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形态极为多样,具有一些区别于软骨鱼纲的共同特征:成体的骨骼大多为硬骨,硬骨较软骨更为坚硬,它对压力的耐受力要比软骨大7倍。大多口位于吻端。鳃间隔退化,具鳃盖骨,因而鳃裂并不直接开口于体表。尾鳍大多为正尾型,即尾鳍的上下叶对称。内部尾椎的末端向上翘但仅达尾鳍基部。体表大多被圆鳞或栉鳞,两者都是骨质鳞,圆鳞的游离缘圆滑,栉鳞的游离缘成齿状;少数硬骨鱼被硬鳞,鳞片呈菱形,表面有一层闪光质。大多数有鳔,作为身体的比重调节器,借鳔内气体的改变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浮沉。雄鱼一般没有交配器,都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小,成活率低,但产卵量大。包括鱼类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水中生活得最成功、最繁盛的脊椎动物。可分为2个亚纲。
 
肉鳍亚纲(内鼻孔亚纲)Sarcopterygii
口腔具有内鼻孔;有原鳍型的偶鳍,即偶鳍有发达的肉质基部,鳍内有分节的基鳍骨支持,外被鳞片,呈肉叶状或鞭状。肠内有螺旋瓣。
 
Ⅰ. 总鳍总目 Crossopterygiomorpha
是一类出现于泥盆纪的古鱼,也是当时数量最大的硬骨鱼类。具有中轴骨是一条纵行的脊索而不存在椎体、颏下有一块喉板、肠内有螺旋瓣等一系列原始特征。早期的总鳍鱼类都栖息于淡水中,有鳃、鳔和内鼻孔,能在气候干燥和水域中周期性缺氧期间用鳔呼吸空气。同时凭借肌肉发达的肉叶状偶鳍支撑鱼体爬行。
 

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
  腔棘目 Coelacanthiformes
轴骨骼的基础是尚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椎体不存在;偶鳍支撑叶的末端圆形,具中轴骨,由4个坚实软骨组成,且有侧嵴条;体鳞菱形或圆形,外层为似珐琅质的cosmine层;头下有1对喉板。现仅存1科1种,即矛尾鱼科Latimeriidae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有活化石之称,鳔已骨化,无内鼻孔,1938年在非洲南部近海首次发现,此后又得80尾左右。
 
Ⅱ. 肺鱼总目 Dipneustomorpha
以“肺”(鳔)呼吸空气,偶鳍支撑叶尖锐;具内鼻孔;现生种类具复瓦状的圆鳞;尾鳍与背鳍、臀鳍相连,在水中,鳍能像脚一样支撑着身体。有动脉圆锥,心脏分成不完全的两个部分;头下无喉板。
 

澳洲肺鱼 Neoceratodus forsteri
  单鳔肺鱼目 Ceratodiformes
因齿板呈角状而得名。现在生存只有1科1属1种,即澳洲肺鱼Neoceratodus forsteri。由于能营呼吸作用的鳔为单个肺囊,不成对,所以曾被称为单肺类。骨骼大部分终生为软骨,具很发达的脊索,无椎体。心脏有动脉圆椎。肠内具螺旋瓣。具泄殖腔。胸鳍、腹鳍为双列式原鳍,在分节的主轴骨两侧为羽状支鳍骨;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颌弓和脑颅的连接是自接型。它们进步性的特点表现在前脑特别发达,其顶部和一般硬骨鱼不同,即不含上皮细胞而含神经细胞。包括2属,即始见于下三叠统的角齿鱼属化石种类和现存的新角齿鱼属的澳洲肺鱼。中国多次发现角齿鱼化石。
 

