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亚科
啄木鸟亚科
O科
蓬头科
须科
响蜜科
巨嘴鸟科
啄木鸟
您的位置:
首页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鸟纲
>
今鸟亚纲
>
突胸总目
>
形目
> 啄木鸟科
啄木鸟科Picidae有27属217种,是形目最大、分布广泛的一科,除南极洲和大洋洲外均产。中小型攀禽,头顶部常具红色带。脚强健,有趾4个,其中2个向前,2个向后,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锐利的爪,巧于攀登树木。尾羽的羽干刚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撑在树干上,助脚支持体重并攀木。嘴强直如凿。舌细长,能伸缩自如,先端并列生短钩。攀木觅食时以嘴叩树,叩得非常快,频率达每秒15~16次。头骨十分坚固,大脑周围有一层绵状骨骼,内含液体,对外力能起缓冲和消震作用;头骨周围还具有起减震作用的肌肉,能把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每年錾树洞营巢,吃食昆虫及树皮下的蛴螬,如天牛幼虫、吉丁虫等,对防治林木害虫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森林医生”。我国有13属29种,如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黑枕绿啄木鸟Picus canus等。
蚁亚科 Jynginae
仅1属2种,即蚁属Jynx。常独立成一科。红胸蚁Jynx ruficollis分布于非洲。蚁(欧亚蚁)Jynx torquilla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繁殖于华中、华北及东北;在西藏东南部、华南、华东、海南及台湾越冬,迁徙时经过中国西北。全长约17cm。全身体羽黑褐色,斑驳杂乱,上体及尾棕褐色,自后枕至下背有一暗黑色菱形斑块;下体具有细小横斑,就啄木鸟而言,尾较长,有数条黑褐色横斑。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的阔叶林或混交林的树木上。喜欢单独活动。受惊时颈部像蛇一样扭转,俗称“歪脖”。取食蚂蚁,舌长,具钩端及黏液,可伸入树洞或蚁巢中取食。在旧的啄木鸟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5~14枚,约12~14天出雏。
红胸蚁
Jynx ruficollis
蚁(欧亚蚁)
Jynx torquilla
啄木鸟亚科 Picinae
包括26属215种。嘴强直如凿;舌长而能伸缩,先端列生短钩;脚稍短,具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尾呈平尾或楔状,尾羽大都12枚,羽干坚硬富有弹性,在啄木时支撑身体。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均可见到。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斑姬啄木鸟
Picumnus innominatus
褚领姬啄木鸟
Picumnus temminckii
姬啄木鸟属Picumnus
有26种,除斑姬啄木鸟Picumnus innominatus外,全部分布于南美。斑姬啄木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我国南部、东南亚、婆罗洲及苏门答腊。全长约10厘米。下体多具黑点,脸及尾部具黑白色纹。雄鸟前额橘黄色。指名亚种分布在西藏东南部;chinensis为留鸟,见于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的大部地区;亚种malayorum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不常见,生活于常绿阔叶林,可至海拔1200米。栖于热带低山混合林的枯树或树枝上,尤喜竹林。觅食时持续发出轻微的叩击声。
白眉棕啄木鸟
Sasia ochracea
棕啄木鸟
Sasia abnormis
棕啄木鸟属Sasia
有3种。非洲棕啄木鸟Sasia africana分布于非洲。棕啄木鸟Sasia abnormis分布于东南亚。白眉棕啄木鸟Sasia ochracea罕见于喜马拉雅山脉至我国南部。体长约9厘米。雄鸟前额黄色,雌鸟前额棕色;上体橄榄绿色;眉白;下体棕色;仅三趾。亚成鸟色较黯淡。栖息于低地及丘陵,高至海拔2000米。亚种reichenowi见于云南西部及西南部,指名亚种在西藏东南部;kinneari在云南东南部、广西及贵州南部。活动于阔叶林及次生林,尤其是竹林中下层。在树干树枝上觅食时常发出轻微叩击声。
红腹啄木鸟
Melanerpes carolinus
橡树啄木鸟
Melanerpes formicivorus
红头啄木鸟
M. erythrocephalus
白啄木鸟
Melanerpes candidus
黄额啄木鸟
Melanerpes flavifrons
东非啄木鸟
Campethera nubica
红腰啄木鸟
Veniliornis kirkii
