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真兽亚纲> 啮齿目
 
   

  啮齿目Rodentia现存约2000种,分属34科。我国有14科62属160种左右。根据咬肌的结构分为2个亚目。很多种类是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的动物。

上下颌只有1对门齿,喜啮咬较坚硬的物体;门齿仅唇面覆以光滑而坚硬的珐琅质,磨损后始终呈锐利的凿状;门齿无根,能终生生长。均无犬齿,门齿与颊齿间有很大的齿隙。下颌关节突与颅骨的关节窝联结比较松弛,既可前后移动,又能左右错动,既能压碎食物,又能碾磨植物纤维。许多鼠类与仓鼠类的臼齿咀嚼面都有适于碾磨植物种子的结构,有2~3列丘状齿尖或复杂的齿纹;以啃食树木为生的河狸则具有巨大而锋利的门齿和适于压嚼木质的阔臼齿。
   
 
啮齿类的牙齿数一般不超过22枚,但非洲的多齿滨鼠属有28枚牙齿, 而新几内亚的一齿鼠只有4枚门齿和4枚臼齿。听泡较发达,盲肠较粗大。雌性具双角子宫,雄性的睾丸在非繁殖期间萎缩并隐于腹腔内。多数夜间或晨昏活动。冬季有贮存食物的习性。多数种类植食。繁殖能力很强。终年可生殖,每年可产6~8窝幼仔,每胎产仔数4~8只。
 
松鼠亚目 Sciuromorpha
咬肌前端伸达吻部,门齿釉质层多单系型,上颊齿为三尖型,可能由副鼠类直接进化而来,化石相对较少。分布比较广泛,以亚洲、北美洲和非洲最为丰富,少数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北部,而大洋洲和南美洲南部没有分布。包括3科。
 

山河狸 Aplodontia rufa
  山河狸科 Aplodontidae

仅1属1种,即山河狸Aplodontia rufa。分布于加拿大与美国的西部海岸的湿润针叶林中。在形态上仍保留着一些较原始的特征,如头骨上无眶后突,咀嚼肌中颞肌较强大等,是现存最原始的啮齿目成员。体型中等,体长30~46厘米;全身被覆暗灰色或赤褐色短绒毛;尾甚短,仅端部稍露出毛被外;体胖,重约1千克;腿短粗,前后肢5趾,爪狭长;适于挖土,前肢拇趾具蹄状爪 ,其他4 趾都能握食物 。生活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森林和茂密灌丛下常年积水的洼地中。栖居地面有许多洞口和扇形土丘,洞口常用土封堵,地下有数米长的洞道通往地下巢、仓库和隐蔽处。昼间活动。喜洗澡。善游泳和爬树。冬季不蛰眠,多在雪下活动。有贮存食物的习性。喜吃多汁的水生植物,也吃树叶,冬季有时也啃咬埋于雪下的树皮和细枝。每年冬末或早春繁殖1次,多仔。数量多时对林业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有时也偷食庄稼和危害河渠堤坝。

 

睡鼠 Glis glis
  睡鼠科 Myoxidae

有8属25种,分为3亚科:非洲睡鼠亚科Graphiurinae、林睡鼠亚科Leithiinae、睡鼠亚科Myoxinae。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因有冬眠习性而得名。体型皆小,外形颇似鼠科动物,而多数种类的尾却很像松鼠科的林栖种类;身体被覆厚而密的软毛;尾长,多被以长毛;头骨的听泡膨大,内部被骨质膜分隔成几个室;具20枚牙齿,每颗臼齿的咀嚼面均具有几列横向的珐琅质齿脊;无盲肠。栖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山地沟谷灌丛。夜间和晨昏活动,善攀缘,能在树枝上奔跑。在枝杈间营巢。主要以植物为食,也食昆虫或鸟卵。我国有2属2种:即睡鼠Myoxus glis和四川林睡鼠(四川毛尾睡鼠)Chaetocauda sichuanensis。

 

 