东非肺鱼 Protopterus amphibius
  双鳔肺鱼目 Lepidosireniformes
由于能营呼吸作用的鳔为双叶,所以也称为双肺类。有2科2属4种。体延长近似鳗形;偶鳍退化,呈鞭状,其上无鳞片和鳍条;鳃部分退化,鳃弓5对或6对;幼鱼具羽状外鳃;体被细小圆鳞。生活在河流或缺水且有时完全干涸的沼泽中。其他结构特点与角齿鱼目类似。本目包括2科:美洲肺鱼科Lepidosirenidae和非洲肺鱼科Protopteridae。前者仅1属1种,即美洲肺鱼Lepidosiren paradoxa,分布于南美洲亚马孙河和拉普拉特河流域;非洲肺鱼科有1属3种,分布于非洲热带淡水中。
 
辐鳍亚纲(真口亚纲)Actinopterygii
各鳍均由真皮性的辐射状俟条支持。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或裸露无鳞。无内鼻孔。种类极多,占现生鱼类总熟的90%以上,共包括9总目36目,产于我国的有8总目26目。
 
Ⅰ. 硬鳞总目 Chondrostei
腹鳍腹位,胸鳍位低,尾鳍歪尾型或短截歪尾型;大多数在喉部具有喉板;大多数鳞片为菱形硬鳞;鳔大部分有螺旋瓣;心脏动脉圆锥有3-8列瓣膜。
 

黄金多鳍鱼 Polypterus endlicheri 
  多鳍鱼目 Polypteriformes
仅1科2属11种,即多鳍鱼属Polypterus和芦鳞鱼属Calamoichthys。具硬鳞、喷水孔以及其他原始性状 。体长 ,近圆筒形,略宽。口大,颌具细齿。有较长的鼻管。眼小。鳃孔大。背鳍由 5~18个分离的特殊小鳍组成。胸鳍基部具有发达的肉叶,其上被覆细小鳞片,其内为1软骨板和2骨条,向外有很多“鳍担骨”支持鳍条,向内连至肩胛骨和乌喙骨。腹鳍短;臀鳍亦短小,靠近尾鳍;尾鳍圆形,分别分布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刚果河中 。 栖息于温暖的浅湾和沼泽地带 。耐受力强,即使在缺氧条件下也能生存 。 性凶猛 ,成鱼主要捕食鱼类。亲鱼有护卵护仔的习性。
 

匙吻鲟 Polyodon spathula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古老的大型鱼类。 现生存的鲟鱼类有鲟科Acipenseridae和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2科6属25种,其中纯淡水种类15种。中国现存3属8种。具有许多与软骨鱼相似的特征,如体形似鲨,具长吻,口横位于吻的腹面,歪形尾,骨骼大部为软骨,脊索发达,终生存在,肠内有螺旋瓣。本类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初期曾盛极一时,此后即衰落,现仅存少数几种,仅分布于北半球。为溯河产卵洄游性或淡水定居性鱼类,健游。春或秋季产卵。
 

弓鳍鱼 Amia calva
  弓鳍鱼目 Amiiformes

仅1科1属1种,即弓鳍鱼Amia calva。为较古老的淡水鱼。尾鳍近歪尾型;前颌骨不能伸缩,紧连头骨;前胸鳍的后鳍基骨上有数块支鳍骨;鳞多为菱形硬鳞。一般体长30~60厘米,最大可达90厘米,雄鱼略小;体圆筒形;口大,具齿;体被圆鳞;水中缺氧或离水能借助鳔的作用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分布于北美东部各河流和大湖区。常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水域,以鱼、虾和软体动物为食,春季在沿岸淡水区繁殖。

 

 

斑雀鳝 Lepisosteus oculatus
  雀鳝目 Lepisosteiformes
现存仅雀鳝科Lepisosteidae1科2属7种。一般体长1~2米,最大的可达3米。体延长,上下颌亦长。口裂深,具锐齿。背、臀鳍相对并位于体后部;无脂鳍;腹鳍腹位。各鳍无硬刺。侧线完全。鳔有鳔管与食道背部相联,鳔多分室,形如肺,鳔壁密布微血管,可营气体代谢。体被菱形硬鳞,具后凹椎体及近歪形尾,系低等硬骨鱼。化石始自上白垩统。古时遍布北美、欧洲、印度及非洲,现在仅见于北美东侧、中美和古巴。为大型凶猛鱼类,主要生活于纯淡水,偶入咸淡水。喜单独生活。卵有毒,呈绿色,粘附于水草或砾石上。孵化后幼体仍悬垂在固着物上。肉可食。
 