黄腹吸汁啄木鸟
Sphyrapicus varius
红腹吸汁啄木鸟
Sphyrapicus ruber
啄木鸟属Dendrocopos
体形中等;鼻孔被羽;上体以黑色为主而具白斑;下体以棕色或褐色为主;翼较圆;尾楔形;4趾。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国外见于欧、亚、非及南北美洲。全世界有36种,我国有11种,包括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 canicapillus、小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 kizuki、小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inor、纹腹啄木鸟Dendrocopos macei、纹胸啄木鸟Dendrocopos atratus、棕腹啄木鸟Dendrocopos hyperythrus、黄颈啄木鸟Dendrocopos darjellensis、赤胸啄木鸟Dendrocopos cathpharius、白背啄木鸟Dendrocopos leucotos、白翅啄木鸟Dendrocopos leucopterus、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其中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林区,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北部及东部,印度支那北部。在我国为分布最广泛的啄木鸟。常见于林区、农作区及城市园林。共记述有9个亚种。为体型中等,约24厘米。典型的黑白相间型体色,雄鸟枕部具狭窄红色带而雌鸟无。两性臀部均为红色,但带黑色纵纹的近白色胸部上无红色或橙红色,以此有别于相近的赤胸啄木鸟及棕腹啄木鸟。
星头啄木鸟
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须啄木鸟
Dendropicos namaquus
小星头啄木鸟
Dendrocopos kizuki
白背啄木鸟
Dendrocopos leucotos
纹腹啄木鸟
Dendrocopos macei
小斑啄木鸟
Dendrocopos minor
三趾啄木鸟
Picoides tridactylus
纹背啄木鸟
Picoides scalaris
大斑啄木鸟
Dendrocopos major
三趾啄木鸟属Picoides
仅2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我国仅1种,即三趾啄木鸟Picoides tridactylus,见于东北、西北和西部。背面黑白色,因脚具三趾而得名。体中型;鼻孔被羽毛掩盖,鼻羽黑褐而杂以白色;头顶前部羽端金黄色,头顶后部、头侧和后颈辉蓝黑色;眼后上方有白色眉纹;背和腰白色,缀以黑纹;肩和尾上覆羽黑褐色;翼上覆羽和飞羽亦黑褐色,飞羽的内外和先端均具白斑;尾黑色。下体几纯白,尾下覆羽具黑色羽基。性敏捷,带单个或成对在落叶松间或云杉林中活动,啄食树干中的成虫和幼虫。地方性常见。本属与啄木鸟属Dendrocopos羽色上均属黑、白二主色型鸟类,常被一些学者合并为一属。
地啄木鸟
Geocolaptes olivaceus
古巴绿啄木鸟
Xiphidiopicus percussus
草原扑翅
Colaptes campestris
扑翅
Colaptes auratus
栗啄木鸟
Celeus brachyurus
淡黄冠啄木鸟
Celeus flavescens
棕头啄木鸟
Celeus spectabilis
淡嘴啄木鸟
C. guatemalensis
象牙嘴啄木鸟
Campephilus principalis
白腹黑啄木鸟
Dryocopus javensis
北美黑啄木鸟
Dryocopus pileatus
黑啄木鸟
Dryocopus martiuslaris
黑啄木鸟属Dryocopus
体形较大,雌雄全身几纯黑色,如有它色也是黑白分明。雌雄鸟的头顶均有红色。嘴楔状;鼻孔被羽;4趾。第1片初级飞羽很小,不及第2片的1/2。包括7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和美洲。我国仅2种。黑啄木鸟Dryocopus martius分布于欧洲至小亚细亚、西伯利亚、中国及日本。体长约46厘米。全黑,嘴黄而顶红,雌鸟仅后顶红色,极易识别。主食蚂蚁,进食时挖洞很大。白腹黑啄木鸟Dryocopus javensis在我国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部等山地,在国外还分布于韩国、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花腹绿啄木鸟(左雄右雌)
Picus vittatus
灰头绿啄木鸟
Picus canus
绿啄木鸟属Picus
