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真兽亚纲> 偶蹄目> 牛科

  牛科(洞角科)Bovidae有45属137种,分为9亚科:高角羚亚科Aepycerotinae、狷羚亚科Alcelaphinae、羚羊亚科Antilopinae、牛亚科Bovinae、羊亚科Cephalophinae、麂羚亚科Cephainae、马羚亚科Hippotraginae、短角羚亚科Peleinae、苇羚亚科Reduncinae。分布于非洲和亚洲,以非洲为最多。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均退化,但下门牙保留,下犬齿门齿化,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胃4室,反刍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是由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不分叉,内部空心,外被可脱落的角质套(角鞘),套在骨质的角心上(骨心),并且随着骨心的生长而扩大;角上无神经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长;一般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且不更换角鞘。其中牛(原牛)Bos tarurs、水牛Bubalus bubalis、牦牛Bos mutus、绵羊(土耳其盘羊)Ovis aries、家山羊Capra hircus等是常见家畜。

 
狷羚亚科 Alcelaphinae
头部较长,雌雄均有角,各角先向外曲,再向前,并且向后尖。有4属。
 

南非大羚羊(转角牛羚)Damaliscus lunatus
  转角牛羚属(南非大羚羊属)Damaliscus

有3种:亨氏大羚羊(亨氏牛羚)Damaliscus hunteri、南非大羚羊(转角牛羚)Damaliscus lunatus、白臀大羚羊(白纹牛羚)Damaliscus pygargus。分布于非洲。

 

 

 

 

 

斑纹角马(黑斑牛羚、蓝角马)Connochaetes taurinus
  角马属 Connochaetes

头外形像牛,有长角,两角根部相连,但有颏须;体似羚牛,颈粗短,但有长鬃毛;尾似马尾,长而多毛,故名。群居疏林草原。有2种:白尾角马(黑角马)Connochaetes gnou数量较少,仅分布于非洲南端部分地区;体长1.7~2.2米,尾长约0.9米,肩高1.14米;脸黑,有长毛,鬃灰白色,体深褐色,尾白色。斑纹角马(黑斑牛羚、蓝角马)Connochaetes taurinus广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体长1.8~2.4米,肩高1.3~1.4米;较前者高大,脸无长毛,尾和鬃均呈黑色,体色灰黑,肩有条纹;繁殖季节,1头雄角马可占领50~150头雌角马;干旱季节,能由10余头的小群,合成上万头的大群一起迁移,为世界最壮观的迁徙行为。

 

 

狷羚(麋羚)Alcelaphus buselaphus
  狷羚属(麋羚属)Alcelaphus

仅1种,即狷羚(麋羚)Alcelaphus buselaphus。分布于西非刚果。肩高107~120厘米,体重125~140千克,雄性体型较大且体色深。曾数量庞大,广布于非洲撒哈拉南地区,由于滥捕滥杀和栖息地的破坏,现数量稀少,且多个亚种已灭绝。

 

 

 

 

 

利氏狷羚(利氏麋羚)Sigmoceros lichtensteinii
  利氏狷羚属 Sigmoceros

仅1种,即利氏狷羚(利氏麋羚)Sigmoceros lichtensteinii。分布于非洲中南部热带草原。

 

 

 

 

 

 
高角羚亚科 Aepycerotinae
仅雄性有角,角先向后弯,再向上弯。仅1属。
 

高角羚(黑斑羚)Aepyceros melampus
  高角羚属 Aepyceros

仅1种,即高角羚(黑斑羚)Aepyceros melampus。分布于非洲东部和中南部地区。仅雄性有角,角先向后弯,再向上弯。臀部具垂直黑色条纹;四肢各有一簇圆斑状黑毛,故名。成15~60头群居,栖息于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处,常大群地在水边活动。善于奔跑和跳跃,可跳起3米高,9米远。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体型较小。仅雄性有细长角。耐干旱,腿细长,善于跳跃式奔跑,时速可达80千米。主要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有12属。
 
