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真兽亚纲> 灵长目> 类人猿亚目> 狭鼻下目> 猴科

  猴科Cercopithecidae有18属80种,是灵长目最大一科,分为2亚科:猴亚科(猕猴亚科)Cercopithecinae和疣猴亚科Colobinae。分布于非洲和亚洲。体重1.5~50kg。吻部突出,两颚粗壮,牙齿32枚,鼻孔朝前向下紧靠,手足均有5个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昼行性。猴亚科有可以储存食物的颊囊,齿尖低,食性比较杂,通常四肢基本等长,包括9属约50种,如长尾猴属Cercopithecus、猕猴属Macaca、狒狒属Papio、山魈属Mandrillus等。疣猴亚科除个别外都无颊囊,有比较复杂的消化系统,胃囊状,体积比前者大3倍,齿尖高,主要食树叶等植物性食物,拇指退化,而拇趾粗大,后肢通常比前直长,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有5属约30种,如疣猴属Colobus、叶猴属Presbytis、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等。我国有4属15种,均属保护动物。

 
猴亚科(猕猴亚科)Cercopithecinae
前肢稍长于后肢,尾短,面部裸出。包括8属约50种。
 

短肢猴 Allenopithecus nigroviridis
  短肢猴属 Allenopithecus

仅1种,即短肢猴Allenopithecus nigroviridis。分布于非洲刚果盆地。体型粗壮,体长40~60厘米,尾长约5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6千克,雌性可达3.5千克。毛色呈墨绿色,面部红色,颊部具毛。日行性,在地面上觅食。群居,一个群体最多可达40只,通过叫声、手势和身体接触进行交流。食物主要包括水果和树叶,有时也吃甲虫和蠕虫。哺乳期约为3个月,3~5年成熟,寿命最多可达23年。

 

 

 

 

侏长尾猴 Miopithecus talapoin
  侏长尾猴属 Miopithecus

有两种:侏长尾猴Miopithecus talapoin和加蓬侏长尾猴Miopithecus ogouensis(发现于1990年)。分布于刚果河下游及邻近河系两岸的沼泽林中。为本科中体型最小者,体重不足2千克。尾长,毛色呈墨绿色,个体间有差异。集50~100只大群群居,在村庄附近常聚集100只以上,偷挖根茎作物,尤其是木薯根茎。木薯根茎含有高浓度的有毒氰化氢(HCN),农民将它们留在地里,让白天的雨水将毒物溶滤掉才能用。侏长尾猴会检验滤过的根茎,吃掉它们认为安全的部分。成群的侏长尾猴睡在河边树上,受到侵扰时会跳到河里,游泳逃开。在群体内部,各种社会行为如进攻、玩耍和理毛等在小组或个体间均可见。与长尾猴属相比,体型较小、雌性在动情期性器官隆起,故独立一属。


 

赤猴 Erythrocebus patas
  赤猴属 Erythrocebus

仅一种,即赤猴Erythrocebus patas。生活于非洲靠近撒哈拉沙漠的干旱地区和深草丛生的稀树草原。因毛色像金丝猴,所以赤猴又有“非洲金丝猴”之称。约12只小群活动,雌猴有阶级制度,首领为雌性,决定整个群体的活动,。只有一只成年雄性猴,主要负责警卫。幼年雄性猴性成熟后(大约4岁)就会离开群体。极适应地面生活,在地面奔跑的速度高于其他猴类,奔跑时速可达50千米。视觉、听觉、嗅觉均发达。雄性体重约13千克,雌性在5~7千克。食物为昆虫、鸟蛋、野果、种子和植物根茎。包括两个亚种:分布于西部的Erythrocebus patas patas和分布于东部的Erythrocebus patas pyrrhonotus,东部亚种的鼻子为白色,而西部亚种则为黑色。

 

 

绿猴 Chlorocebus aethiops
  绿猴属 Chlorocebus

仅1种,即绿猴Chlorocebus aethiops。又称绿长尾猴、灰草原猴。分布于非洲东部,包括东非、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生活在靠近河和溪流的热带草原地区,喜在多树的地方活动。群居。主食植物,也吃小动物。既善于攀援、奔跑,也善于游泳。4岁性成熟,孕期5个多月,每胎1仔。寿命约18年。受CITES附录Ⅱ保护。是在地上跑得最快的猴类。