Ⅱ. 鲱形总目 Clupeomorpha
腹鳍腹位,鳍条一般不少于6枚; 胸鳍基部位置低,接近腹缘;鳍无棘,圆鳞。
 

大海鲢(大眼海鲢)Megalops cyprinoides
  海鲢目 Elopiformes

有3科5属11种。体较大,呈纺锤形,侧扁,体被圆鳞;鳍无鳍棘;背鳍1个;偶鳍基部有数片腋鳞;尾鳍深叉形。在生长过程中,有变态发育。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偶尔进入咸淡水或淡水。我国有3科3属3种,即海鲢科Elopidae海鲢属Elops的海鲢E.saurus、大海鲢科Megalopidae大海鲢属Megalops的大海鲢M.cyprinoides和北梭鱼科Albulidae北梭鱼属Albula的北梭鱼A.vulpes。肉味鲜美,为人喜爱。

 

格氏鼠^ Gonorynchus greyi
  鼠鱚目 Gonorhynchiformes
共4科。口小,上颌缘主要由前颌骨组成;两颌无牙、体被圆鳞或栉鳞,无脂鳍;有鳃上器官;鳔有或无;无眶蝶骨、基蝶骨;尾下骨5~7块;无颞孔。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淡水中,也有部分海产种类。我国产2种,即鼠鱚科Gonorynchidae鼠鱚Gonorhynchus abbreviatus和遮目鱼科Chanidae遮目鱼Chanos chanos。其中鼠鱚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在我国见于东海和南海,肉有毒;而遮目鱼肉鲜美,易于养殖,中国台湾盛产遮目鱼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广泛作为塘养鱼类。
 

Clupea harengus
  鲱形目 Clupeiformes
约4科68属330种。我国产3科。是最接近原始类型的硬骨鱼类。体被圆鳞或栉鳞。有下肋骨,通常有上肋骨,有肌间骨。背鳍和臀鳍无真正鳍棘;腹鳍腹位,有些种类无腹鳍;尾鳍为正尾型。无棘状鳞。椎体中央通常有一孔。无韦伯氏器。常有下尾骨。上颌口缘常由前颌骨和上颌骨构成。中筛骨通常不成对。有上枕骨。犁骨通常1块。通常有中乌喙骨。鳔有或无,鳔存在时具鳔管。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海域和某些淡水水域,其中26种生活于淡水中。是重要经济鱼类。
 

红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nerka
  鲑形目 Salmoniformes

有9亚目25科146属510种,纯淡水种类82种。中国有7亚目18科约91种,其中一半是深海鱼。颌缘具齿;多数有脂鳍,位于背鳍后或臀鳍前;一般被圆鳞;通常胸鳍位低,腹鳍腹位。多为冷水性鱼类。栖息于淡水、海水中。有些是溯河洄游性鱼类。如鲑科Salmonidae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能长途溯江河生殖洄游,洄游性种类在环境隔绝和食物丰富的情况下易变成陆封型。肉食性。

 

 
 
 

大鳞新灯笼鱼 Neoscopelus macrolepidotus
  灯笼鱼目 Myctophiformes
有15科70余属400多种。大多数种类体上具各种形状的发光器,在夜间或幽暗的深水中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泽,鲜艳夺目,因形似灯笼而得名。口裂宽,具齿。眶蝶骨有或无。腰骨不与肩带相连。肩带无中乌喙骨,腰骨及胸鳍的辐状骨皆已骨化。骨无硬骨细胞。具有鳃弓收缩肌。背鳍和臀鳍不具鳍棘;腹鳍通常腹位;一般具脂鳍。鳔有或无,若有鳔时,具鳔管。有输卵管。多数种类体上被鳞。均为海产,除狗母鱼科Synodontidae的一些种类栖息于沿海一带外,绝大多数生活在中深层海区里。
 