Ⅰ. 羚羊族 Antilopini
典型的羚羊,大多仅雄性具长角。大多分布于非洲,少数分布于亚洲。有7属。
 

跳羚 Antidorcas marsupialis
 

跳羚属 Antidorcas

仅1种,即跳羚Antidorcas marsupialis。分布于南非。体长1.2~1.5米,肩高68~90厘米,体重32~36千克;四肢细长;背部中央有1条纵向的由皮肤下凹而形成的褶皱,褶皱内的毛为白色,当受惊而开始逃跑时,褶皱展开,出现1条明显的白脊,这是向同伴告警的信号;雌雄均具角,黑色上具环棱。极善跳跃,跳起时脊背弓起,四肢下伸而靠拢,一跃可高达3~3.5米,故名。在干旱季节为寻找新的草场而结大群进行长距离迁移。以草类和灌木嫩枝为食,如有足够的青草则不饮水。每年5月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通常在11~12月产仔,每胎1仔。鬣狗、兀鹰等为其天敌。

 

 

印度羚(印度黑羚)Antilope cervicapra
  印度羚属 Antilope

仅1种,即印度羚(印度黑羚)Antilope cervicapra。分布于南亚。雄性具螺旋状长角。栖息于开阔草原,通常结成15~50只的一雄多雌群体,另有年轻雄性群,旱季会聚集为成千上万只的大群。感观灵敏,性机警,善于奔跑和连续跳跃。主食青草,兼食树叶。每年2~3月发情交配,求偶争斗剧烈,孕期为六个月,每产1~2仔,1~2岁性成熟,寿命约15年。数量较少。

 
沙羚属 Ammodorcas

仅1种,即沙羚Ammodorcas clarkei。分布于东埃塞俄比亚。身体纤细,奔跑时速可达75千米。数量稀少。

 
 
 

长颈羚 Litocranius walleri
 

大耳羚属 Dorcatragus

仅1种,即大耳羚Dorcatragus megalotis。分布于非洲。

 
长颈羚属 Litocranius
仅1种,即长颈羚Litocranius walleri。分布于东非。肩高约1米,体重约50千克。雄性具角。颈和四肢均细长,可单以后肢站立,吃高处的树叶。群居。交配季节雄性颈部明显涨大。

 

 

 

托氏羚(汤普森瞪羚)Gazelle thomsonii
 

瞪羚属(羚羊属)Gazella

仅雄性具长角。有16种:阿拉伯羚Gazelle arabica(已灭绝)、贝氏羚Gazelle bennettii、也门羚Gazelle bilkis(已灭绝)、卡氏羚Gazelle cuvieri、苍羚Gazelle dama、鹿羚Gazelle dorcas、瞪羚(羚羊)Gazelle gazella、格氏羚Gazelle granti、细角羚Gazelle leptoceros、红额羚Gazelle rufifrons(已灭绝)、红羚Gazelle rufina、沙特羚Gazelle saudiya、苏丹羚Gazelle soemmerringii、斯氏羚Gazelle spekei、鹅喉羚Gazelle subgutturosa、托氏羚(汤普森瞪羚)Gazelle thomsonii。多分布于非洲,少数分布于亚洲。我国仅鹅喉羚,见于西北高原地区,因雄性在发情期喉部肥大似鹅喉而得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普氏原羚 Procapra przewalskii
 

原羚属 Procapra

四肢纤细,蹄窄;仅雄性具角,角细而略侧扁。有3种:黄羊(蒙古原羚)Procapra gutturosa分布于蒙古国、西伯利亚地区和我国东北及西北地区的半沙漠草原地带。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锡金和克什米尔的拉达克等地的高山草甸草原。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特产于我国以青海湖北岸及东北岸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前两者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者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Ⅱ. 新小羚族 Neotragini
体型较小,雄性具直而尖细的短小角。分布于非洲。有5属。
 

林犬羚 Madoqua saltiana
 

犬羚属 Madoqua

有4种:冈氏犬羚Madoqua guentheri、柯氏犬羚Madoqua kirkii、皮氏犬羚Madoqua piacentinii、林犬羚Madoqua saltiana。分布于非洲。体型较小,肩高约30~40厘米,体重3~5千克,雌性稍大。雄性有细短角;鼻长,嗅觉发达;额顶毛发可竖起。英文名为Dik-dik,源自其叫声。栖息于灌林地带,晨昏活动,主食植物树叶、茎及浆果。