隐纹花松鼠(黄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
  松鼠科 Sciuridae

有35属212种。臼齿(包括前臼齿)在颌的两侧各为5/4o上臼齿5枚,前后肢间无皮翼。不冬眠。我国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Sciurus davidianu 和侧纹岩松鼠Sciurotamias forresti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动物。常见如松鼠Sciurus vulgaris,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至我国北方地区,喜栖于寒温带或亚寒带的针叶林或阔叶混交林中,多在山坡p河谷两岸林中觅食。白天活动,清晨最为活跃,善于在树上攀爬和跳跃,行动敏捷。平时多1~2只活动,但在食物极端贫乏时有结群迁移现象。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以坚硬的种子或针叶树的嫩叶、芽为食,也吃蘑菇、浆果等,有时吃昆虫的幼虫、蚂蚁卵等。有贮备食物越冬的习性。松鼠是著名的毛皮兽,冬季毛皮轻而暖,是畅销国际市场的佳品。但因森林面积减少,数量显著降低。

 
鳞尾松鼠亚目 Anomaluromorpha
包括2科。
 

鳞尾松鼠 Anomalurus erythronotus
  鳞尾松鼠科 Anomaluridae

有3属7种。分布于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森林地区,均为树栖性。尾部有鳞片。可分为2个亚科:鳞尾松鼠亚科Anomalurinae和鳞尾鼯鼠科Zekerellinae,前者外形似松鼠,后者外形似鼯鼠,但均无亲缘关系,属于趋同近化。如西非鳞尾松鼠Anomalurus beecrofti、鳞尾松鼠Anomalurus derbianus、佩氏鳞尾松鼠Anomalurus pelii、长耳鳞尾松鼠Idiurus macrotis等,数量较稀少,属濒危动物。

 

 

 

 

跳兔 Pedetes capensis
  跳兔科 Pedatidae

仅1属1种,即跳兔Pedetes capensis。分布于东非和南非的干燥稀树草原和半荒漠地带。体型较大,体重可达3~4千克。外形似兔,但尾长。跳跃能力极强。白天栖息于复杂的地洞中,晚上活动,主要食植物,偶尔也食昆虫。

 

 

 

 

 
河狸亚目 Castorimorpha
包括3科。
 

河狸 Castor fiber
  河狸科 Aplodontidae

仅1属2种,即河狸Castor fiber和北美河狸Castor canadensis,前者分布于欧洲和蒙古以及我国新疆青河县(穴居,仅数百只,已经建立保护区),后者分布于北美洲,数量较多,两者形态极为相似。体肥大,具较厚脂肪层,体被覆致密绒毛,耐寒,不怕冷水浸泡;四肢短宽,后肢粗壮有力,后足趾间直到爪生有全蹼,适于划水;尾甚大,上下扁平,覆角质鳞片,游水时起舵的作用;眼小,耳孔小,内有瓣膜,外耳能折起,以防水,鼻孔中也有防水灌入的肌肉结构;头骨扁平坚实,颧弓发达,颧骨特大,骨脊高起,甚上固着发达的肌肉;共20枚牙,门齿异常粗大,呈凿状,能咬粗大树木,臼齿咀嚼面宽阔而具较深齿沟,从后向前咀嚼面更大,便于嚼碎较硬食物。半水栖。夜间或晨昏活动,善游泳和潜水,能借助爪向上攀爬。主食树枝、树皮、芦苇等。早春发情交配,每年1胎,每产1~5仔。毛皮珍贵。

 

北囊鼠 Thomomys talpoides
  囊鼠科 Geomyidae

有5属33种。分布于美洲。身体肥胖,四肢和尾较短,前肢有利爪。颊有皮囊,用以储存和运输土。主要穴居,在地面和地下觅食植物的根和块茎。 如平齿囊鼠属Thomomys等。

 

 

 

 

 

奥氏更格卢鼠 Dipodomys ordii
  更格卢鼠科 Heteromyidae

有6属58种,分为3亚科:更格卢鼠亚科Dipodomyinae、异鼠亚科Heteromyinae、小囊鼠亚科Perognathinae。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到墨西哥中北部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眼大,后足发达,跳跃移动,尾长。有特殊的节水结构,以适应在干旱地区生活。

 

 

 

 

