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两栖纲> 蚓螈目
  蚓螈目Gymnophiona(无足目Apoda)有6科34属162种。广泛分布于环球各大洲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仅1科2种。体长圆形,似蚯蚓或蛇,皮肤裸露,上有多数环状皱纹和粘液,无四肢及肢带。通常在湿地营洞穴生活,眼退化隐于皮下,耳无鼓膜。嗅觉器官发达。体内具有肋骨,但无胸骨。雄性身体末端具有由泄殖腔壁突出而成的交接器。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卵多产在地洞中。幼体在孵出前经历一个长有3对外鳃的阶段,外鳃仅具有吸收营养的作用。当幼体孵出后,外鳃已消失,幼体移到水中完成发育。幼体具有1对外鳃裂和尾鳍,游至水面用肺呼吸(右肺发达)。最后,鳃裂封闭,尾鳍消失,移至陆地变成营地下穴居的成体。主要捕食昆虫、蠕虫、蚯蚓等。除以下四科还有两个分布较狭的小科:盲尾蚓科Uraeotyphlidae见于印度,仅1属4种;蠕蚓科Scolecomorphids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有2属5种。
 

双条吻蚓 Rhinatrema bivittatum
  吻蚓科 Rhinatrematidae

仅2属9种,包括浅环蚓属Epicrionops和吻蚓属Rhinatrema。分布于南美洲北部。为最原始的蚓螈,保留有尾部,口开在头的前方,头骨数量多,眼相对比较大,触突与眼相连,具环褶和小鳞。卵生,幼体有小的外鳃,水中生活,变态为成体后返回土壤中。

 

 

 

 

版纳鱼螈 Ichthyophis bannanica
  鱼螈科 Ichthyophiidae

有2属约3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眼可见,触突距眼甚远,上、下颌各有2排牙齿,初级和次级环褶不易区分,共有260~430个;小鳞多者可达2000行左右。尾很短,尖突。肛孔纵裂形。我国产1属2种,即分布于云南的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与分布于广西的双带鱼螈Ichthyophis glutinosus,两者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第一颈沟距口角远,第二颈沟从背见不到两端;后者相反。版纳鱼螈最早于1974年在云南勐(měng)腊县发现,最早被认为就是双带鱼螈,后来才确定为一新种,全长约38厘米,栖息于海拔200~600米林木茂密的土山地区,喜居水草丛生的山溪和土地肥沃的田边池畔,穴居,昼伏夜出,以蠕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粗线真蚓 Caecilia pachynema
  真蚓科 Caeciliidae

有21属80余种。分布于美洲、非洲和南亚热带地区。为蚓螈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体型差异大,全长10~50厘米。卵生或卵胎生。

 

 

 

 

 

扁尾盲游蚓 Typhlonectes compressicauda
  盲游蚓科 Typhlonectidae

有4属12种。分布于南美洲。水栖或半水栖。无尾,但水栖种类体后侧扁以游泳。

 

 

 

 

 

 

蚓螈目

Gymnophi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