 

 

 

 

岛羚 Neotragus moschatus
 

岛羚属(新小羚属)Neotragus

有3种:贝氏岛羚Neotragus batesi、岛羚Neotragus moschatus、小岛羚Neotragus pygmaeus。分布于非洲密林中。体型较小,其中小岛羚肩高仅25厘米,为牛科中最小者。雄性具短小角。

 

 

 

 

 

山羚 Oreotragus oreotragus
 

山羚属 Oreotragus

仅1种,即山羚Oreotragus oreotragus。分布于非洲北部。肩高约55厘米。雄性具短小角,有时雌性亦有角。栖息于多岩石地区,善于攀爬,可在岩石间自由跳跃。

 

 

 

 

 

 

侏羚 Ourebia ourebi
 

侏羚属 Ourebia

仅1种,即侏羚Ourebia ourebi。分布于非洲。雄性具短小角,

 

 

 

 

 

 

石羚 Raphicerus campestris
 

石羚属 Raphicerus

有3种:石羚Raphicerus campestris、黑耳石羚Raphicerus melanotis、沙氏石羚Raphicerus sharpei。分布于非洲。

 

 

 

 

 

 
羊亚科 Caprinae
体型较粗壮,不善奔跑。雌雄均有角,角的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颈、肩或背部常具有由脊椎的背棘支持并有发达的肌肉而形成的隆起。有11属。
 
Ⅰ. 高鼻羚族 Saigini
鼻部宽阔略隆起,以适应高原低温环境。分布于亚洲。仅2属2种。过去被置于羚羊亚科,现多认为与羊亚科有较近亲缘关系。
 

高鼻羚(赛加羚)Saiga tatarica
 

高鼻羚属(赛加羚属)Saiga

仅1种,即高鼻羚(赛加羚)Saiga tatarica。原分布于俄罗斯南部、蒙古国及我国新疆北部,现仅见于俄罗斯。体长1.2~1.7米,肩高75~80厘米,体重36~69千克。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以适应高原寒冷环境,同时也与灵敏的嗅觉有关。仅雄性具角。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形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迁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善于奔跑,速度快,且有耐力。于秋未冬初发情交配。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由于羚羊角是为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我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Ⅱ. 羊羚族 Rupicaprini
角较短小,介于两耳之间,距离较远,两角自额骨的后部长出后,稍呈弧型向后伸展。有4~5属。
 

藏羚(左雄右雌)Pantholops hodgsoni
 

藏羚属 Pantholops

仅1种,即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主要分布于我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印度拉达克地区。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由其底绒制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极精美柔软,在欧美黑市售价昂贵,有“软黄金”之称,故遭到大量捕杀,常可看到几百只甚至上千只的群体全部被剥皮后的尸体。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CITESI。目前数量约10万只以上。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中的福娃迎迎便是以藏羚为蓝本,以赞扬其能在严酷环境生存的顽强生命力,表示挑战极限的精神,更以“羊”字谐音意喻“喜气洋洋”。

 

鬣羚(苏门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鬣羚属 Capricornis

因自角基至颈背具鬣毛而得名,有3种:鬣羚(苏门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我国见于南方大部地区,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台湾鬣羚(斯氏斑羚)Capricornis swinhoei分布于我国台湾,数量不足200只,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日本鬣羚Capricornis crispus分布于日本本州。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多单独行动。

 

 

 

 

斑羚 Naemorhedus goral
  斑羚属 Naemorhedus

有3种: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baileyi分布于缅甸、印度和我国西藏。中华斑羚Naemorhedus caudatus特产于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斑羚Naemorhedus goral分布于亚洲南部至西伯利亚。栖息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怯,行动隐蔽。善于弹跳和攀爬。虽分布广泛,但数量非常稀少,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臆羚(岩羚)Rupicapra rupicapra
  臆羚属(岩羚属)Rupicapra

有2种:臆羚(岩羚)Rupicapra rupicapra和西班牙岩羚Rupicapra pyrenaica。分布于欧洲和近东地区,主要见于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肩高约75厘米,体重约50千克。雌雄均有角,角细而向后弯曲。栖息于山区,善于攀爬。

 