 
鼠形亚目 Myomorpha
包括7科。
 
I. 跳鼠总科 Dipodoidea
包括1科。
 

长耳跳鼠 Euchoreutes naso
  跳鼠科 Dipodidae
 

有15属50种,分为7个亚科:五趾跳鼠亚科Allactaginae、心颅跳鼠亚科Cardiocraniinae、跳鼠亚科Dipodinae、长耳跳鼠亚科Euchoreutinae、梳趾跳鼠亚科Paradipodinae、蹶鼠亚科Sicistinae、林跳鼠亚科Zapodinae。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和西部的干旱地区,也见于非洲北部。眼大;耳长,个别种甚至超过体长;后肢发达,长度甚至超过前肢的4倍;尾长,端部具毛穗;吻部细长,顶间骨宽大,无明显峙;上门齿平滑无沟,前臼齿1枚,圆柱状,下门齿齿根极长;后足5趾,第1与第5趾退化。如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林跳鼠Eozapus setchuanus、长耳跳鼠Euchoreutes naso。

 

 
II. 鼠总科 Muroidea
包括6科,有500余种。除了人为扩散的种类外,自然分布仅限于旧大陆。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睛。后足较粗大。食性广泛,适应力强,部分种类有迁移习性。繁殖力强,如褐家鼠一年可产6~8胎,孕期3周左右,每胎产仔7~10只,多达15只。黑家鼠Rattus ratt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小鼠属Mus的小家鼠Mus musculus随着人类到达了世界各地,是最成功最常见的哺乳动物,视为害兽,也被培养出白化品种供医药试验用。
 

丽仓鼠 Calomyscus bailwardi
  丽仓鼠科 Calomyscidae

仅1属,即丽仓鼠属Calomyscus,共8种:丽仓鼠Calomyscus bailwardi、巴氏丽仓鼠Calomyscus baluchi、古氏丽仓鼠Calomyscus elburzensis、锦丽仓鼠Calomyscus grandis、郝氏丽仓鼠Calomyscus hotsoni、髯丽丽仓鼠Calomyscus mystax、楚氏丽仓鼠Calomyscus tsolovi、乌拉特丽仓鼠Calomyscus urartensis。

 

 

 

 

黑线仓鼠 Cricetulus barabensis
  仓鼠科 Cricetidae

上颌的第一、二臼齿尖排成二纵列或形成交错排列的三棱体。包括6亚科:水[鼠平]亚科Arvicolinae、仓鼠亚科Cricetinae、冠鼠亚科Lophiomyinae、林鼠亚科Neotominae、棉鼠亚科Sigmodontinae、美洲攀鼠亚科Tylomyinae。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新大陆,其中南美洲所有的鼠形亚目成员均数此类,其次是欧亚大陆北部,是欧亚大陆北部的主要鼠类,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并且是马达加斯加仅有的啮齿类,而在鼠科的分布中心亚洲东南部和大洋洲却没有分布。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尾短,有颊囊,是常见医学实验动物。其他如金仓鼠Syrian Hamster,因其可爱外型,是非常受欢迎的宠物。

 

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鼠科 Muridae

有16亚科500余种,是哺乳动物的第二大科。除了人为扩散的种类外,自然分布仅限于旧大陆。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睛。后足较粗大。食性广泛,适应力强,部分种类有迁移习性。繁殖力强,如褐家鼠一年可产6~8胎,孕期3周左右,每胎产仔7~10只,多达15只。家鼠属Rattusv的黑家鼠Rattus ratt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小鼠属Mus的小家鼠Mus musculus随着人类到达了世界各地,是最成功最常见的哺乳动物,视为害兽,也被培养出白化品种供医药试验用。

 

 

 

硕大足鼠 Macrotarsomys ingens
  马岛鼠科 Nesomyidae

包括6亚科:非洲巨鼠亚科Cricetomyinae、德拉尼鼠亚科Delanymyinae、非洲攀鼠亚科Dendromurinae、马岛白尾鼠亚科Mystromyinae、马岛鼠亚科Nesomyinae、岩攀鼠亚科Petromyscinae。分布于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也是马达加斯加岛的唯一啮齿类类群。

 

 

 

 

刺山鼠 Platacanthomys lasiurus
  剌山鼠科 Platacanthomyidae

仅2属2种:刺山鼠Platacanthomys lasiurus和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分布于东南亚。以前人们还认为有一种越南猪尾鼠Typhlomys chapensis,并且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极危级”,目前认为它是猪尾鼠的亚种。刺山鼠可见于印度南部、中国南部、越南北部的潮湿、多岩石的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生活在地下洞穴、树洞、挨近溪流的岩石裂缝中。