Ⅲ. 鳗鲡总目 Anguillomorpha
体延长,多鳗形。腹鳍腹位或无腹鳍,背鳍与臀鳍通常很长,且与尾鳍相连。仔鱼似柳叶,个体发育中经过明显变态。
 

宽咽鱼 Eurypharynx pelecanoides
  鲸口鱼目 Cetomimiformes
有10科20余属约40种。因有些种类的体形与鲸类相象而得名。身体柔软且具发光组织。眼小或退化。口大,口裂甚宽,上颌缘由前上颌骨或上颌骨组成。体多数裸露,少数种类具易脱落的薄鳞,极少数皮肤上有小刺。腹鳍存在时,呈腹位、胸位或喉位;背鳍大多和臀鳍相对,位于体的后部;多数种类无脂鳍。体通常为黑色,但也呈现橙色和红色。侧线由一定数量的小孔组成。大部分种类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栖息于深海。我国有2亚目2科3属3种。
 

细斑裸胸鳝 Gymnothorax fimbriatus
  鳗鲡目 Anguilliformes

包括2亚目有15科141属738种,我国产11科51属146种。一般无腹鳍。体长蛇形。鳃孔狭窄。鳍无硬刺或棘;背鳍及臀鳍均长,一般在后部相连续;胸鳍有或无。体无鳞,如有时为细小圆鳞。鳔若有时具鳔管。脊椎骨数多,可多达260个。大多数种海产,仅极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河流中。生殖时远离海岸,常把卵产在深海中。发育中有变态现象,仔鱼带状,称叶状幼体,无色透明,在漂流接近沿岸过程中逐渐变态,有伸长期、收缩期及稚鱼期3个阶段。个别种类营寄生生活。体中等大。多数种类为次要经济鱼类。

 

欧氏海蜥鱼 Halosaurus ovenii
  背棘鱼目 Notacanthiformes
包括背棘鱼亚目Notacanthoidei和海蜥鱼亚目Halosauroidei两个亚目,共3科6属100种左右。我国仅分布有海蜥鱼科Halosauridae,包括2属2种,即分布于东沙群岛的中华海蜥鱼Halosaurus sinensis和分布于冲绳海槽的异鳞海蜥鱼Aldrovandia affinis。其特征是前上颔骨及颔骨具齿,背鳍在肛门前,且具9-13软条无硬棘。凹陷状的侧线延伸整个身体,而鳞片较大的侧线孔在身体两侧,约为30个侧线鳞数。
 
Ⅳ. 骨舌总目 Osteoglosso
 

鲍孔驼背鱼 Notopterus chitala
  骨舌鱼目 Osteoglossiformes
现生存有4科约20种。口上位或端位,上颌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构成。副蝶骨、两颌与舌具发育良好的齿。鳔与内耳相连或否。如有腹鳍,则为腹位;胸鳍位低;无脂鳍;背鳍小或中等,位于体之中部或后部;臀鳍一般位于体之后部或与尾鳍相连。体被圆鳞,具侧线。除月眼鱼科Hiodontidae分布于北美洲外,均为热带淡水鱼类。我国仅1种,即驼背鱼Notopterus notopterus,属驼背鱼科Notopteridae,分布于台湾。
 