 

 

 

 

雪羊(石山羊)Oreamnos americanus
  雪羊属 Oreamnos

仅1种,即雪羊(石山羊)Oreamnos americanus。分布于北美洲西北部。长1.3~1.6米,体重约140千克,雌性较雄性略小。肩部突起,颌下有须,与山羊相似,但角细长而稍向后弯。有时置于羊族。

 

 

 

 

 
Ⅲ. 羊族 Caprini
角较大,生活于山地。有4属。
 

鬣羊(蛮羊)Ammotragus lervia
  鬣羊属 Ammotragus

仅1种,即鬣羊(蛮羊)Ammotragus lervia。分布于非洲北部山区。数量稀少。

 

 

 

 

 

 

~羊(北山羊)Capra ibex
  山羊属 Capra

仅雄性具角,角发达而微弯;雄性颏下具长须。有7种。野山羊Capra aegagrus分布于欧洲、亚洲以及非洲东北部的山区,数量稀少;由其驯化的家山羊C.a.hircus(有时独立为一种Capra hircus)现为世界各地广泛饲养的家畜,并培育出多个品种。~羊(北山羊)Capra ibex分布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中亚地区,我国见于西北部,角巨大,最长可达1.5米,数量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它如西高加索~羊Capra caucasia、东高加索~羊Capra cylindricornis西班牙~羊(西班牙北山羊)Capra pyrenaica捻角山羊Capra falconeri西敏山羊(埃塞俄比亚北山羊)Capra walie西伯利亚北山羊(亚洲山羊)Capra sibirica云山羊(努比亚北山羊)Capra nubiana

 

塔尔羊(喜马拉雅塔尔羊)Hemitragus jemlahicus
  塔尔羊属 Hemitragus

有3种:巨角塔尔羊(尼尔吉里塔尔羊)Hemitragus hylocrius分布于印度。阿拉伯塔尔羊Hemitragus jayakari分布于阿拉伯半岛南部。塔尔羊(喜马拉雅塔尔羊)Hemitragus jemlahicus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克什米尔和尼泊尔,我国罕见于西藏。体型粗壮,体长120~140厘米,肩高84~10l厘米,雄性体重可达90千克。雄性颏下无长须,面部和吻部光秃无毛;雌雄具灰褐色角,雄性角较粗大,正面观二角呈倒“人”字形;肩部和颈部有长毛,下垂到膝部,形成鬣毛。栖息于有树木的山坡上,多为几十只集群,性情机警,善于攀爬。塔尔羊总数仅500头左右,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盘羊 Ovis ammon
  盘羊属(绵羊属)Ovis

雄性有螺旋状的大角,雌性角缺如或短小。有6种:盘羊Ovis ammon分布于亚洲中部,我国见于西北地区,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绵羊Ovis aries作为肉和用或产毛家畜广泛饲养于世界各地。加拿大盘羊(大角羊)Ovis canadensis分布于北美洲,栖息于沙漠荒地或山区。其它如戴氏盘羊(白大角羊)Ovis dalli、西伯利亚盘羊(雪羊、雪山盘羊)Ovis nivicola、维氏盘羊(赤羊)Ovis vignei。

 

 

 

岩羊 Pseudois nayaur
  岩羊属 Pseudois

有2种:岩羊Pseudois nayaur和小岩羊Pseudois schaeferi。岩羊有3个亚种,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尼泊尔、锡金和克什米尔。体长1.15~1.65米,肩高75~90厘米,体重25~80千克,雄性比雌性大;颏下无须;雌雄均具角,雄性角粗短,两角基部接近,双角呈“V”形,向后外侧弯曲,外表具不明显的横棱,长达80厘米。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无林山地,夏季结成十至数十只的群,冬季则结成数百只的大群,由1只或数只公羊率领。主要在黄昏活动,常有1只或几只公羊立于高处突出的岩石上□望。

 