 

 


 

德氏长尾猴(白臀长尾猴)Cercopithecus neglectus
  长尾猴属 Cercopithecus

包括19种,是猴科中最大的类群,如黛安娜长尾猴Cercopithecus diana、青长尾猴(青猴)Cercopithecus mitis、加纳长尾猴(白领长尾猴)Cercopithecus mona、德氏长尾猴(白臀长尾猴、赤额长尾猴、白须长尾猴)Cercopithecus neglectus等。分布于非洲,栖息于森林。一些种类为非洲最常见的猴类。雄性通常较雌性毛色鲜艳。

 

 

 

 

猕猴(恒河猴)Macaca mulatta
  猕猴属 Macaca

包括22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日本产的雪猴(日本猕猴)Macaca fuscata,是最能耐寒的猴种之一;分布最南边的猕猴是狮尾猴Macaca silenus,直到印度西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仅蛮猴(地中海猕猴)Macaca sylvana产于北非和欧洲直布罗陀。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躯体粗壮,平均体长约50厘米,有些种尾比躯体略长,有些则无尾。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 我国产6种。栖息广泛,草原、沼泽各类森林。群居,成十余只乃至数百只大群。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或手势及,互相之间梳毛也是一项重要社交活动。恒河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蛮猴等可作实验动物。

 

白颊白睑猴 Lophocebus aterrimus
  白脸猴属 Lophocebus

有4种:Lophocebus albigena、白颊白睑猴Lophocebus aterrimus、Lophocebus opdenboschi、Lophocebus ugandae。分布于非洲赤道地区,自几内亚、利比里亚起向东直至乌干达和肯尼亚。与狒狒属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阿拉伯狒狒(埃及狒狒)Papio hamadryas
  狒狒属 Papio

有5种:阿拉伯狒狒(埃及狒狒)Papio hamadryas、几内亚狒狒Papio papio、猎神狒狒Papio anubis、草原狒狒Papio cynocephalus、豚尾狒狒Papio ursinus。主要分布于非洲,个别种类也见于阿拉伯半岛。体型较大,在灵长类中仅次于猩猩属,体长51~114厘米,尾长38~71厘米,体重14~41千克。头部粗长,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齿长而尖,具颊囊;体型粗壮,四肢等长,短粗,适应于地面活动;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栖息地多样。主要地面活动,也爬到树上睡觉或觅食。善游泳。能发出很大叫声。白天活动,夜间栖于大树枝或岩洞中。食物包括各种小动物及植物。群居,每群十几只至百余只,也有200~300只大群。群体由老年健壮的雄狒率领。无固定繁殖季节,5~6月为高峰,孕期6~7个月,每胎产1仔。野生寿命约20年。

 

狮尾狒(红心狒狒)Theropithecus gelada
  狮尾狒属 Theropithecus

仅1种,即狮尾狒(红心狒狒)Theropithecus gelada。分布于非洲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海拔2000~5000米高原地区。体型较大,最重可达100千克。体毛长而厚密,因尾端有一撮毛簇,酷似狮尾而得名。面颊凹陷、呈"8"字型,鼻孔开口在两侧。具明显的胸斑,这是一种粉白色沙漏形泡状裸皮,雄性之斑环以白色,雌性之斑则呈顶珠水泡突之状,到了发情排卵期,对称的水泡肿大并变成艳红色。群居,可形成400头的大群。

 


 

敏白眉猴 Cercocebus agilis
  白眉猴属 Cercocebus

有6种:白顶白眉猴Cercocebus atys、白领白眉猴Cercocebus torquatus、敏白眉猴 Cercocebus agilis、Cercocebus chrysogaster、冠毛白眉猴Cercocebus galeritus、Cercocebus sanjei。分布于非洲。因大都眼睑或眼周为鲜明的白色而得名。可根据发冠、白色斑点以及头上的簇毛或尖形顶毛区分各个种。体型较大,用四肢行走,具大颊囊;尾长,常置于背部,尾尖渐细。栖息于雨林地区,群居,以种子、果实和树叶为食。

 


 