Ⅴ. 鲤形总目 Cyprinomorpha
腹鳍腹位,背鳍1个。通常鳍无棘,有时背鳍、臀鳍及胸鳍有1~3枚棘,是为分节的假棘,由鳍条骨化而成。某些种类有脂鳍。鳔有管通于消化管。具有韦伯氏器,其中三脚骨与鳔相联系,故称此类为骨鳔类。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大部分生活在淡水水域,尤以热带淡水中最多。种类繁多,约有5000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鲫鱼 Carassius Auratus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现生淡水鱼类中最大的一目,有6科256属2422种。体前端第4~5椎骨已特化与内耳联系,成韦伯氏器;口常能伸缩,无齿;头无鳞;大多无脂背鳍;大多数下咽骨镰刀状且有齿1~4行;有或无圆鳞;须有或无;大多终生不入海。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我国约有156属563种,其中许多是我国的特产鱼类。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鲇形目 Siluriformes
包括30科约2200种。“鲇”和“鲶”是同字。因两颔多具发达的须(多者4对),且鳔借一列韦氏小骨与内耳相连,所以和鲤形目、鲑鲤目及电鳗目一起组成骨鳔类。体大多裸露无鳞,有的被以骨板。头骨无顶骨,下鳃盖骨等。上颌骨一般退化变小,无齿,仅作为上颌须的须基。齿发达。眼小。胸鳍及背鳍常有用于自卫的硬刺,具毒腺。脂鳍常存在。均为底栖肉食性鱼类,很多是重要的食用鱼,也是一般的游钓鱼。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仅海鲇科Ariidae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鳗鲇科Plotosidae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近海。
 
Ⅵ. 银汉鱼总目 Atherinomorpha
腹鳍腹位、亚胸位,有5-9鳍条;胸鳍位高,基底斜或垂直;背鳍1或2。鳔无管。体被圆鳞。本总目由3个目组成。
 

孔雀鱼 Poecilia reticulata
  鳉形目 Cyprinodontiformes
包括2亚目10科85属680种。鳔无管;鳍无鳍棘;口有齿。腭骨上通常具小刺;无侧线或仅头部有;背鳍1个,位很后;腹鳍腹位,鳍条至多7条;无中喙骨及眶蝶骨;上颌骨不形成口上缘;鳃条骨4~7条;胸鳍有辐鳍骨4条;椎突与椎体同骨化;脊椎26~53个;有上、下肋骨,而无肌间骨刺。骨无骨细胞。主要为亚洲、非洲及美洲热带的小型淡水鱼类。我国仅分布有青鳉科Adrianichthyidae和胎鳉科Poeciliidae共2属3种。是常见的观赏鱼类。
 

麦银汉鱼 Atherion elymus
  银汉鱼目 Atheriniformes

有5科48属235种。体型较小,圆筒形,或侧扁;侧线无,或很不发达;一般具两背鳍,第一背鳍存在时,具柔韧的鳍棘,第二背鳍与臀鳍通常具1棘,其余为分枝鳍条;腹鳍小,胸位或腹位;被圆鳞或栉鳞。我国仅有银汉鱼科Atherinidae1科,共4属6种,多分布于东、南海域及台湾省,为近海内湾中上层小型鱼类,常集群,以浮游生物为食,有趋光性。因产量少,经济价值不大。

 

 

横带扁颌针鱼 Ablennes hians
  颌针鱼目 Beloniformes

包括2亚目5科,共38属191种。体细长,被圆鳞,各鳍均无硬棘,胸鳍位高,侧线位低接近腹缘,有些种类下颌延长如针状。肩带无中乌喙骨,下咽骨合成一块,故又称内颌类。上颌边缘仅由前颌骨构成。鳔无管。无眶蝶骨。无幽门盲囊。骨内含胆绿素,故骨骼呈绿色。主要为海产,也有进入淡水的,分布于热带及温带水域中。

 

 
Ⅶ. 鲑鲈总目 parapercomorpha
腹鳍亚胸位、胸位或喉位。鳔无管。圆鳞或栉鳞。奇鳍有棘或无,有些种类具脂鳍。尾鳍骨骼具有一正中轴尾下骨片。鲑鲈总目分2个目,即鲑鲈目percopsiformes和鳕形目gadiformes,我国仅产鳕形目。
 