 
Ⅳ. 羊牛族 Ovibovini
体格粗壮似牛,但齿、角和蹄等更接近羊。分布于亚洲。仅2属2种。
 

麝牛 Ovibos moschatus
  麝牛属 Ovibos

仅1种,即麝牛Ovibos moschatus。分布于北美洲北部、格陵兰等北极地区为分布最北的有蹄类。体型大,但低矮粗壮,体长180~245厘米,肩高110~145厘米,体重200~300千克,雌较雄小;头大,吻部宽,眼小;雌雄均具角,截面圆形;四肢短粗,蹄宽大;毛被厚,粗糙,颈、胸部和前半身可长达60~90厘米,甚至阴囊和乳房亦被毛,极耐寒;毛棕色,冬季毛更长呈黑棕色;尾短;乳头2对。栖息于气候严寒的多岩荒芜地带,群居性,主要吃草和灌木的枝条,冬季亦挖雪取食苔藓类。性勇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退却逃跑;当狼和熊等敌害出现时,群体立即形成防御阵形,成年雄性站在最前沿,把幼牛围在中间。雌麝牛每年4月产仔,但于天气很冷,初生幼仔往往因乳毛未干即被冻死,成活率很低。因毛皮极好,曾被大量猎杀,几乎灭绝;后经保护,现种群数量已有所恢复。

 

羚牛(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
  羚牛属 Budorcas

仅1种,即羚牛(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及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B.t.taxicolor、不丹羚牛B.t.whitei、四川羚牛B.t.tibetana、秦岭羚牛B.t.bedfordi,我国均产,其中后两者为我国特产亚种,全身白色,称为“白羊”,老年个体呈金黄色,称为“金毛扭角羚”。体形粗大,肩高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1吨。雌雄均具短角。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喜群居,每群约20~30头,多至50头。体型雄健,性情凶悍。数量稀少,我国仅存数千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牛亚科 Bovinae
体型较粗壮,不善奔跑。雌雄均有角,角的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颈、肩或背部常具有由脊椎的背棘支持并有发达的肌肉而形成的隆起。有8属。
 
Ⅰ. 牛族 Bovini
典型的牛类,体型粗壮,雌雄均具角。有6属。
 

美洲野牛 Bison bison
  美洲野牛属 Bison

有2种:美洲野牛Bison bison。分布于北美洲。体长2.1~3.5米,尾长0.5~0.6米,肩高2.6~2.8米,成年体重450~1350千克。头、颈和前身具浓密长毛,骨盆较小。栖息于草原中,群居,有季节性迁徙习性。7~9月配偶,雄性间有争斗行为;5~6月间产仔,孕期约274天。仔兽与母兽一起生活到成熟,雌、雄兽及全群均保护幼兽。寿命18~22年。过去曾遍布洛矶山以东广大地区,达5~6千万头,由于人类的猎杀和对草原的开发,数量急剧下降,几乎灭绝,1889年时仅余541头,后经多访努力,恢复至2万余头,为预防流行病,分别放养于不同地区。欧洲野牛Bison bonasus分布于波兰和俄罗斯高加索地区,为欧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体长可达2.9米,高1.8~1.9米,重800~1000千克,现已灭绝。

 

野牛(白肢野牛)Bos gaurus
  牛属 Bos

有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北至青藏高原、南到爪哇:大额牛(印度野牛)Bos frontalis分布于南亚,我国见于云南和西藏,体形较小,具嗜盐习性,有极强的攀登能力,有少量饲养,为稀有畜种。牦牛Bos mutus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地区,体毛长密,家牦牛作为家畜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而野牦牛数量极少,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爪哇野牛(白臀野牛)Bos javanicus分布于东南亚,我国仅见于云南,栖息于热带森林中。柬埔寨野牛(高棉牛)Bos sauveli目前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最多只存200头。原牛Bos taurus为家黄牛的祖先,曾遍布欧亚大陆,现仅见于欧洲。野牛(白肢野牛)Bos gaurus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我国见于云南,雄性体长250~330厘米,肩高190~220厘米,体重650~1000千克,为是现生牛类中体型最大者,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水牛(野水牛)Bubalus arnee
  水牛属 Bubalus