山魈 Mandrillus sphinx
  山魈属 Mandrillus

魈读音xiāo。有2种:山魈Mandrillus sphinx和鬼狒(黑面山魈)Mandrillus leucophaeus。体型粗壮,体长61~81厘米,尾短粗,长5.2~7.6厘米;肩高50.8厘米。体重可达54千克。头大而长,鼻骨两侧各有1块骨质突起,其上有纵向排列的脊状突起,其间为沟,外被绿色皮肤,脊间鲜红色。雄性每侧约有6条主要的沟,其红色部分伸延到鼻骨和吻部周围。这种色彩鲜艳的特殊图案形似鬼怪,故名。分布于赤道非洲。鬼狒面部为黑色,骨质突起上只有两条沟。臀部胼胝及其周围皮肤均为淡紫色,这是由于具有丰富的血管的缘故,兴奋时颜色更为明显。面部周围及头顶生有长毛。全身的毛绿褐色。腹面为淡黄褐色,毛长而密。前肢较后肢长而强健,因而行动时后部向下倾斜。


 
疣猴亚科 Colobinae
尾长。包括10属约34种。包括疣猴、叶猴、金丝猴(仰鼻猴)、长鼻猴等。
 

东黑白疣猴 Colobus guereza
  疣猴属 Colobus

分布于非洲,包括5种:安哥拉疣猴Colobus angolensis、东黑白疣猴Colobus guereza、黑白疣猴Colobus polykomos、黑疣猴Colobus satanas、花斑疣猴Colobus vellerosus。花斑疣猴是2006年在非洲加纳东南部阿特瓦原始森林发现,数量十分稀少。疣猴臀疣小,尾长,尾端部常有毛,有的成球状;颊囊小;拇指已退化成一个小疣,故名;胃很大且复杂,内分成数瓣,以适应从营养不丰富的树叶里吸取养分。栖息于热带丛林中,或接近草原的树林中,主要吃植物的嫩芽和叶,同时也吃野果和谷物。每群9~13只不等,由成年雄性率领,用宏亮的声音来保卫领地。动作灵敏,能在树枝之间做长距离的跳跃。由于毛皮漂亮,遭到人类捕杀,种群数量受到严重威胁,目前非洲各国已把疣猴列为珍贵保护动物。

 

 

红疣猴 Piliocolobus gordonorum
  红疣猴属 Piliocolobus

有9种,包括一些近10年发现的新物种:西方红疣猴Piliocolobus badius、东方红疣猴Piliocolobus pennantii、普氏红疣猴Piliocolobus preussi、Piliocolobus tholloni、中非红疣猴Piliocolobus foai、乌干达红疣猴Piliocolobus tephrosceles、Piliocolobus gordonorum、Piliocolobus kirkii、塔那河红疣猴Piliocolobus rufomitratus。分布于非洲。一些种类是最珍稀的灵长类。

 

 

 

橄榄绿疣猴 Procolobus verus
  绿疣猴属 Procolobus

仅1种,即橄榄绿疣猴Procolobus verus。分布于非洲。

 

 

 

 

 

 

 

长尾叶猴 Semnopithecus entellus
  长尾叶猴属 Semnopithecus

包括7种:喜山长尾叶猴Semnopithecus schistaceus、克什米尔长尾叶猴Semnopithecus ajax、长尾叶猴Semnopithecus entellus、黑足长尾叶猴Semnopithecus hypoleucos等。长尾叶猴是叶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70cm,体重约20kg。尾长达100厘米以上。颊毛和眉毛发达。以几乎与身长相当甚或更长的尾部得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在我国仅见于西藏。总数不足1000只。主要栖息在海拔2000~3000米的中、高山地带的山地松林或杉林里,是地栖性较强的种类,每天80%的时间都是在地面上活动,由于冬天的积雪很厚,因此当地人还叫它雪猴。大多晨昏活动,主要吃各种树叶枝芽和果实。在印度,长尾叶猴被誉为“圣猴”和“神猴”,以其为原形创造的“猴王”哈努曼是当地流传的著名神话故事中的主角。

 