 

 

 

 

中华鼢鼠 Myospalax fontanieri
  鼹形鼠科(瞎鼠科)Spalacidae

包括所有掘土或营地下生活的鼠类啮齿动物,每个种都具有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关的特化和极端的形态学、生理学及行为的特征。现有4亚科: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竹鼠亚科Rhizomyinae、非洲鼹形鼠亚科Tachyoryctinae、鼹形鼠亚科Spalacinae。我国有前2个亚科。其中鼢鼠亚科有2属6种。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北部,以及西伯利亚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四肢短粗有力,前足爪特别发达,适挖掘;视觉退化;耳壳仅是围绕耳孔的很小皮褶;尾短,略长于后足,被稀疏毛或裸露。因贮食和挖掘复杂的洞系,是农牧业害兽之一。在2公顷面积的鼢鼠洞中,曾挖出马铃薯300千克。在牧区,除了贮存大量牧草外,由于从地下推出大量松土,还掩埋大片草场,使产草量减少。

 
豪猪亚目 Hystricognathi
头骨及下颌均为豪猪型,咬肌穿过大眶下孔,门齿和釉质层全为复系式,颊齿4个,脊形齿。起源和演化关系尚不明确,较早的化石出现于埃及一带,但不久在大西洋彼岸的南美洲也能见到,推测早期类型可能和灵长目同一批从非洲到达南美洲,是第一批到达南美洲的啮齿类,而后分别在非洲和南美洲演化,可以大体分为非洲类型和美洲类型两个大类,其中美洲类型种类更多,也更具多样性,并且有些类型有向着较大性草食动物进化的趋势。包括19科。
 
I. 梳齿鼠下目 Ctenodactylomorphi
包括1科。
 

梳齿鼠 Ctenodactylus gundi
  梳齿鼠科 Ctenodactylidae

有4属6种。分布于非洲北部地区。体长约20厘米,尾长1~2厘米。第1、2后趾有像梳齿一样的硬毛,使其能够在峭壁上行走自如,故名。有假死行为,可屏住呼吸长达1分钟。

 

 

 

 

 
II. 豪猪下目 Hystricognathi
包括18科。
 

裸鼢鼠 Heterocephalus glaber
  滨鼠科 Bathyergidae

有5属12种。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地。非常适应地下生活,门齿大而突出在嘴唇之前,作为挖洞的辅助工具,身体圆柱形,四肢和为均短,视力退化,没有外耳。裸鼢鼠Heterocephalus glaber分布于东非,是豪猪亚目体型最小的种类,体长8~9厘米,体重仅30~60克,全身裸露无毛;高度社会性动物,形成一个由单一雌性繁殖的群体,其“女王”体型较其它成员略大,较少活动,社会结构颇似白蚁,亦是唯一具有真社会性的高等动物。

 

 

 

 

南非豪猪 Hystrix africaeaustralis
  豪猪科 Hystricidae

以棘刺闻名,棘刺有保护御敌作用,最长可达35cm。遇敌时棘刺竖立抖动,发出“沙沙”声响,紧急时能后退,再有力地扑向敌人将棘刺插入其身体。豪猪体型肥大,最大者体长达70厘米以上;头小、眼小,四肢短粗;背部与尾部生有长而硬的棘刺,此系防御天敌的重要器官;头骨较细小,颧弓不外扩,而鼻腔却甚膨大;有20枚齿根很浅的牙齿。栖息于山坡、草地或密林中。洞居。夜间活动,并常有一定路线。走起路来棘刺相互摩擦有声。植食性。每年繁殖1次,1胎4仔。有3属11种,我国有2属2种。分布于非洲、欧洲的地中海沿岸,亚洲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草原中。 棘刺可做饰物、牙签和钓鱼用的浮子等,肉鲜嫩味美,可供食用。

 

非洲岩鼠 Petromus typicus
  岩鼠科 Pteromuridae

仅1属1种,即非洲岩鼠Petromus typicus。分布于非洲西南部地区,从安哥拉南部经纳米比亚到达南非西北部。体型类似地松鼠,而习性颇似岩蹄兔,喜在岩石上晒太阳。群居性,由一个成员负责放哨。主要以果实和种子为食。

 

 

 

 

 