鲑鲈 Percopsis omiscomaycus
  鲑鲈目 percopsiformes

包括2科,即鲑鲈科Percopsidae和胸肛鱼科Sternopygidae。体具背脂鳍,上颌主要由前上颌骨形成,腹鳍腹位,或亚腹位;背鳍前部具1~2鳍棘9~12鳍条;臀鳍具1~2鳍棘6~7鳍条;胸鳍位低;鳃膜条骨6,排列似鲈形目,尾下骨2块。肛门位正常,于臀鳍之前,侧线完整。根据脂背鳍及上颌的结构等特征,被认为是鲑形目与鲈形目之间的过渡类群。分布于美国及加拿大江河流域。

 

 

大西洋鳕 Gadus morhua
  鳕形目 Gadiformes

包括4亚目11科约162属708种。 因其典型属种的肉洁白如雪而得名。体长形。背鳍1~3个;臀鳍1~2个;常有胸鳍;腹鳍0~17,多为喉位或颏位;尾鳍担鳍骨正型,真正尾鳍条很少或无;除长尾鳕科外均无硬鳍刺。下颏中央常有一须。多有圆鳞。分布很广。大多为冷水性或深海底层鱼类。

 

 
Ⅷ. 鲈形总目 Percomorpha
腹鳍胸位或喉位;鳍一般有棘,体通常被栉 ,稀有裸出或被小骨片或骨板;许多种类头部骨骼上具刺;口裂上缘仅由上颌骨组成;鳔无管或无鳔,稀为鳔有管。 包括10目。
 

红金眼鲷 Beryx splendens
  金眼鲷目 Beryciformes

现有2亚目16科约56属200余种。尾鳍分枝鳍条18~19,前缘有棘状鳞;腹鳍腹位、胸位或喉位,鳍棘0~1,鳍条 6~10(少数为3或5);背、臀鳍多有鳍棘;有栉鳞、圆鳞或无鳞;犁、腭骨及翼状骨常有齿;常有眶蝶骨及眶下骨棚;有基蝶骨;鳃膜条骨4~9;鳃3~4个;常有鳔,少数尚有鳔管。多为深海或远洋近底层鱼类,有些水深可超5000米,常垂直洄游,昼降海底、夜升至水的上层。西太平洋最多,大西洋西部较多。

 

日本海鲂 Zeus japonicus
  海鲂目 Zeiformes

约有7科21属36种,均为海产。我国产3科8属10种。体侧极扁且高;上颌显著突出,无辅上颌骨;鳞细小或仅有痕迹;背、臀鳍基部及胸腹部有棘状骨板;后颞骨不分叉,与头盖骨连接;第一脊椎骨与头盖骨密切连接;背鳍鳍棘部发达,与鳍条部区分显明;背鳍有5~10鳍条,棘间膜延长呈丝状;臀鳍有1~4鳍棘;背、臀鳍及胸鳍条均不分枝;腹鳍胸位,通常有1鳍棘5~9鳍条;鳔无管,有或无牙。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生活于深海,分布较广。

 

皇带鱼 Regalecus russelli
  月鱼目 Lampriformes

包括4亚目6科10属约20种。体延长呈带状,卵圆形或椭圆形,侧扁;头部无棘及锯齿;有些有眶蝶骨;无中喙骨;腰骨与喙骨相连接;箭耳石与星耳石很特化,星耳石甚大;口小,两颌一般能伸缩,无后耳骨;牙细小或无;有假鳃;体通常具圆鳞或无鳞,或呈瘤状凸起;各鳍无真正鳍棘;腹鳍如存在时位于胸鳍下方或稍后,有1~17鳍条;鳔无鳔管。广泛分布于各海域。我国产3科3属3种。各科之间形态差异很大。

 

 

膨腹海马 Hippocampus abdominalis
  刺鱼目 Gasterosteiformes

有3亚目8科,包括海龙、海马等。上颌能伸缩,前颌骨的上升突起很发达;无后匙骨;有围眶骨多块;有鼻骨及顶骨;前方的椎骨不细长;体细长形;背鳍一个,位后,与臀鳍相对;腹鳍亚胸位或无;背鳍前方背面常有游离硬鳍棘;口小,位吻端。大多海产。