约有5种,分类有一定争议。水牛(野水牛)Bubalus arnee为亚洲和美洲普遍畜力,野生种群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和泰国以及澳大利亚北部,数量十分稀少;印度水牛(河水牛)Bubalus bubalus有时被认为是野水牛一个亚种。民都洛水牛Bubalus mindorensis分布于菲律宾民都洛岛,现仅存约200头;山地水牛Bubalus quarlesi低地水牛Bubalus depressicornis均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群岛,数量亦为稀少,三者体型较小,有时另置于倭水牛属Anoa。多栖息于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单独或成对或结小群活动,晨昏觅食水生植物,所有水牛均为濒危物种。

 

 

非洲水牛(非洲野牛)Syncerus caffer
  非洲水牛属 Syncerus

仅1种,即非洲水牛(非洲野牛)Syncerus caffer。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稀树草原和森林地带。体型庞大,肩高可达1.8米,体重近1吨。为典型热带草原动物之一,群居,数量可上千头。也有人将热带雨林中的种群分出单独的赤水牛(刚果野牛)Syncerus nanus,二者外形和习性均有一定差别。

 

 

 

 

 
Ⅱ. 蓝牛族 Boselaphini
仅雄性具角,角短而直。分布于印度半岛。仅2属2种。
 

蓝牛(蓝牛羚)Boselaphus tragocamelus
  蓝牛属 Boselaphus

仅1种,即蓝牛(蓝牛羚)Boselaphus tragocamelus。分布于印度半岛中部。由于雄性具蓝灰色毛而得名。是体型最大的羚羊类,体长1.8~2.0米,高1.2~1.5米,体重约200千克,雌性较雄性个体要小1/5;四肢长,前肢又略长于后肢;蹄窄,前端尖;肩部隆起,体前部比后部高和粗壮;头部长,前额略突起,颈短;雄体背面蓝灰色,雌性较淡,腹面以及尾下面及蹄的四周均为白色;颈背具鬣毛,雄性喉部具1簇黑色长毛;仅雄性具角,角短而末端稍尖。栖息于森林、灌丛或间有灌丛的草地,常结成小群,但老公牛经常独居。白天活动。主要吃草,亦喜食水果、甘蔗。每2~3天饮水1次。每年3~4月交配,孕期约245天,于12月产仔,每胎产1~2仔。寿命约15年。性情温驯,易饲养。由于其外貌不扬,肉味不美,很少被猎取。主要天敌为虎、豹等。

 

四角羚 Tetracerus quadricornis
  四角羚属 Tetracerus

仅1种,即四角羚Tetracerus quadricornis。分布于印度。除头顶具一对直角外,额部还有一对较小角,故名。

 

 

 

 

 

 
Ⅲ. 薮羚族 Tragelaphini
角长,呈螺旋状。分布于非洲。有2属。
 

大羚羊(旋角大羚羊)Taurotragus oryx
  大羚羊属 Taurotragus

有2种:大羚羊(旋角大羚羊)Taurotragus oryx和德氏大羚羊Taurotragus derbianus。分布于非洲中部和南部地区。体型巨大,为最大的羚羊类。雌雄均有角,角螺旋状。

 

 

 

 

 

扭角林羚 Tragelaphus strepsiceros
  林羚属(薮羚属)Tragelaphus

有7种:安氏林羚Tragelaphus angasii山地羚Tragelaphus buxtoni肯尼亚林羚Tragelaphus eurycerus小林羚Tragelaphus imberbis薮羚Tragelaphus scriptus林羚Tragelaphus spekii、扭角林羚Tragelaphus strepsiceros。分布于非洲。体型中等,具斑纹。有些种类善游泳和潜水,常在水中觅食水生植物。雄性具螺旋形长角。

 

 

 

 
小羚羊亚科(麂羚亚科、霓羚亚科)Cephalophinae
体型较小,雄性具短小角。分布于非洲。有2属。
 

斑背小羚羊 Cephalophus zebra
  小羚羊属(麂羚属)Cephalophus

有18种:艾氏小羚羊Cephalophus adersi、加蓬小羚羊Cephalophus callipygus、骝毛小羚羊Cephalophus dorsalis、哈氏小羚羊Cephalophus harveyi、詹氏小羚羊Cephalophus jentinki、白腹小羚羊Cephalophus leucogaster、麦氏小羚羊Cephalophus maxwellii、蓝小羚羊Cephalophus monticola、红小羚羊Cephalophus natalensis、黑小羚羊Cephalophus niger、黑脸小羚羊Cephalophus nigrifrons、奥氏小羚羊Cephalophus ogilbyi、深红小羚羊Cephalophus rubidus、红胁小羚羊Cephalophus rufilatus、黄背小羚羊Cephalophus silvicultor、坦桑小羚羊Cephalophus sylvicultor、韦氏小羚羊Cephalophus weynsi、斑背小羚羊Cephalophus zebra。分布于非洲。

