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辐鳍亚纲> 鲈形目> 隆头鱼亚目> 隆头鱼科
  隆头鱼科(Labridae)体延长或呈长椭圆形,侧扁。口中等大,前位,能向前方伸出。鼻孔2个。前上颌骨不固着于上颌骨。上颌骨被眶前骨所蔽。两颌齿分离或在基部愈合,前方数齿很强,多呈犬齿状,常伸向外侧。犁骨和腭骨无齿。下咽骨完全愈合为一,呈三角形,T形或Y形;咽骨齿呈锥形、颗粒形或臼齿形。唇厚,内侧有纵褶。鳃邸<偃发达。鳃盖膜多少相连。鳃盖条5或6。体被圆鳞,侧线连续或中断。背鳍一个,Ⅷ-ⅩⅪ-7-14。臀鳍Ⅱ-Ⅲ-7-18。脊椎骨23~41。无幽门盲囊。本科是海鱼类中第二个和鲈形目中第三个种数最大的科。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多栖息于近岸岩石或珊瑚间,能结集成群。多以软体动物为食,齿适宜磨碎贝类。体色一般均甚鲜艳。雌、雄鱼体色有异,生殖季节更为显著。包括60余属约500种,可分为普提鱼亚科Bodianinae、锦鱼亚科Thalassominae、盔鱼亚科Corinae、唇鱼亚科Cheiliniae。我国产37属161种。许多种为水族馆展出鱼类。最大个体达3米,而小型种类仅60毫米。
 
普提鱼亚科 Bodianinae

侧线连续,后部不中断。背鳍鳍棘11-13。我国产拟猪齿鱼属Choerodonoides、剑唇鱼属Xiphocheilus、猪齿鱼属Choerodon、普提鱼属Bodianus。蓝猪齿鱼Choerodon azurio体呈浅红褐色,胸鳍上方有2条斜向背鳍基部的相邻斜带,其中前方一条颜色为黑至暗褐色,另一条则为白至粉红色。幼鱼全身都是红褐色,斜带乃随成长而出现。体侧扁,体色变化大。幼鱼体褐色,具数条细横带,背鳍后具一黑斑;随成长体转为红棕色,每一鳞片均具蓝紫色缘,特征是体侧中央具明显暗绿及白色宽斜区域。尾鳍截形。老成鱼的头部陡斜。主要栖息于岩岸礁区。以底栖性生物为主食,由于有着二对尖锐犬齿,所以可以轻易咬碎厚厚外壳的贝类及甲壳类等。它们白天觅食,夜晚藏身于隐密的岩荫或岩穴之中。幼鱼常在人工鱼礁区出现,成鱼栖息于礁石平台或礁沙混合区,夜晚在礁石凹陷处休息。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具性转变,繁殖期在夏季。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韩国半岛、日本、台湾及中国海。可被当作观赏鱼,亦可食用,产量颇多。

 

七带猪齿鱼(红横带龙)Choerodon fasciata
 

双带普提鱼(双带狐鲷)Bodianus bilunulatus
 
锦鱼亚科 Thalassominae

侧线连续,后部不中断。背鳍鳍棘8-9。鳞中大,侧线鳞一般50以下。我国产尖嘴鱼属Gomphosus、锦鱼属Thalassoma、锯盖鱼属Duymaeria、粗唇鱼属Hemigymnus、突唇鱼属Labrichthys、拟隆头鱼属Pseudolabrus、褶唇鱼属Labropsis、裂唇鱼属Labroides、紫胸鱼属Stethojulis、大咽齿鱼属Macropharyngodon、海猪鱼属Halichoeres等。

 

饰妆海猪鱼 Halichoeres ornatissimus
 

孔雀锦鱼 Thalassoma pavo
 
盔鱼亚科 Corinae

侧线连续,后部不中断。背鳍鳍棘8-9。鳞较小,侧线鳞一般50以上。我国产细鳞盔鱼属Hologymnosus、拟盔鱼属Pseudocoris、盔鱼属Coris等。

 

露珠盔鱼 Coris gaimard
 

狭带细鳞盔鱼(幼鱼)Hologymnosus doliatus
 
唇鱼亚科 Cheiliniae

侧线不连续,后部中断。我国产丝隆头鱼属Cirrhilabrus、新丝隆头鱼属Neocirrhilabrus、钝头鱼属Cymolutes、离鳍鱼属Hemipteronotus、颈鳍鱼属Iniistius、连鳍鱼属(美鳍鱼属)Novaculichthys、伸口鱼属Epibulus、唇鱼属Cheilinus、拟唇鱼属Pseudocheilinus等。波纹唇鱼(曲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主要分布于印度至太平洋,体长达2米,可食用,俗称“苏眉”,价格昂贵,因大量捕杀而濒临灭绝。

 

花尾连鳍鱼(花尾美鳍鱼)Novaculichthys taeniourus
 

波纹唇鱼(曲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
 

 

隆头鱼科

Labro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