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今鸟亚纲> 突胸总目> 鹳形目> q科
  q科Threskiornithidae有14属32种,包括q和琵鹭。分布于除了南太平洋岛屿之外的所有温暖地区。我国有5属6种。头和颈裸出,喙很长,q的喙向下弯曲,琵鹭的喙扁平。涉行于湖泊、海湾和沼泽,用细长、下弯的嘴寻找小鱼和软体动物为食。体长55~75里面。飞行时颈和脚伸直,交替地拍动翅膀和滑翔。常聚成大群繁殖,在灌丛和树林下层以树枝建造结实的巢。每窝产卵3~5枚,卵暗白色或具褐斑。 最珍贵的是产于我国的朱qNipponia nippon和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都是处于灭绝边缘的世界级珍禽。美洲红qEudocimus ruber全身火红,是世界上体色最红、最鲜艳的动物之一。
 
q亚科 Threskiornithinae
喙向下弯曲。包括12属26种。
 
白q属 Threskiornis
有4种:非洲白q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也门北部以及伊拉克南部,古埃及人视其为圣鸟;黑头白q(白q)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分布于非洲、亚洲西部和太平洋西南部等地,是分布最广的种类,在我国南方为旅鸟或冬候鸟,东北地区为繁殖鸟;澳洲白qThreskiornis molucca分布于澳大利亚,是当地常见种;蓑颈白qThreskiornis spinicollis分布于澳大利亚,生活环境离水较远,主要以蝗虫为食。黑头白q全长约75cm,体羽全白,头与颈部裸出,裸出部皮肤黑色;翼覆羽有一条棕红色带斑;腰与尾上覆羽具淡灰色丝状饰羽;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树上,并在沼泽湿地、苇塘、河口、湖泊边缘或海边等浅水水域活动;常与白鹭类混群,为群聚性,成群活动,但目前数量已稀少,变为零星出现;以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小鱼和两栖类等为食。我国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过去有20对,近几年数量明显减少;在台湾,多为零星出现。为稀少之冬候鸟或旅鸟,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黑头白q(白q)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澳洲白q Threskiornis molucca
 
黑q属 Peeudibis
有3种:黑qPseudibis papillosa现仅存于印度和婆罗洲,曾在我国西南及东南亚有分布,19世纪在云南西南部有记录,不过至今未获标本,属于全球性濒危物种,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全长约60cm,灰褐色,内侧小覆羽白色,飞羽和尾羽暗色,具金属蓝绿色;头裸出,黑色,喉红色,嘴石板黑色,腿珊瑚红色。喜在较干燥的平原耕地、残茬地、干河堤等处活动,偶然也到沼泽地;习性类似白q,但较少结群,通常成对或一家族活动,有时则单个;当从地上起飞时,叫声奇怪而具特性;在繁殖季节,鸣声则响亮而特别;觅食时,在沼泽地和沿着泥泞的河岸,天热时亦见于收割后的稻田中;主食昆虫,兼食蛇和青蛙,也啄食多种成熟的农作物。白肩黑qPseudibis davisoni和巨qPseudibis gigantean均分布于东南亚局部地区。
 

黑q Pseudibis papillosa
 

巨q Pseudibis gigantean
 
隐q属 Geronticus ;泽q属 Bostrychia
隐q属有2种:秃qGeronticus calvus和隐qGeronticus eremita。均分布于非洲。隐q分布于北非和中东,喙和头部裸露的皮肤呈红色,曾繁殖于欧洲南部和中部、叙利亚和阿尔及利亚,但现在仅见于土耳其和摩洛哥,属于濒危物种。绿q属有4种:橄榄绿qBostrychia olivacea、斑胸qBostrychia rara、噪qBostrychia hagedash、肉垂qBostrychia carunculata。均分布于非洲。噪q体羽灰绿色,因鸣声响亮而得名。
 

隐q Geronticus eremita
 

噪q Bostrychia hagedashita
 
朱q属 Geronticus
仅1种,即朱qNipponia nippon。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我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现已达到200只。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朱q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拉丁名“Nipponia Nippon”直译为“日本的日本”,也因此我国选国鸟时不作考虑。
 

朱q(非繁殖羽)Nipponia nippon
 

朱q(繁殖羽)Nipponia nippon
 
q属 Theristicus
有4种:铅色qTheristicus caerulescens、黄颈qTheristicus caudatus、黑脸qTheristicus melanopis。均分布于南美洲。
 

铅色q Theristicus caerulescens
 

黄颈q Theristicus caudatus
 
长尾q属 Cercibis ;绿q属 Mesembrinibis ;裸脸q属 Phimosus
长尾qCercibis oxycerca、绿qMesembrinibis cayennensis、裸脸qPhimosus infuscatus均分布于南美洲。
 

裸脸q Phimosus infuscatus
 

绿q Mesembrinibis cayennensis
 
美洲q属 Eudocimus
有2种:美洲白qEudocimus albus广布南北美洲。美洲红qEudocimus ruber仅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海岸线及附近沼泽地,全身火红,是世界上体色最红、最鲜艳的动物之一。
 

美洲红q Eudocimus ruber
 

美洲白q Eudocimus albus
 
q属 Plegadis
体羽具绿色及紫色金属光泽,头部被羽,跗跖前缘被有盾状鳞片。有3种:彩qPlegadis falcinellus间断块状分布于世界各温暖水域,是分布最广的q类,我国偶见;白脸彩qPlegadis chihi分布于美洲;秘鲁彩qPlegadis ridgwayi分布于南美洲。
 

彩q Plegadis falcinellus
 

白脸彩q Plegadis chihi
 
凤头林q属 Lophotibis
仅1种:凤头林qLophotibis cristata。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
 

凤头林q Lophotibis cristata
 

粉红琵鹭 Ajaia ajaja
 
琵鹭亚科 Plataleinae
喙长直、扁阔似琵琶。包括2属6种。
 
粉红琵鹭属 Ajaia
仅1种,即粉红琵鹭Ajaia ajaja。分布于北美南部至南美洲大部地区。头部裸露,呈灰绿色;体羽粉红色。
 
琵鹭属 Platalea
有5种: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黄嘴琵鹭Platalea flavipes、澳洲琵鹭Platalea regia、非洲琵鹭Platalea alb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其中黄嘴琵鹭澳洲琵鹭分布于澳大利亚,非洲琵鹭分布于非洲。白琵鹭繁殖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在非洲、印度半岛、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东南亚越冬。全长85厘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 Platalea leucorodia
 

黄嘴琵鹭 Platalea flavipes
 
黑脸琵鹭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现存约400只。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非洲琵鹭 Platalea alba
 

黑脸琵鹭 Platalea minor
 

 

q科

Threskiornith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