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辐鳍亚纲> 鲈形总目> 鲈形目> 隆头鱼亚目
  隆头鱼亚目(Labroidei)包括6科:慈鲷科(Cichlidae)、隆头鱼科(Labridae)、岩^科(Odacidae)、海鲫科(Embiotocidae)、鹦嘴鱼科(Scaridae)、雀鲷科(Pomacentridae)。共约219属2234种。前颌骨固着或不固着于上颌骨。两颌牙分离或愈合成牙板。左右下咽骨愈合。鼻孔每侧1~2个。体被圆鳞或栉鳞,侧线连续或中断。背鳍鳍棘部和鳍条部一般相连。淡水或海洋生活。很多种类体色鲜艳,是著名观赏鱼。我国产5科,共65属319种,其中慈鲷科为国外移入类群。
 
慈鲷科(丽鱼科)Cichlidae

有84属680种。分布于南美洲、非洲、东南亚和南亚热带海域或淡水中。体高而短,被栉鳞,侧线中断。杂食性。分布于热带海水或淡水中。现被我国作为养殖对象之一的非洲鲫鱼亦称“尼罗罗非鱼”体形似鲫,呈暗褐色;背鳍鳍棘发达,臀鳍有三棘,尾鳍截形,侧线中断。有特殊产卵习性,生殖季节,雄鱼寻找适宜做巢的地方,用嘴挖出一个圆坑,雌鱼在坑内产卵,并随即吞到口中,这时雄鱼排精,精液也被雌鱼吸入口中,卵子在口中受精、孵化,孵出的小鱼仍留在母鱼的口中,直到小鱼卵黄囊消失才离开母口,如遇敌害,母鱼张口让小鱼进入口内,并驱赶敌害。原产热带非洲,现已广泛移入东南亚,中国从越南引入,南方各地广泛养殖,近来已辟为工厂化养殖对象。很多种类体色艳丽,是常见热带淡水观赏鱼。罗非鱼(Tilapia)原产于非洲,现已作为食用鱼引入我国并广泛饲养。

 

高叶鳍鲷(埃及神仙鱼)Pterophyllum altum
 

拟丽鱼(特蓝斑马)Pseudotropheus demasoni
 
隆头鱼科 Labridae

体延长或呈长椭圆形,侧扁。口中等大,前位,能向前方伸出。鼻孔2个。前上颌骨不固着于上颌骨。上颌骨被眶前骨所蔽。两颌齿分离或在基部愈合,前方数齿很强,多呈犬齿状,常伸向外侧。犁骨和腭骨无齿。下咽骨完全愈合为一,呈三角形,T形或Y形;咽骨齿呈锥形、颗粒形或臼齿形。唇厚,内侧有纵褶。鳃邸<偃发达。鳃盖膜多少相连。鳃盖条5或6。体被圆鳞,侧线连续或中断。背鳍一个,Ⅷ-ⅩⅪ-7-14。臀鳍Ⅱ-Ⅲ-7-18。脊椎骨23~41。无幽门盲囊。本科是海鱼类中第二个和鲈形目中第三个种数最大的科。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多栖息于近岸岩石或珊瑚间,能结集成群。多以软体动物为食,齿适宜磨碎贝类。体色一般均甚鲜艳。雌、雄鱼体色有异,生殖季节更为显著。包括60余属约500种,可分为普提鱼亚科(Bodianinae)、锦鱼亚科(Thalassominae)、盔鱼亚科(Corinae)、唇鱼亚科(Cheiliniae)。我国产37属161种。许多种为水族馆展出鱼类。最大个体达3米,而小型种类仅60毫米。

 