黑叶猴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乌叶猴属 Trachypithecus

包括约17种,包括乌叶猴Trachypithecus auratus、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郁乌叶猴Trachypithecus obscurus、菲氏叶猴Trachypithecus phayrei、灰叶猴(戴帽叶猴)Trachypithecus pileatus、紫脸叶猴Trachypithecus vetulus等。分布于东洋界,栖息于河谷地区的亚热带密林中,集群生活。我国有4种。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是我国叶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见于广西、贵州和四川,可见全身为银白色或者具白色斑块的变异个体,十分罕见。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ephalus有时认为是黑叶猴的亚种,但现在独立成种,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我国广西,野外总数约600只。戴帽叶猴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北部,在我国仅存500~600只,见于云南西北部贡山独龙江河谷地区。菲氏叶猴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国外见于缅甸和泰国等。均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白额叶猴 Presbytis frontata
  叶猴属 Presbytis

因以树叶为食而得名。尾长,适于树栖;体型纤细,无颊囊。有8种:黑脊叶猴Presbytis melalophos、印尼叶猴Presbytis femoralis、沙捞越叶猴Presbytis chrysomelas、白腿叶猴Presbytis siamensis、白额叶猴Presbytis frontata、爪哇叶猴Presbytis comata、托氏叶猴Presbytis thomasi、何氏叶猴Presbytis hosei、栗红叶猴Presbytis rubicunda、门岛叶猴Presbytis potenziani、纳岛叶猴Presbytis natunae。分布于亚洲。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ephalus有时认为是黑叶猴的亚种,但现在独立成种,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我国广西,野外总数约600只。均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白臀叶猴 Pygathrix nemaeus
  白臀叶猴属 Pygathrix

包括3种:灰腿白臀叶猴Pygathrix cinerea、白臀叶猴(黄面叶猴、海南叶猴)Pygathrix nemaeus、黑脚白臀叶猴Pygathrix nigripes。其中灰腿白臀叶猴Pygathrix cinerea发现于1994年。白臀叶猴分布于老挝、越南、柬埔寨,我国海南岛1892年可能有过标本,但再无报道。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雄兽的臀盘上端还有两个白色的圆点,雌兽无)。体色鲜艳。鼻孔朝上,鼻梁平滑。数量极稀少,全世界不足1000只,为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2007年在越南中部地区发现了迄今数量最大的濒危白臀叶猴种群,包括116只。成熟年龄较晚,繁殖率也低。雄性5岁才性成熟,雌性为4岁,每次只产1仔。

 

 

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ieti
  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有4种(分类和进化存在争议):川金丝猴(模式种)Rhinopithecus roxellana、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越南金丝猴Rhinopithecus avunculus。均分布于亚洲,前三者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山区,后者分布于越南北部。鼻孔与面部几乎平行,俗称“朝天鼻”,是对高原缺氧环境的适应,鼻梁骨的退化有利于减少在稀薄空气中呼吸的阻力。体型中等,51~83厘米不等,尾长与体长等长。毛色以金黄或黑灰色为主。栖息于2000~3000高海拔地区,植食,有垂直迁徙的习性,群居,有丰富的社群行为,有多种的喊叫声。由于它们生活环境隐蔽,不易被人发现,所以对它们的研究并不多。孕期约200多天,5~7年性成熟。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捕杀,数量均稀少,三种金丝猴均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长鼻猴 Nasalis larvatus
  长鼻猴属 Nasalis

仅1种,即长鼻猴Nasalis larvatus。仅分布于东南亚加里曼丹。雄性鼻部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加肥大,呈红色,激动时可挺立或上下摇晃。体型较大,雄长鼻猴的体重可达25千克,雌的不足雄的一半,是世界上体重最重的猴子。手足均有5个指、趾,具扁平的指甲,都能直立起来。以树叶为食, 但从不吃甜浆果,为避免发酵腹胀。喜群居,常10~30只集为一群,活动范围不到2平方千米。

 

 

 

 

豚尾叶猴 Simias concolor
  豚尾叶猴属 Simias

仅1种,即豚尾叶猴Simias concolor。仅分布于苏门答腊岛西部的明打威群岛。体长平均约50厘米。雌性平均体重7千克,雄性略重。尾较短,约15厘米,区别于其它叶猴类。鼻似仰鼻猴属。多地栖。群居,由一只雄性和几只雌性组成,或雌雄配对生活。

 

 

 

 

 

 

猴科

Cercopithec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