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辐鳍亚纲> 鲤形总目> 鲤形目
  体被圆鳞或裸露无骨板。上颌骨发达,许多种类上下颌无齿,下咽骨具齿。均为淡水鱼类,全世界共有3000种。分为3个亚目:鲤亚目Cyprinoidei、脂鲤亚目Characoidei、电鳗亚目Gymnotoidei。尼尔逊(1984)分类系统将脂鲤亚目和电鳗亚目升格为目。
 
鲤亚目 Cyprinoidei
口突出能伸缩,一般无颌齿,下咽骨非常扩大,镰刀状,有咽齿。有背鳍但没有脂鲤亚目那种脂鳍。是现有淡水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约有250属2500余种,分布于亚、欧、非洲和北美。我国产6科,近600种。
 

双孔鱼 Gyrinocheilus aymonieri
  双孔鱼科 Gyrinocheilidae
仅1属3~4种。分布于中印半岛。无下咽齿,头侧具2对鳃孔。上下唇连合形成一个碗状的吸盘,其上密布环状排列的乳状突,使整个口部成为强有力的吸着器,吸附在石块或其它物体的表面。我国仅产双孔鱼Gyrinocheilus aymonieri,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喜栖伏于山区河溪底质多石的河流中,多栖息于急流处,高度适应于急流环境,有“爬墙鱼”之称;呼吸时水经上鳃孔进入口腔,进行气体交换后由鳃孔排出,以代替口的开合;呼吸频率很高,每分钟230~240次;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屑等为食。原产于湄公河流域的一些双孔鱼在水族箱中能铲食玻璃表面及箱底的苔藓、藻类等,使水体清澄、玻璃明亮,故称其为“清道夫”或“食藻鱼”,目前已作为观赏鱼饲养而遍布世界各地。
 

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体)
  胭脂鱼科(亚口鱼科)Catostomidae

现存约14属近80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体侧扁而高,背部隆起,腹部平直,咽齿1行,数多。背鳍基长。我国仅产1种,即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为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体形变化较大。体高而侧扁,呈斜方形,头尖而短小,口小,唇肥厚向外翻呈吸盘状,背鳍高而长,成鱼体侧中轴有1条胭脂红色的宽纵纹,雄鱼的颜色鲜艳,雌鱼颜色暗淡。近年来已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幼体也是很好的观赏鱼,俗称“一帆风顺”。

 

 

彩石Q(彩石鲋)Rhodeus lighti
  鲤科 Cyprinidae

有12亚科200余属,2000余种,是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我国产430种,占淡水鱼种类的一半。吻部无须或仅有一对吻须,偶鳍前部仅有一根不分支鳍条,下咽齿1~4行,背鳍分支鳍条30以下。我国鲤科鱼类中的主要经济鱼类有“四大家鱼”(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链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鳊Megalobrama terminalis、团头鲂Parabramis pekinensis等,是池塘养鱼的主要对象。

 

 

裸吻鱼 Psilorhynchus sucatio
  裸吻鱼科 Psilorhynchidae
仅1属4种。为小型鱼类。体长,体呈圆筒形,腹面平坦。头低,吻端扁而薄;偶鳍宽大平展,前部具2根以上不分枝鳍条,外形与平鳍鳅科鱼类相似,但吻部及口角无触须,故名为裸吻鱼。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不丹、中国及缅甸、恒河、雅鲁藏布江水系的山区。我国仅有平鳍裸吻鱼Psilorhynchus homaloptera1种,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支流中。裸吻鱼在骨骼和外形结构上表现出大量鲤科鱼类的特征,显然是由原始的鲤科鱼类适应急流环境而特化形成的一个分支,发生时间应在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隆升之后。
 

大棘沙鳅 Botia macracanthus
  鳅科 Cobitidae

分3个亚科10余属50多种。体呈筒状,鳞细或退化,口下位,上颌边缘仅由前颌骨形成,咽喉齿1排,齿数常较多,须3对以上,其中常有一或两对吻须,一或两对颌须,还常有鼻须或颐须。胸、腹鳍均不向左右平展。鳔形小,外包以骨质壳。最大耳石在椭圆囊中。以底栖生物为食,产沉性卵。药用的有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等。

 

 

贵州爬岩鳅 Beaufortia kweichowensis
  平鳍鳅科 Homalopteridae
有2亚科约37属470种以上,包括腹吸鳅亚科Nemacheilinae和平鳍鳅亚科Balitorinae2亚科。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头与体的前方平扁,腹面平直;胸鳍与腹鳍均向左右平展,其最外侧的数个鳍条不分枝,有些内侧的数个鳍条亦均不分枝。眼下或眼前均无刺。口下位,上颌的边缘由前颌骨形成;咽齿1列。至少有须3对,包括吻须及颌须。鳃孔小,鳃膜不与峡部相连,无假鳃。体被圆鳞;侧线存在。鳔多退化,分为左右两室,被包于骨质囊中。为淡水底栖小型鱼类,主要栖息于山涧急流中,或高山湖泊和河流,或峡谷急流,或溶洞暗河中。
 
