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昆虫的形态> 昆虫的腹部

  昆虫的腹部是体躯的第三体段,是代谢和生殖中心。昆虫腹部的原始节数应为12节(11个体节和1个尾节)。在现代昆虫中,仅见于一些昆虫的胚胎期和原尾目的成虫,其它昆虫至多有11节,一般有9~10节,部分双翅目和膜翅目青蜂科的可见腹节只有3~5节。在膜翅目细腰亚目中,原始第一腹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叫并胸腹节(propodeum)。成虫腹部的腹节均由次生分节形成,各节之间的节间膜和背与腹板之间的侧 膜都较发达。因此,成虫的腹部能伸缩和弯曲,以帮助呼吸、蜕皮、羽化、交配和产卵等活动。如蚊子吸足血后,腹部可膨大几倍;白蚁后蚁的卵巢成熟后,腹部可比原来膨大十多倍甚至更大等。昆虫的腹部常根据外生殖器的着生位置分为三段。生殖前节(Pregenital segments) 或称脏节(visceral segments)。包括腹部第一至七腹节(雌虫)或第八腹节(雄虫),其构造简单一致,但膜翅目细腰亚目的生殖前节是从原始第二腹节开始。在模式情况下,每节两侧各有气门1对。生殖节(Gential segments) 包括腹部第八至九两个腹节(雌虫)或仅第九腹节(雄虫),其构造复杂,着生有外生殖器。大部分有翅亚纲昆虫和无翅亚纲缨尾目的雌虫,生殖孔大多位于第八和第九腹板间,少数位于第七腹板后或第八腹板上,甚至有些位于第九腹板上或腹板后;有的昆虫有两个生殖孔,分别位于第八腹板和第九节腹板后缘,分别称为交配孔和产卵孔。雄性的生殖孔一般位于第九与第十腹板间的阳具端部。生殖后节(Postgenital segments) 通常只包括第十至第十一腹节,在原尾目昆虫中还包括第十二腹节。第十一腹节又叫臀节(anal segment),肛门位于该节末端,其背板称肛上板(epiproct)、侧腹面的两块称肛侧板(paraprocts)。部分种类第十一腹节上生有1对附肢,叫尾须(cerci)。

 

膜翅目细腰亚目的并胸腹节
 

蜜蚁的腹部,贮存蚜虫或介壳虫的分泌物―贮蜜露
 

一只雌蚊的腹部被吸来的血充盈胀大
 
 
外生殖器 Genitalia
昆虫的外生殖器(genitalia)是昆虫生殖系统的体外部分,是用以交配、授精和产卵的器官统称,主要由腹部生殖节上的附肢特化而成。雌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ovipositor);雄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copulatory organ)。
 

