腹面腹腔两侧各具粘液孔一横群,牙铺石状排布;后者尾具1行结刺,无粘液孔,牙尖齿头,雄鱼牙较长些。均为生产性种类,产卵和越冬时常集群,产量较好。栖于水温稍低水域,常埋于沙中,日伏夜出觅食,以蟹、虾、多毛类或贝类为食,也食小鱼及头足类。卵生,卵外包有解质外壳,海产1~2个,休息1至数日再产,卵可借角状突起物粘于它物上。为黄海经济鱼类。深入常见有大眼鳐Raja macrophthalma、长鼻鳐Raja tengu、大尾鳐Raja macrocauda、巨鳐Raja gigas等,它们可分布于200~1000米的水深中,生产上很少见到。短鳐属Breviraja胸鳍的辐射软骨在两侧与吻软骨前端扩大的翼状软骨靠近,雄性交接器常圆形,末端钝,尾长于体盘宽,肩和尾中部无扩大结刺。深水鳐属Bathyraja则尾短于体盘宽,至少在尾中部有扩大的结刺。
 

三棘鳐 Amblyraja badia
 

斑鳐 Raja kenojei
 
无鳍鳐科 Anacanthobatidae
仅2属:无鳍鳐属Anacanthobatis和施氏鳐属Springeria。没有背鳍,尾部细,吻端有一个革质的突起,腹鳍有一缺刻,体形各种之间大小不一,主要生活在海中。 我国产3种:加里曼丹无鳍鳐Anacanthobatis borneensis、南海施氏鳐Springeria nanhaiensis、黑体施氏鳐属Springeria melanosoma。
 
单鳍鳐科 Arhynchobatidae
仅1种,即糙皮单鳍鳐(长尾鳐)Arhynchobatis asperrimus。只有一个很小的背鳍靠近尾尖,胸鳍后缘盖住腹鳍,腹鳍内缘与尾部分开,不与尾部愈合。体盘表面布满结刺。分布于新西兰。
 
若鳐科(拟鳐科)Pseudorajidae
与鳐科相似,具有同样的水平直的腰带主轴软骨,但腹鳍大而且没有缺刻。有尾鳍,尾部前端增厚。
 

 

鳐形目

Rajifor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