蔗鼠 Thryonomys swinderianus
  蔗鼠科 Thryonomyidae

仅1属2种。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体型较大,1千克以上,重者可达9千克。尾短。喜栖息潮湿水沼,也喜欢在有庄稼的农田活动,因喜食甘蔗而得名,常泛滥成灾,但现在数量有所减少。善游泳。

 

 

 

 

 

墨西哥树豪猪 Sphiggurus mexicanus
  美洲豪猪科 Erethizontidae

有4属12种。分布于美洲。与豪猪科外形非常相似,但亲缘关系大不。刺较短,较细,通常不超过4厘米,爪长。树栖性,个别种类有缠绕长尾。

 

 

 

 

 

绒毛丝鼠(龙猫)Chinchilla lanigera
  毛丝鼠科 Chinchillidae

有3属6种。分布于南美洲。因体被丝状毛而得名。多数体型中等。善跳跃,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覆密毛,特别背面毛甚长,在跳跃中可用以掌握方向。头大,耳大,眼大,吻宽,四肢一般4趾。绒毛丝鼠Chinchilla lanigera是一种珍贵毛皮兽,我国于1975年引入,性情温驯,现常作玩赏宠物,俗称“龙猫”。体略肥胖,雄鼠比雌鼠小,体重很少超过500克,雌鼠重量可达800克以上;背毛蓝灰色或灰褐色,有黑毛尖,腹毛黄白色。经人工培育后,出现白、米黄、青玉、木炭、黑等色型。野生绒毛丝鼠仅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区,群体穴居,可见50~100只的大群。能发生几种不同的叫声,多夜间活动,善跳跃,植食性,不冬眠。每年1~2胎,每胎1~6仔。平均寿命10年,人工饲养可活20年。

 

长尾豚鼠 Dinomys branickii
  长尾豚鼠科 Dinomyidae

仅1属1种,即长尾豚鼠Dinomys branickii。分布于南美洲安地斯山的谷地和低坡,罕见。体笨,耳小,头较大,毛粗糙,黑或褐色,有白斑,尾多毛而粗,连尾全长约1米。白天活动,地栖,食树叶、果实等。

 

 

 

 

 

豚鼠 Cavia porcellus
  豚鼠科 Caviidae

有5属14种,分为2亚科:豚鼠亚科Caviinae和长耳豚鼠亚科Dolichotinae。分布于南美洲。体型较大,尾极短或无尾。栖息于岩石坡、草地、林缘和沼泽。穴居,集成5~10只的小群,夜间寻食,主要吃植物的绿色部分。终年繁殖,每胎生2~3仔。豚鼠Cavia porcellus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至圭亚那一带,现被广泛当作宠物和实验动物饲养,俗称“荷兰猪”。体型短粗而圆,头较大,眼大而圆还明亮,耳圆,上唇分裂,耳朵短小;四肢短,前脚具4趾,后脚3趾,无外尾。人工培育许多品种,除安哥拉豚鼠被长毛外,体毛皆短,有光泽,有黑、白、灰色、褐、花色等,也有具各色斑纹者。长耳豚鼠Dolichotis patagona分布于南美洲南部的巴塔格尼亚草原,因耳朵较长似兔而得名,体态不似啮齿类而略似善于奔跑的有蹄类,也被称为鹿豚鼠,体型较大,体重可接近10千克,四肢非常长,可以在草原上快速奔跑。

 

水豚 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
  水豚科 Hydrochoeridae

仅1属1种,即水豚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分布于美洲巴拿马运河以南地区。躯体巨大,体长1~1.3米,肩高0.5米左右,体重27~50千克,体粗笨,头大,颈短,尾短,耳小而圆,眼的位置较接近顶部,鼻吻部异常膨大,末端粗钝,雄性成体的鼻吻部有一高起的裸露部位,内有肥大的脂肪腺体,上唇肥大,中裂为两瓣。前肢4趾,后肢3趾,呈放射状排列,趾间具半蹼,适于划水,趾端具近似蹄状的爪;雌兽有4对乳头。栖息于植物繁茂的沼泽地中。多以家族集群,每群不超过20头。喜晨昏活动,但由于人类的猎杀,多转为夜间活动。不挖洞穴。植食性。性喜静,行动迟缓,但遇到危险则迅速跳进水中逃跑。善游泳和潜水。每年繁殖1次,产2~8仔,初生仔重约1千克。寿命8~10年。主要天敌为美洲豹和鳄。肉可食用,皮下脂肪含碘量较高,可做药用。