蝗虫类的产卵器呈凿状,背瓣和腹瓣可行张开与合拢活动而插入土中产卵
 

螽a和蟋蟀类的产卵器刀状、剑状或矛状,产卵器可以前后滑动,用以刺入植物组织或土壤中产卵
 

2007年的“蛆柑”事件就是由柑橘实蝇将卵产在柑橘中的结果,实蝇雌蝇第5腹节形成圆锥形、圆筒形或扁形产卵器
 
 
产卵器(ovipositor)是雌性昆虫的外生殖器,一般为管状构造,通常由3对产卵瓣(valvula)组成,着生在第八腹节上的产卵瓣称第一产卵瓣(first valvulae)或腹产卵瓣(腹瓣)(ventral valvulae),它基部的生殖突基片称为第一负瓣片(first valvifers);着生在第九腹节上的产卵瓣称第二产卵瓣(second valvulae),或内产卵瓣(内瓣)(inter valvulae),它基部的生殖突基片称为第二负瓣片(second valvifers);在第二载瓣片上常有向后伸出的1对瓣状外生物,称第三产卵瓣(third valvulae)或背产卵瓣(背瓣)(dorsal valvulae)。不同类群的昆虫具有不同类型的产卵器。低等昆虫如原尾目和蜉蝣目等无特化的产卵器,而是由两条输卵管分别开口于第七腹板的后缘,它们具有一对产卵孔,这是产卵器的原始类型;高等昆虫仅具有一个产卵孔,但其产卵器的形状、构造和功能与产卵习性和方式密切相关。直翅目、同翅目和膜翅目都具有特化的产卵瓣。直翅目昆虫的产卵器主要由背瓣和腹瓣构成,内瓣很退化,但产卵器的形态在不同类别中有所不同。蝗虫类的产卵器呈凿状,背瓣和腹瓣可行张开与合拢活动而插入土中产卵;螽a和蟋蟀类的产卵器刀状、剑状或矛状,产卵器可以前后滑动,用以刺入植物组织或土壤中产卵。同翅目昆虫的产卵器(蚜虫、介壳虫除外)主要由腹瓣和内瓣嵌接组成,背瓣形成产卵器鞘以包藏产卵器,产卵时产卵器伸出并上下滑动,渐次插入植物组织中产卵。膜翅目昆虫的产卵器也是由腹瓣和内瓣组成,背瓣宽且腹面凹而形成产卵器鞘以包藏产卵器。其中,叶蜂类的产卵器宽短、锯状,产卵时产卵器前后滑动以锯开植物组织,产卵于组织中;姬蜂类的产卵器细长,产卵时产卵器刺入寄主体内而将卵产于寄主体中,甚至可将产卵器插入树干上的虫孔,把卵产在蛀干害虫如天牛幼虫体内;胡蜂和蜜蜂的非生殖型个体的产卵器与毒腺相连并特化成注射毒液的螯针,用以麻痹猎物或防卫,失去产卵功能。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都无特化的产卵瓣,产卵器是由腹部末端可以伸缩的几节变细形成,产卵时可以伸出很长,称为伪产卵器(pseudovipositor)。这类昆虫的卵一般只能产在缝隙或动植物体表面,但是实蝇的伪产卵器末端尖锐而坚硬,可刺入果实内产卵;一些土栖天牛的伪产卵器为坚硬的细管状,可插入土中或树皮下产卵。
 

姬蜂类的产卵器细长,产卵时产卵器刺入寄主体内而将卵产于寄主体中,甚至可将产卵器插入树干上的虫孔
 

胡蜂和蜜蜂的非生殖型个体的产卵器与毒腺相连并特化成注射毒液的螯针,用以麻痹猎物或防卫,失去产卵功能
 

抱握器是雄虫着生于第九腹节上的棒状、叶状或其他形状的突出物,一般认为它是属于第九腹节的附肢(图左雌右雄)
 
 
交配器(copulatory organ)是雄性昆虫雄性的外生殖器,其构造比产卵器复杂,且常隐藏于体内,交配时才伸出体外。主要包括将精子输入雌性的阳茎(phallus)及交配时挟持雌体的抱握器(harpago)。阳茎位于下生殖板(subgenital plate)形成的生殖腔(genital chamber) 内,是第九腹节腹板后节间膜的外长物,生殖孔开口在它的末端。阳具一般为管状或锥状构造,大多包括阳茎基(phallobase)和阳茎体(phallosoma)两部分。阳茎基一般为环形或三角形,两侧常具突起称为阳茎侧叶(parameres)。在部分蛾类中,阳茎侧叶特化成抱握器。阳茎体的结构复杂,表面有时有叶状、钩状或刺状突起,端部有可以翻缩的阳茎端(aedeagus)。交配时,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阳茎端膨胀插入雌虫体内。在蜻蜓中,原来位于第九腹节的阳茎退化,但生殖孔仍开口于退化的阳茎上,后生的阳茎发生于第二或第三腹节的腹面并和一储精囊(vesicula seminalis)相通。交配前,雄虫将腹末前弯,使第九腹节的生殖孔对接于后生阳茎的储精囊口,精子由生殖孔注入储精囊中。交配时,雄虫以尾须夹住雌虫头部或胸部,雌虫腹端前弯与雄虫交配器相接。抱握器是着生于第九腹节上的棒状、叶状或其他形状的突出物,一般认为它是属于第九腹节的附肢。抱握器仅见于蜉蝣目、脉翅目、长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中。多数有翅亚纲昆虫的交配器构造复杂,在不同类群间差异十分明显,在同一类群内又比较稳定,常作为昆虫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昆虫腹部非生殖性附肢
昆虫腹部除外生殖器外,还有一些与昆虫生殖活动无关的附肢,叫非生殖性附肢,主要包括尾须、无翅亚纲昆虫脏节上的附肢和有翅亚纲昆虫幼期腹部的附肢。无翅亚纲昆虫除了外生殖器和尾须外,在腹部的脏节上还着生有一些退化或特化的附肢,这是无翅亚纲区别于有翅亚纲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反映了这类昆虫的原始性。
 
