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两栖纲> 无尾目> 后凹型亚目> 铃蟾科
  铃蟾科(Bombinatoridae)包括巴蟾属(Barbourula)和铃蟾属(Bombina),共2属9种。分布于欧洲、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婆罗洲、菲律宾(巴拉望岛)。栖息于湿地,半水栖或见于山间溪流中,夜间活动。每年在水中繁殖2~3次,鸣声低沉。铃蟾属成团状产卵60~200枚于植物叶片上,蝌蚪在水中发育;巴蟾则直接产于溪流中。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是分布最为广泛,国外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在我国见于东北、华北等。长约5厘米。舌呈盘状,周围与口腔粘膜相连。皮肤粗糙。身体和四肢灰棕色或绿色,具斑点和大小不等的刺疣;腹面呈橘红色,有黑色斑点。趾间有蹼;雄蟾无声囊。栖居于池塘或山区溪流石下。5~7月繁殖, 卵多成群或单个贴附在山溪石块下或水坑内的植物上,每次产卵约百余枚。成体受到惊扰时则举起前肢,头和后腿拱起过背,形成弓形,腹部呈现出醒目的色彩。这种对险情的反应(预感反射),可能是向捕食者暗示它的皮肤有毒的一种信号,所以有人称之为“警蛙”。 本科常被置于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
 

加都巴蟾 Barbourula kalimantanensis
 

布桑加巴蟾 Barbourula busuangensis
 

红腹铃蟾 Bombina bombina
 

红腹铃蟾 Bombina bombina
 

红腹铃蟾 Bombina bombina
 

强婚刺铃蟾 Bombina fortinuptialis
 

东方铃蟾 Bombina orientalis
 

微蹼铃蟾 Bombina maxima
 

亚平宁铃蟾 Bombina pachypus
 

多彩铃蟾 Bombina variegata
 

 

铃蟾科

Bombinatoridae

 

 

 

 

 

巴蟾属 Barbourula
布桑加巴蟾 Barbourula busuangensis
加都巴蟾 Barbourula kalimantanensis
铃蟾属 Bombina
红腹铃蟾 Bombina bombina
强婚刺铃蟾 Bombina fortinuptialis
大蹼铃蟾 Bombina lichuanensis
微蹼铃蟾 Bombina maxima
东方铃蟾 Bombina orientalis
亚平宁铃蟾 Bombina pachypus
多彩铃蟾 Bombina varieg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