 

兔形刺豚鼠 Dasyprocta leporina
  刺豚鼠科(毛臀刺鼠科)Dasyproctidae

有3属12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热带雨林。体型大,体长可达75厘米,结实,无尾。头较大,在E骨上有骨质隆起物,用作共鸣箱。夜间活动,食树叶、根和果实,偶食甘蔗和其他作物。居于地穴,善游泳,被追赶就逃往水中。每窝1仔。是当地印第安人的重要食物来源。

 

 

 

 

 

兔豚鼠(驼鼠)Agouti paca
  兔豚鼠科(驼鼠科)Agoutidae

仅1属2种。分布于南美洲。

 

 

 

 

 

 

 

小栉鼠 Ctenomys minutus
  栉鼠科(梳鼠科)Ctenomyidae

有1属37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南部。外形和习性与北美洲的衣囊鼠非常相似,但二者亲缘关系较远,而与八齿鼠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穴居,门齿和爪均发达,植食性。

 

 

 

 

 

 

智利八齿鼠 Octodon degus
  八齿鼠科 Octodontidae

有6属9种。分布于南美洲。

 

 

 

 

 

 

 

智利华毛鼠 Abrocoma benneti
  华毛鼠科 Abrocomidae

仅1属3种。分布于南美洲中部较寒冷的山区。体形似家鼠,但浓密绒毛。地面活动,也能爬树。植食性。

 

 

 

 

 

 

 

华美棘鼠(白面棘鼠)Echimys chrysurus
  棘鼠科 Echimyidae

有19属78种,可分为5亚科:刚毛豪猪亚科Chaetomyinae、长趾鼠亚科Dactylomyinae、美洲棘鼠亚科Echimyinae、南美草原棘鼠亚科Eumysopinae、穴鼠亚科Heteropsomyinae。体多被针状硬毛或棘刺。适应力很强,生活在多种环境中。

 

 

 

 

 

古巴硬毛鼠 Capromys pilorides
  硬毛鼠科 Capromyidae

有7属22种,可分3个亚科:硬毛鼠亚科Capromyinae、伪硬毛鼠亚科Hexolobodontinae、斜齿鼠亚科Plagiodontinae。分布于南美洲西印度群岛,以古巴的种类最多。外形与河狸鼠相近,最重者可达7千克。皮毛坚硬而粗糙,故名。有3个胃室,啮齿目中是最特殊的类群。有的种类是当地的害鼠,有的却是濒危物种,甚至已经灭绝。

 

 

 

 

钝齿鼠 Amblyrhiza inundata
  海地岛鼠科 Heptaxodontidae

仅3属6种。分布于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的安的列斯群岛、安圭拉岛和圣马丁斯岛。体型体型中等到超大,据说钝齿鼠Amblyrhiza inundata体型与黑熊相近。已经基本灭绝,有可能键鼠Clidomys和钝齿鼠还残存少量个体。

 

 

 

 

河狸鼠(海狸鼠)Myocastor coypus
  河狸鼠科(海狸鼠科)Castoridae

仅1属1种,即河狸鼠(海狸鼠)Myocastor coypus。分布于南美洲。体型大,短粗,体长43~65厘米,体重5~10千克。尾长而圆形,具鳞片及稀疏短毛。后肢稍长。前足4趾,无蹼;后足5趾,除第1、2趾间无蹼外,其余趾间具蹼。头较大、鼻小,在水中能关闭。耳小具瓣膜,耳孔处具毛有防水作用。门齿大而长,呈桔红色。背部具有黑褐色针毛和绒毛,腹毛比背毛多而厚且色浅。栖息于溪河、池湖及水渠等处,穴居。洞道一般长2~3米,也有长达15米的,洞口常常一半露于水面上,直径20~30厘米,随季节、水位、食物的变化和繁殖的需要,常更换栖息地。植食性,也食软体动物。全年均可繁殖,每年一胎,每胎5~6仔。是重要毛皮兽,肉可食,现在已世界性广泛饲养,部分地区逃役者成为入侵物种。

 

 

啮齿目

Roden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