尾须:尾须是由腹部第十一腹节上的附肢演化成的一对须状外长物,存在于部分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中的蜉蝣目、蜻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竹节虫目、直翅目和革翅目等较低等的昆虫中。尾须上着生有许多感觉毛,主要司感觉作用。但是,革翅目昆虫的尾须骨化成尾铗,具有防御敌害和折叠后翅的功能;毛翅目昆虫的尾须成为雌性外生殖器构造的一部分。在缨尾目和蜉蝣目中,一对尾须之间还有一根与尾须相似的、由末端腹节背板向后延伸而成的细长分节的外突物,称中尾丝(caudal filiament)。中尾丝不是附肢。
 

蜉蝣等较低等的昆虫腹部第十一腹节上的附肢演化成的一对尾须
 

革翅目昆虫的尾须骨化成尾铗,具有防御敌害和折叠后翅的功能
 

衣鱼等缨尾类的一对尾须之间还有一根与尾须相似的中尾丝
 
 
无翅亚纲昆虫腹部的附肢:无翅亚纲昆虫除了外生殖器和尾须外,在腹部的脏节上还着生有一些退化或特化的附肢,这是无翅亚纲区别于有翅亚纲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反映了这类昆虫的原始性。弹尾目昆虫腹部的第一、三、四或五腹板上生有特化的三对附肢,分别称为粘管(collophore)(又称腹管(ventral tube))、握弹器(tenaculum)和弹器(spring organ)(又称叉状器(furcula)),三者共同组成了弹尾目的弹跳器官。缨尾目和双尾目昆虫腹部的第二至第九腹节上各有1对附肢,每一对附肢包括一块位于侧腹面的肢基片(coxopo dite),在肢基片上着生有一根可活动的刺突(stylus),刺突内侧有1~2个能伸缩的泡(vesicle)。原尾目昆虫第一至三腹节上各有一对短小的圆柱状的附肢。
 

原尾目通称W,是最为原始的六足类动物。成虫腹部分12节,近腹部后端分别有雌性或雄性外生殖器。第一至三腹节上各有一对短小的圆柱状的附肢
 

跳虫等弹尾目昆虫(弹尾纲)腹部的第1、3、4或5腹板上生有特化的三对附肢,分别称为粘管、握弹器和弹器,三者共同组成了弹尾目的弹跳器官。
 

缨尾目和双尾目昆虫腹部的第二至第九腹节上各有1对附肢,每一对附肢包括一块位于侧腹面的肢基片,在肢基片上着生有一根可活动的刺突,刺突内侧有1~2个能伸缩的泡
 
 
有翅亚纲昆虫幼期腹部的附肢:有翅亚纲昆虫的腹部只有在幼期才有行动附肢。蜉蝣目稚虫腹部第一至七腹节的侧面有成对的板状或丝状的气管鳃(gill),它们是由各节的附肢演化而成的。广翅目泥蛉属Sialis幼虫腹部第一至七腹节的侧面也有成对分节的附肢。H翅目、毛翅目和水生鞘翅目昆虫的幼虫腹部也常有附肢。长翅目、鳞翅目和部分膜翅目昆虫的幼虫腹部具有用于行走的附肢,称为腹足(prolegs)。鳞翅目幼虫的腹足常有5对,着生在第三至六腹节和第十腹节上,第十腹节上的腹足又称臀足(anal legs)。所以鳞翅目幼虫的足式为30040001,"3"表示三对胸足,"00"表示第一、二腹节无足,"4"表示第三至六腹节各有一对腹足,"000"表示第七至九腹节无腹足,"1"表示第十腹节上有一对臀足。膜翅目叶蜂类幼虫的腹足常为6~8对,有的可多达10对,着生在第二至第七、或至第八、或至第九和第十腹节上。这些幼虫的腹足呈筒状,构造简单,由亚基节、基节和趾(planta)组成。鳞翅目幼虫腹足末端有成排的小钩叫趾钩(crochets),是幼虫分类最常用的鉴别特征。膜翅目叶蜂类幼虫腹足末端也有趾,但无趾钩。
 

鳞翅目幼虫的腹足常有5对用于行走的附肢,称为腹足,末端有成排的小钩叫趾钩,是幼虫分类最常用的鉴别特征
 

膜翅目叶蜂类幼虫的腹足常为6~8对,有的可多达10对,末端有趾,但无趾钩
 

广翅目泥蛉属Sialis幼虫腹部第一至七腹节的侧面有成对分节的气管鳃,适合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