 

灰小羚羊(普通小羚羊)Sylvicapra grimmia
  普通小羚羊属(灰小羚羊属)Sylvicapra

仅1种,即灰小羚羊(普通小羚羊)Sylvicapra grimmia。分布于非洲。

 

 

 

 

 

 
马羚亚科 Hippotraginae
体型较大,雌雄均具长角。主要分布于非洲。有3属。
 

旋角羚(曲角羚)Addax nasomaculatus
  旋角羚属 Addax

仅1种,即旋角羚(曲角羚)Addax nasomaculatus。分布于非洲冈比亚、阿尔及利亚并向东延伸至撒哈拉大沙漠。体型较大,体长1.5~1.7米,肩高0.9~1.1米,体重约120千克;颈短,肩比臀部略高;四肢较粗,蹄宽大,适于在沙漠中行走;尾圆而细,长25~35厘米,末端具长毛;冬毛长而粗糙,灰褐色,夏毛沙黄色;头部前额有较大片的黑色簇毛;眼小;雌雄均具角,长约80厘米,角较细,分别向后外侧再向上弯曲,并略呈扁的螺旋形扭曲。息于大沙漠中,通常结成5~20只的群体,由1只老雄羚率领,为找寻足够的食物而不断进行长距离的迁移。对干旱沙漠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一生中极少饮水。晨昏及夜间活动。身体笨重,奔跑速度较慢,容易被当地居民捕杀。怀孕期特别长,约10~12个月,冬季或早春产仔,每胎1仔,产仔后立即又进行交配。数量稀少,不足500头(1996),为濒危动物,CITESI。

 

黑马羚(貂羚)Hippotragus niger
  马羚属(弯角羚属)Hippotragus

有3种:马羚Hippotragus equinus、蓝马羚(蓝背弯角羚)Hippotragus leucophaeus、黑马羚(貂羚)Hippotragus niger。分布于非洲。角长而弯曲。

 

 

 

 

 

 

大羚羊(南非直角长角羚)Oryx gazella
  长角羚属(大羚羊属)Oryx

有3种:弯角大羚羊Oryx dammah、大羚羊(南非直角长角羚)Oryx gazella、阿拉伯大羚羊Oryx leucoryx。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地区。雌雄均具长直角。阿拉伯大羚羊原产于中东和阿拉伯半岛,由于人类捕杀,已野外灭绝,20世纪80年代进行重引入,目前数量不足500头,IUCN濒危,CITESI。

 

 

 

 
短角羚亚科 Peleinae
体型较大,雌雄均具长角。主要分布于非洲。仅1属1种。
 

短角羚 Pelea capreolus
  短角羚属 Pelea

仅1种,即短角羚Pelea capreolus。分布于非洲,主要见于南非、莱索托和斯威士兰。仅雄性有角,角短而直。栖息于山区。

 

 

 

 

 

 
苇羚亚科 Reduncinae
体型中等,仅雄具长角。分布于非洲。有2属。
 

水羚 Kobus ellipsiprymnus
  水羚属 Kobus

有5种:水羚Kobus ellipsiprymnus、肯尼亚水羚(赤羚)Kobus kob驴羚Kobus leche沼水羚(尼罗驴羚)Kobus megaceros、互氏水羚(瓦氏赤羚)Kobus vardonii。分布于非洲。仅雄性具角,角长而多脊,向后弯曲。多生活于沼泽等潮湿地带。

 

 

 

 

 

苇羚 Redunca arundinum
  苇羚属 Redunca

有3种:苇羚Redunca arundinum、小苇羚Redunca fulvorufula、塞内加尔苇羚Redunca redunca。分布于非洲。仅雄性具角,角向前弯曲。

 

 

 

 

 

 

 

牛科

Bo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