 

 

 

Mugil cephalus
  鲻形目 Mugiliformes

包括3亚目(均可独立成目),共3科21属约145种。背鳍2个,前后分离,第一背鳍由鳍棘组成; 腹鳍腹位或亚胸位。科完全为海产种类,其他2科均产于海水或咸淡水,仅鲻科有纯淡水种类。多为食用鱼,其中鲻科某些种类近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养殖对象。

 


 

黄鳝 Monopterus albus
  合鳃鱼目 Synbranchiformes

有2科。体鳗形,鳍无棘,背鳍、臀鳍延长,与尾鳍相连,无腹鳍,或者小如存在为喉位。左右鳃孔移至腹面呈一“V”裂缝,鳃常退化由口咽腔及肠代行呼吸。无鳔。我国仅有合鳃鱼科Synbranchidae1种,即黄鳝(鳝鱼)Monopterus albus。肉味美,经济价值较高。

 


 

白线光腭鲈 Anyperodon leucogrammicus
  鲈形目 Perciformes

有150科1367属7800种,分类十分复杂,是世界上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目。我国产91科约1031种。因鳍具鳍棘,又称棘鳍类。上颌骨通常不参加口裂边缘的组成;背鳍一般为2个,互相连接或分离,第一背鳍为鳍棘(有时埋于皮下或退化),第二背鳍为鳍条;尾鳍分枝鳍条不超过17条。腰骨通常直接连于匙骨上;头骨无眶蝶骨,有中筛骨,后颞颥骨常分叉;肩带无中喙骨;无韦氏器;一般有上下肋骨。绝大多数分布于温热带海区,仅少数如鲈科、丽鲷科等生活在淡水水域,很多是重要经济鱼类。

 

花斑短鳍蓑鮋 Dendrochirus zebra
  鲉形目 Scorpaeniformes

有7亚目21科273属约1164种。我国有7亚目15科110余种。因眶下骨突后延,在颊部形成骨甲,故又称甲颊类。为中小型鱼类。多数体形粗钝,笨重,体平扁,圆形或纺锤形。身体特化部位较多,如头部具棘突、皮瓣和毒腺;腹鳍连合成吸盘;具假鳃;口大,齿较细小,鳃耙粗短等。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印度-西太平洋,大西洋种类较少,少数种类产于北极海或南极海。大多不善游泳,常潜伏。一般生活于沿岸底层岩礁石砾或沙泥环境中,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小型游泳生物为。

 

Pleuronectes platessa
  鲽形目 Pleuronectiformes

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我国产3亚目8科50属134种。又名比目鱼。体甚侧扁。从幼鱼到成鱼有变态现象,仔鱼体两侧各具1眼,左右对称,变态后1眼移至另侧,变为不对称,无眼侧通常无色。均为底层海鱼类,其分布与环境,如海流、水深和水温等因素 有密切关系。如沿赤道诸大洋西侧暖流广,种类特多;黄海、渤海沿岸寒流强且有黄海冷水团,冷温性种类较多;西太平洋、南海等未受冰川期的强烈影响,种类也很多。少数种类可进入江河淡水区生活。多数为重要经济鱼类。

 

 

波纹钩鳞 Balistapus undulatus
  鲀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有4亚目11科92属320余种,我国产11科52属106种。鳃孔小,侧位。体被骨化鳞片、骨板、小刺或裸露。背鳍1或2个;腹鳍胸位或亚胸位,或消失。鳔和气囊或有或无。大多为海洋鱼类,只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或在一定季节进入江河。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的暖水水域,少数在温带或寒温带。食道可向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气囊,遇敌时吞空气或水,使胸腹部膨大成球状,飘浮于水面。有些种类具有河鲀毒素。

 

 
Ⅸ. 蟾鱼总目 Batrachoidomorpha
体短粗,平扁或侧扁,皮肤裸出,有小刺或小骨板;鳃孔小,位于胸鳍外侧的腹面腹鳍胸位或喉位;均为底栖的肉食性鱼类。本总目共有4个目,我国产2个目,即海蛾鱼目和cK目。
 

