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鳢科 塘鳢科 y虎鱼科 蠕鳢科 鳍塘鳢科 溪鳢科 沙鳢科 峡塘鳢科 辛氏微体鱼科
有35属约150种。体延长或粗壮,稍侧扁。头平扁或侧扁。眼中等大或小,不突出于头的背面,无游离眼睑;眼上方有时具骨质嵴。口大或中等大,下颌常突出。上下颌具细牙,腭骨常无牙。前鳃盖骨边缘具棘或无棘。体被栉鳞。无侧线。背鳍 2个,分离;第一背鳍具6~8鳍棘。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同形。胸鳍大,基部不呈肌柄状。腹鳍胸位,左右两腹鳍相互靠近,彼此分离。尾鳍圆形或稍尖。为暖水性海水或淡水小型鱼类,广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及亚热带,温带沿海较少。主要密集于印度-太平洋暖水区域和大西洋中美洲沿岸。生活于海水的种类大多栖息于沿岸浅滩、石砾、海藻或珊瑚丛中,也有的穴居于洞穴内;生活于淡水的种类则栖息于湖沼、河溪的底层及泥沙、碎石、杂草相混杂的岸边浅水处。主要摄食虾类、小鱼和底栖动物,生活在淡水的种类也食水生昆虫。春季产卵,有些种类有筑巢和护卵习性。我国产8属13种,见于沿海及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常见的属有乌塘鳢属、塘鳢属、沙塘鳢属、锯塘鳢属、美塘鳢属、鲈塘鳢属等。很多为小型食用鱼类,有些种类肉细嫩、鲜美。如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见于南海及台湾海峡,营养价值高,是名贵的滋补品;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见于闽江、珠江及台湾。
有3属约10种。体延长,略呈亚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大,略平扁。口大,端位;下颌略突出;上下颌具细齿,无犬齿;腭骨无齿。眼大,亚上位。鳃盖膜与峡部相连。肩胛骨大型,而与匙骨相接触。体被栉鳞;无侧线。第一背鳍具6~8弱棘;尾鳍圆形。鳃盖条6根。江河底层小型鱼类,喜栖息于泥沙或草石相混的浅水。亲鱼具筑巢护卵得习性。我国产2属5种,主要见于长江、珠江等淡水水系。
包括200余属近2000种,可分为5亚科,为海产鱼类最大科。体延长,侧扁,或呈鳗形。腹鳍发达,联合形成吸盘。背鳍具2~8个弱棘,部分种类10个。体被圆鳞或栉鳞,少数缺失。一些种类头具须。鳃盖条5根。无幽门盲囊。常无鳔。为暖水性和温水性海水小型鱼类,少数为淡水鱼类。广布于除极地以外的海水和淡水水域,但主要密集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区域、大西洋中美洲沿岸及地中海欧洲沿岸亦有。栖息于近岸潮间带或底质为泥沙、岩礁的浅海区,个别种类生活于外海,也有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的泥涂中,有些种类生活于淡水,少数生活于激流或穴居于泥洞中。大都游泳力不强,活动范围较窄。少数种类有生殖洄游习性,进入河川。主要摄食虾、蟹等甲壳类、小型鱼类、蛤类幼体,有的摄食底栖硅藻。生活在淡水的种类也食水生昆虫和蠕虫。生活力强,离水不易死亡。性成熟期较早,一般肉食性种类一年成熟,植食性种类两年成熟。在石砾或洞穴中产卵,大多为粘性卵,粘附于石砾、泥沙或洞壁上。寿命较短,一般2~3年,最多4年。
包括5属27种。体颇延长,鳗形,侧扁。头部无感觉管及感觉管孔,颊部具若干短小的感觉乳突线。眼大,侧上位。口小,前上位。两颌牙绒毛状多行,具拦茄溃无腭骨牙。背鳍1个。我国仅产眼带y虎鱼(Gunnellichthys curiosus),体长5~9厘米,见于台湾,国外分布于琉球列岛、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栖息于近岸水深20米左右沙砾地质浅水珊瑚丛中或岩礁海域。受惊逃入穴中,常钻入后颌(Opistognathus sp.)穴洞中共栖。
包括5属45种。体延长,颇侧扁。口几乎垂直,上侧位。下颌突出于上颌。体被小圆鳞,纵裂鳞60~157枚,背鳍2个,分离第1背鳍5~7棘,前部3鳍棘有时延长呈丝状。我国产4属11种。中华舌塘鳢(Parioglossus sinensis)分布于我国浙江东北部沿海,栖息于沿岸海、淡水交界的滩涂淤泥中,喜穴居生活,体长4~7厘米,大者可达8厘米,为我国特有濒危物种。
仅1属2种:溪鳢(Rhyacichthys aspro)和吉氏溪塘鳢(Rhyacichthys guilberti)。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尾柄较长。口小,下位;上唇肥厚,下唇隐于腹面。颌齿甚细小;锄骨无齿。体被栉鳞,鳃盖及背前区被鳞;侧线完全。背鳍两个,第二背鳍与臀鳍远离尾鳍;腹鳍相互远离,外侧鳍条形成宽大的皮瓣,与胸鳍共同成一吸附面;尾鳍微凹。分布印度-澳洲间诸岛、菲律宾、中国、日本及所罗门群岛。底栖性中大型鱼类,为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种,溯河能力强。通常栖息于潭头或濑区,警觉性高。主要以岩石表面上的藻类为食。我国仅产溪鳢,见于台湾。
包括5属9种。体延长,近圆筒形或侧扁。口大,前上位,下颌长于上颌。头部感觉管孔或有或无,下颌无感觉管孔。背鳍2个,第1背鳍较低小,鳍棘2~4,第2背鳍有或无棘,8~33根鳍条。体裸露或体侧具不明显纵裂鳞45~75枚。我国仅产多纹峡塘鳢(Xenisthmus polyzonatus),见于台湾,国外分布于日本冲绳,红海、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栖息于珊瑚底质为沙砾的石砾区及退潮后的水潭内,可达水深30米处。肉食性,体长4~5厘米。
包括2属8种。体细长。舌端分两叶,下颌向前突出成膨大的颏部。两眼小,接近。体一般裸露无鳞。背鳍1个。前鳃盖骨下缘及鳃盖骨下缘呈许多锯齿状缺刻。我国仅产穴沙鳢(Kraemeria cunicularia),罕见于南海,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海域。栖息于热带沿岸低潮线砂质浅水内,常钻入沙中。
仅1属3种。为幼年性成熟的小鱼,无成年鱼的特征。在性成熟的个体中存在某些幼鱼性状,如功能性前肾,透明,大的鳃盖部的鳃,骨骼很少骨化,具若干枚尚未发育的软骨,背鳍1个。我国仅产1属2种,如等鳍辛氏微体鱼(Schindleria pietschmanni),分布于南沙群岛、台湾、夏威夷群岛,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生活于热带珊瑚丛水深43~47米海区的表层,属大洋性暖水漂游鱼类,体长仅1厘米,为世界最小的鱼类。
y虎鱼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