裂唇鱼(清洁隆头鱼、鱼医生)Labroides dimidiatus
 

金黄突额隆头鱼 Semicossyphus reticulatus
 
鹦嘴鱼科 Scaridae

体一般长椭圆形,侧扁;被大形圆鳞,侧线中断或少数呈连续状;颊部具鳞1~4行,背鳍起点前方正中有3~8鳞片;上颌骨固着于前颌骨,口不能向前伸出;两颌齿多数愈合成齿板,形如鹦鹉嘴;齿板表面或有尖锐的齿存在;少数种类颌齿仅在基部愈合,前部排列呈重叠状;犁骨和腭骨无齿;上咽骨1对,其上具1~3行扁平齿;铺石状排列,多数在外侧尚有一行退化齿,少数无;下咽骨愈合为一,齿盘长方形,齿亦宽扁呈铺石状排列;上唇分裂成内、外唇,大多数种类内唇仅存在于唇的后部,前端与外唇连合,少数内唇沿唇的全长存在;鼻孔每侧2个,一般甚小;鳃盖膜相连或完全分离。背鳍Ⅸ-10;臀鳍Ⅲ―9。侧线鳞22~24。椎骨25。全世界有9属83种。分布于各热带海区。我国产7属33种,主要分布于南海,如有绚鹦嘴鱼属、纤鹦嘴鱼属、大鹦嘴鱼属、鹦嘴鱼属、钝头鹦嘴鱼属。常集群栖息于珊瑚礁或岩礁之间,以珊瑚、贝类、海胆等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食,是礁区细珊瑚沙最重要的制造者。体色甚为鲜艳,雄鱼多为蓝色,雌鱼较暗淡。夜间睡觉时常分泌黏液包围全身,以防止气味被天敌发现。

 

灰鹦嘴鱼 Scarus sordidus
 

驼背大鹦嘴鱼 Bolbometopon muricatum
 
雀鲷科 Pomacentridae

有25属235种。体呈圆形或近于圆形,侧扁;口前位,略能向前伸出;齿锐尖呈锥形或侧扁呈门齿状;犁骨与腭骨均无齿;下咽骨愈合,略呈三角形;头部各侧仅有一鼻孔;鳃3;假鳃存在。鳃盖膜多少愈合;鳃盖条骨5~7;体被以栉鳞;侧线不完全,前部为有管鳞组成,在背侧延伸,后部在尾柄正中,为一纵行小孔;背鳍具9~14鳍棘,臀鳍具2鳍棘。多为体色艳丽的小型热带鱼类,生活于沿岸岩石和珊瑚礁之间,行动活泼迅速,以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分布于全世界热带海域,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部分可达东海,有8属约63种,包括双锯鱼属(Amphiprion)、台雅鱼属(Daya)、宅泥鱼属(Dascyllus)、光鳃鱼属(Chromis)、锯唇鱼属(Cheiloprion)、雀鲷属(Pomacentrus)、豆娘鱼属(Abudefduf)、密鳃鱼属(Hemiglyphidodon)。

 

眼斑双锯鱼 Amphiprion ocellaris
 

王子雀鲷 Pomacentrus vaiuli
 
海鲫科 Embiotocidae

有13属24种。头小,吻短,口小,前位;前颌骨能伸出。左右下咽骨愈合。前鳃骨边缘平滑。背鳍连续,鳍棘部有一发达的鳞鞘,折叠时能收存于背部沟中;背鳍具6~11根棘,9~28根软鳍条;臀鳍3根棘,15~33根软鳍条。体被圆鳞,侧线鳞通常有35~75枚。尾鳍叉形。有鳔,无幽门盲囊。卵胎生。大多产于北美太平洋沿岸,极少数淡水生活。以海藻、无脊椎动物及鱼类为食。我国产1属1种,即海鲫(Embiotoca jacksoni),全长10~45厘米,分布于分布于黄海、渤海。可食用,但产量少。雄海鲫用尾鳍将精子输至雌鱼体内,以繁殖后代。

 

硬头海鲫 Hypsurus caryi
 

海鲫 Embiotoca jacksoni
 
岩^科 Odacidae

(^读音xǐ)包括5属14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沿海。

 

虹岩^ Odax acroptilus
 

长体管颌鱼 Siphonognathus beddomei
 

 

隆头鱼亚目

Labroid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