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爬行纲> 龟鳖目> 曲颈龟亚目> 海龟总科> 海龟科
  海龟科Cheloniidae有4属6种。分布于全球暖水性海洋。体型较大,宽扁,近心形。头大,四肢桨状,具1~2爪,均不能缩入龟甲。尾短。背、腹甲间以韧带相连,具下缘盾。背甲内层的骨板上有4~9对肋板,其外侧为突出的肋骨,肋骨与缘板相接,在肋板、肋骨与缘板间形成肋间隙。肢带不与背腹甲愈合以鱼、虾、头足类动物及海藻为食。卵生,产于岸边沙滩自掘的穴中,壳白色、球形、革质,每年繁殖期可产2~3次,每次产几十至200余枚。我国有4属4种:P龟(红海龟)Caretta caretta、海龟(绿海龟)Chelonia mydas、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太平洋丽龟Lepidochelys olivacea。
 
P龟属 Caretta

(P读音xī)头背前额鳞2对。体背肋盾5对,第1对肋盾与颈盾相接。通常具3对下缘盾,其后缘无孔。上颚骨在中线相接,不为腭骨分离。下颚咀嚼面具中央脊。额骨通常不入眶。翼骨前部通常不扩展,翼骨突痕迹状或无。仅1种,即P龟(大西洋P龟)Caretta caretta。体型较大,身体扁平,体重约100千克。背甲曲线长度75~100厘米。背甲红棕色,腹甲橘黄色。头部较大,具有极为强健的钩状喙。头背鳞片对称排列,前额鳞2对,比绿海龟多1对。背甲呈心形,臀部窄而高。体鳞平砌。颈盾宽短,椎盾一般5~6枚,肋盾通常5对,第一对与颈盾相切,缘盾13对,具3对下缘盾。四肢浆状,前肢大,后肢较小,前后肢各具1~2爪,适于游泳;尾巴较短。在国外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海域和印度洋中,在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也见于上海长江口外海域,甚至黄浦江内。主要栖息于温水海域,特别是大陆架一带,甚至可进入海湾、河口、咸水湖等,是海产龟鳖类中分布地区最北和最南的种类。主要以鱼类、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特别是头足类动物。每年5 ~7月为繁殖期,雌性交配之后在夜间到海岸沙滩上挖穴产卵,每次产60~150枚,卵白色,球形,卵径38~40毫米左右。然后在岩礁间休息2―3周后,还可以再产一次卵。产卵后用沙覆盖,在自然条件下经60天孵出仔龟。在西太平洋的主要产卵场所为日本国熊本、鹿儿岛以及冲绳岛等沿海沙滩。中医传统理论认为P龟龟板胶为滋补品,其血可治疗刀剑毒,取胆囊、胆汁、挂通风处干燥备用,有清肺、泻火的功能,因此被利用、捕杀,现已濒危,为我国而级保护动物。

 

P龟(红海龟、大西洋P龟)Caretta caretta
 

P龟(红海龟、大西洋P龟)Caretta caretta
 
海龟属 Chelonia

头背前额鳞1对。上颚不钩曲,下颚缘呈锯齿状。体背肋盾4对,第1对不与颈盾相接。具4对下缘盾。腹甲喉盾前有单枚咽间盾。仅2种,即绿海龟(海龟)Chelonia mydas。因脂肪为绿色而得名。体长80~100厘米,体重70~120千克,最大长达150厘米,重250千克。头略呈三角形,为暗褐色,两颊黄色,颈部深灰色,吻尖,嘴黄白色,鼻孔在吻的上侧,眼大,前额上有一对额鳞,上颌无钩曲,上下颌唇均有细密的角质锯齿,下颌唇齿较上颌长而突出,闭合时陷入上颌内缘齿沟,舌已退化。背腹扁平,腹甲黄色,背甲呈椭圆形,茶褐色或暗绿色,上有黄斑,盾片镶嵌排列,具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的斑纹,色泽调和而美丽。中央有椎盾5枚,左右各有助盾4枚,周围每侧还有缘盾7枚。四肢特化成鳍状的桡足,可以像船桨一样在水中灵活地划水游泳。前肢浅褐色,边缘黄白色,后肢比前肢颜色略深。内侧指趾各有一爪,前肢的爪大而弯曲,呈钩状。雄性尾较长,相当于其体长的二分之一,雌性尾较短。尾部的脊骨经盐酸处理后,可以隐约看出生长年轮。它在自然界生长速度较为均匀,年平均生长为10~15千克,以2~4岁时生长比率最高,寿命可达100岁以上。为了适应海水中的生活环境,在眼窝后面还生有排盐的腺体,能把体内过多的盐分通过眼的边缘排出,还能使喝进的海水经盐腺去盐而淡化。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温水水域。我国北起山东沿海、南至北部湾均有发现。由于滥捕滥杀和环境破坏,现已数量锐减,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绿海龟(海龟)Chelonia mydas
 

绿海龟(产卵)Chelonia mydas
 
玳瑁属 Eretmochelys

(玳瑁读音dàimào)头背前额鳞2对。吻较长而侧扁,上颚前端钩曲。体背盾片呈覆瓦状排列,年老个体渐呈平铺状。肋盾4对,第1对不与颈盾相接。腹甲两侧具纵棱。仅1种,即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四肢桨状,前肢较长大,各具2爪;后肢较短小,各具1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背甲红棕色,有淡黄色云状斑,具光泽;腹甲黄色。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国北起山东、南迄广西沿海均有分布。以鱼、软体动物和海藻为食。每年7~9月在热带、亚热带海的沙滩上掘坑产卵。卵白色,圆形,革质软壳,孵化期约3个月。背甲盾片入药,具清热解毒、滋阴潜阳等功效,自古为名贵装饰器具。现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丽龟属 Lepidochelys
海龟科体型最小的一类。背甲圆形,灰色或橄榄绿色。额骨通常入眶。翼骨前部扩展,翼骨突发达。上颚骨因腭骨楔入而在中缝不相遇。肋盾一般6~9对,第1对通常与颈盾相接。有4对下缘盾,其后缘均有1个小孔。有2种:肯氏丽龟Lepidochelys kempii和太平洋丽龟Lepidochelys olivacea。太平洋丽龟是海生龟类中最小的一种,一般甲长60厘米左右,不超过80厘米。四肢扁平如浆。头、四肢及体背为暗橄榄绿色,腹甲淡橘黄色。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温水水域。我国沿海从南海至黄海南部均有分布。每年9月至次年1月产卵,繁殖时有集群上岸产卵现象。产卵后,在巢区附近海域或分散在觅食地活动。杂食,捕食底栖及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水母及其它无脊椎动物,偶尔也食鱼卵,亦吃植物性食物。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肯氏丽龟 Lepidochelys kempii
 

太平洋丽龟 Lepidochelys olivacea
 

 

海龟科

Cheloni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