鼻孔被粗的羽毛所掩盖。嘴峰稍弯;鼻脊(残留或清晰的)距离嘴峰较近,而距离嘴基缝合线较远。脚具4趾,外前趾较外后趾长。尾为翼长的2/3稍短,强凸尾,最外侧尾羽较尾下覆羽为短。细分则两性异形。有15种,分布于我国的约一半,为6种,包括黄冠啄木鸟Picus chlorolophus、大黄冠啄木鸟Picus flavinucha、红颈绿啄木鸟Picus rabieri、鳞腹绿啄木鸟Picus squamatus、花腹绿啄木鸟Picus vittatus、鳞喉绿啄木鸟Picus xanthopygaeus、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国内除灰头啄木鸟广泛分布外,其余5种均分布在南方。在国外,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全长27cm。雄鸟上体背部绿色,腰部和尾上覆羽黄绿色,额部和顶部红色,枕部灰色并有黑纹。颊部和颏喉部灰色,髭纹黑色。初级飞羽黑色具有白色横条纹。尾大部为黑色。下体灰绿色。雌雄相似,但雌鸟头顶和额部非红色。嘴、脚铅灰色。栖息于山林间,性胆怯。夏季取食昆虫,冬季兼食一些植物种子。繁殖于5~7月,窝卵数为6~8枚。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国为东部各地区及西南、华中等地的留鸟。数量较少。
黄冠啄木鸟
Picus chlorolophus
小金背啄木鸟
Dinopium benghalense
金背三趾啄木鸟
Dinopium javanense
金背三趾啄木鸟属Dinopium
包括4种:小金背三趾啄木鸟Dinopium benghalense、金背三趾啄木鸟Dinopium javanense、绿背三趾啄木鸟Dinopium rafflesii、喜山金背三趾啄木鸟Dinopium shorii。嘴与头约等长;嘴峰稍弯;鼻脊不十分发达,与嘴峰紧密相连;鼻孔裸露。大趾或内后趾十分小或缺;第3和第4趾大约等长。翼和尾与栗啄木鸟属Micropternus相较,是等长;外侧尾羽较尾上覆羽长。两性有红的枕冠;雄鸟头顶亦红,雌鸟头顶则黑,具白色斑点。分布由喜马拉雅山脉向南至印度,斯里兰卡,向东经孟加拉至东南亚各国。我国仅见于西藏和云南南部西双版纳。金背三趾啄木鸟Dinopium javanense分布于印度、南亚及东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亚种intermedium为西藏东南部及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开阔的低山林地及耕作区的一种不常见啄木鸟,高可至海拔1000米。喜山金背三趾啄木鸟Dinopium shorii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和缅甸西部,在西藏东南部可能为留鸟,在中国尚无记录,但出现于有争议的印度东北部地区高可至海拔700米。
大金背啄木鸟
Chrysocolaptes lucidus
黑腰啄木鸟
Chrysocolaptes festivus
黄腰斑啄木鸟
Meiglyptes tristis
大金背啄木鸟属Chrysocolaptes lucidus
仅2种:黑腰啄木鸟Chrysocolaptes festivus和大金背啄木鸟Chrysocolaptes lucidus。嘴长而直,鼻孔长且扩张。脚格外强壮,大趾发达,爪长而强。外侧尾羽较尾上覆羽略长。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及东南亚各国。我国仅大金背啄木鸟Chrysocolaptes lucidus,只见于云南西双版纳及西藏东南部。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鸟,但体型略大,具两条黑色颊纹至颈侧相连,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鸟顶冠黑色具白色点斑。喜较开阔的林地及林缘。成对活动,有时錾木声很大。
黄嘴栗啄木鸟
Blythipicus pyrrhotis
大灰啄木鸟
M. pulverulentus
暗黑啄木鸟
Mulleripicus funebris
栗啄木鸟属Blythipicus
仅2种,包括小栗啄木鸟Blythipicus rubiginosus和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嘴适长而嘴峰弯,没有鼻脊;颏角离嘴尖较近,而距张口处较远;鼻孔圆而裸露。翼圆。尾羽尖,外侧那对尾羽正好超过尾覆羽的长度。第1趾甚短,具很小的爪;第3和第4趾大致等长。我国仅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体羽赤褐具黑斑,形长的嘴浅黄色。与竹啄木鸟区别在体羽具黑色横斑。雄鸟颈侧及枕具绯红色块斑。与栗啄木鸟的区别在于横斑更显浓重,嘴为浅黄色。分布于尼泊尔至中国华南地区、海南岛,以及东南亚。普遍罕见,栖息于海拔500~2200米的常绿林。不錾击树木。在Short(1982)分类系统中把这一个单型属并入Celeus。大概是因为羽色都属棕、栗色类型,合并可把属简化。De schauensee(1984)亦认同。我们这里保持 Peters(1948)的分类,不主张改变,是因为栗啄木鸟在地理分布上是完全独立的,仅分布于南亚洲,而 Celeus 各个种却全分布于中、南美洲,地理隔离甚大,说明该二属的亲缘关系甚疏远,况且啄木鸟科保留单型属的也不只栗啄木鸟一属。当然我们主张尽量把属简化,但亦不赞成随意更改前人的研究成果。
啄木鸟科
Pic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