脂鲤亚目 Characoidei
有10科约500余种。分布于非洲及南美的淡水中,是当地的重要捕捞对象。有的分类学家将其单分成一个目。脂鲤亚目和鲤亚目的主要区别是背鳍後通常有一个“脂鳍”,口中通常有齿。口不能伸出,下咽骨不扩大。很多种类都是常见的热带淡水观赏鱼,被称为“灯鱼类”。
 

似鲳脂鲤 Colossoma brachypomum
  脂鲤科(拟鲤科)Characidae

主要产于非洲、美洲。特征是第二背鳍为脂鳍。另一特征是口中有牙。种类繁多,主要是以小型鱼为主,容易饲养,外型美丽,价格低廉,是极受欢迎的观赏鱼。宜弱酸性的软水水质。适宜水温为22~30℃。喜群生,同一水族箱中应减少鱼的种,增加尾数。喜好动物性饲料,多在水面附近摄食,很少在缸底觅食。似鲳脂鲤(鲳形巨脂鲤、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我国引进的优良养殖鱼类,俗名“食人鲳”。

 

虎脂鲤 Erythrinus erythrinus
  红脂科 Erythrinidae

包括3属7种,虎脂鲤属Erythrinus、红脂鲤属Hoplerythrinus和利齿脂鲤属Hoplias。

 

 

 

 

斑栉 Boulengerella maculata
  栉科 Ctenoluciidae

有2~3属。分布于南美。

 

 

 

 

胸斧鱼 Gasteropelecus sternicla
  胸斧鱼科 Gasteropelecidae

有3属。分布于南美。常被作为为观赏鱼饲养,叫“银燕子”。

 

 

 

 

 

脂 Hepsetus odoe
  脂鲤科 Hepsetidae

有1属。分布于南美。

 

 

 

 

大鳞脂鲤 Nannobrycon eques
  大鳞脂鲤科 Lebiasimidae

分布于南美。常被作为为观赏鱼饲养,叫“尖嘴铅笔”。

 

 

 

 

扁脂鲤 Abramites hypselonotus
  上口脂鲤科 Anostomidae

有11属61种。分布于南美。

 

 

 

 

斑点突吻脂鲤 Chilodus punctatus
  无齿脂鲤科 Curimatidae

分布于南美。

 

 

 

 

半带半齿脂鲤 Hemiodopsis semitaeniatus
  间齿鱼科 Hemiodontidae

分布于南美。

 

 

 

 

六带复齿脂鲤 Distichodus sexfasciatus
  琴鲤科 Citharinidae

有20属。分布于非洲。有些种类是常见观赏鱼,如六带复齿脂鲤Distichodus sexfasciatus,被称为“六间小丑”;

 

 

 

 

 
电鳗亚目 Gymnotoidei
有6科23属约55种。为南美洲到危地马拉特有的淡水鱼类,体鳗状且有发电器官,因而得名。有胸鳍;无背鳍、腹鳍、腰带骨、下鳃盖骨及腭骨;尾鳍很小或无;臀鳍很长且常约始于胸鳍下方;上颌骨很退化;下咽骨正常且有普通小齿;因有韦伯氏器被作为鲤形目的1亚目,现在也常独立为目。能用产生的电使蛙、鱼等其他动物麻痹后而被捕食,还能使水分解产生的氧使血液富氧以适应水中氧的不足。
 

大吻电鳗 Rhamphichthys rostratus
  吻电鳗科 Rhamphichthyidae

有2属2种。分布于南美洲。下颌无齿,吻长管状。包括尖吻电鳗 Sternarchorhynchus oxyrhynchus和大吻电鳗 Rhamphichthys rostratus。

 

 

 

翎电鳗 Apteronotus albifrons
  线鳍电鳗科 Apteronotidae

有12属41种。分布于南美洲。翎电鳗属Apteronotus一些种类常被作为观赏鱼饲养,称为“魔鬼刀”。

 

 

 

 

短鳍裸背电鳗 Gymnotus pedanopterus
  裸背电鳗科 Gymnotidae

有4属。分布于中美洲危地马拉到里约派拉塔的淡水中。小鱼可作为观赏鱼。

 

 

电鳗 Electrophorus electricus
  电鳗科 Electrophoridae

仅1属1种。仅产于南美洲东北部的淡水以及奥里诺科河和亚马孙河流域。体无鳞,臀鳍始于胸鳍远后方,圆柱形,椎骨约240个,体长可达2.4米。发电能力很强,输出的电压300~800伏,能将欲猎物电死,甚至人也畏惧,是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其发电器的基本构造与电鳐相类似,由许多电板组成,分布于身体两侧肌肉内,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鳗肉味鲜美,富有营养。虽然它能释放出强大的电流,但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电鳗连续不断地放电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和补充丰富的食物后,才能恢复原有的放电强度的特点,先将一群牛马赶下河去,使电鳗被激怒而不断放电,待电鳗放完电精疲力尽时,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鲤形目

Osteichth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