太平洋蟾鱼 Batrachoides pacifici
  蟾鱼目 Batrachoidiformes
有1科19属约64种。头部及口缘常具许多触须状小皮瓣。上下颌及腭骨具弯曲犬牙或具绒毛状牙。鳃孔狭,具3个全鳃。鳃盖骨上有硬棘。体一般无鳞,个别种类具发光器。背鳍2个。胸鳍宽圆,有4~5鳍条基骨其末端扩大。有鳔。为热带、亚热带暖水性和暖温性近岸底层小型鱼类,主要产于美洲两侧。栖于沿岸浅水、河口或随潮汐上溯江河。少数种类生活于淡水。活动迟缓,但在追捕食饵时能快速游动。离水时能发声,数小时不死。背鳍棘和鳃盖棘可竖起,刺具毒液。肉味鲜美。有些种类的肝脏有毒。
 

蝶宽海蛾鱼 Pegasus papilio
  海蛾鱼目 Pegasiformes
仅1科1属5种。我国有1属3种。因似飞蛾而得名。体宽短,平扁;躯干部圆盘状,尾部细长或较短,微能活动。头短。吻部突出,二鼻骨愈合突出,形成一具锯齿的吻部。眼大,下侧位;口小,下位,稍可伸出。无牙。鳃盖各骨愈合成大型鳃板。鳃孔窄小,位于胸鳍基部前方。肛门位于体中部稍前方腹面。体无鳞,完全被骨板,躯干部骨板密接,不能活动。背鳍1个;臀鳍短小,与背鳍相对,均位于尾部;胸鳍宽大,侧位,翼状,具指状鳍条;腹鳍亚腹位,尾鳍后缘截形。广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热带、亚热带水域,为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
 

坎氏叉鼻喉盘鱼 Lepadogaster candollei
  喉盘鱼目 Gobiesociformes
包括2科36属约114种。因喉部具吸盘而得名。口能伸缩,口裂伸达眼中部下方。唇厚,下唇有时分为对称排列的皮褶。牙小,锥形,绒毛状或三叉形。鳃孔大,前鳃盖骨和方骨间具孔,前鳃盖骨后部尖。体光滑无鳞。头部粘液孔发达,侧线孔不明显。背鳍常位于尾部和尾鳍相连;臀鳍和背鳍同形,相对;均无鳍棘。胸部具一由匙骨和后匙骨支持的吸盘,圆形或椭圆形,由部分胸鳍和腹鳍组成,分前、后两部,腹鳍位于吸盘后部的两侧。无鳔。为暖水性和温水性近岸底层鱼类。广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热带和温带暖流地区。行动迟缓。生活力强,常离水不死。具保护色。
 

眼斑躄鱼 Antennarius nummifer
  鮟鱇目 Lophiiformes
包括3亚目16科约64属265种。第一背鳍棘游离呈引诱食饵之钓具。体平扁或侧扁,粗短或延长。头大,平扁或侧扁。眼中大或较小,位于头的背面或头侧。口宽大或小,通常上位。上颌由前颌骨组成,常可伸缩;下颌一般突出。假鳃有或无。鳃盖骨细小。体无鳞,皮肤裸露或具硬棘,或被细小棘刺。背鳍由鳍棘部和鳍条部组成,鳍棘部常具1~3独立鳍棘,位于头的背侧,第一鳍棘常形成瓣膜状或球茎状吻触手;胸鳍具2~4长形鳍条基骨,下方最后一鳍条基骨末端颇扩大,形成假臂;腹鳍如存在,为喉位。鳔如存在,无鳔管。分布于三大洋热带及温带海区。为底层鱼,大部分种类生活于大洋深处,一般均具瓣膜状或球茎状吻触手,用以引诱食饵;或用假臂状胸鳍在海底匍匐,爬近猎物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