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今鸟亚纲> 突胸总目> 雀形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Passeriformes为中、小型鸣禽,喙形多样,适于多种类型的生活习性;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大多善于鸣啭,叫声多变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筑巢大多精巧,雏鸟晚成性。种类及数量众多,适应辐射到各种生态环境内。有100科5400种以上,是鸟类中最为庞杂的一目,占鸟类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我国有34科。
 
阔嘴鸟亚目(亚叫禽亚目)Eurylaimi
颈椎15枚。喙短而宽阔,根部有毛。脚短而弱,并趾型,前3趾基部并连;跗大部由单列大形的卷形鳞所包被。大多数尾呈圆形。仅1科8属15种。我国产2属2种,即银胸丝冠鸟Serilophus lunatus和长尾阔嘴鸟Psarisomus dalhousiae,产于云南、广西及喜马拉雅山区。
 
霸l亚目(叫禽亚目)Tyranni
颈椎15枚。鸣肌不发达。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包括14科。仅八色鸫科(丽鸫科)Pipridae分布于非洲、东南亚和澳洲的亚热带、热带地区,我国产8种,其中蓝翅八色Pitta moluccensis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银胸丝冠鸟 Serilophus lunatus
 

安第斯冠伞鸟 Rupicola peruviana
 

弯嘴雀(弯嘴砍林鸟)Drymornis bridgesii
         
阔嘴鸟科 Eurylaimidae   伞鸟科 Cotingidae   砍林鸟科(裂雀科)Dendrocolaptidae

有8属15种。分布于非洲和亚洲。嘴形粗厚而宽阔;体长25~27厘米。脚短而弱,并趾型,前3趾基部并连;跗跖大部由单列大形的卷形鳞所包被。我国仅2属2种,即银胸丝冠鸟Serilophus lunatus和长尾阔嘴鸟Psarisomus dalhousiae,产于云南、广西及喜马拉雅山区。

 

有27属68种。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中、小型鸟类。体型、喙形多样。一般喙适中而偏垂,先端具钩;腿较短;尾中等,方形或圆形。雄鸟多具艳丽发闪光的羽饰,并有冠羽或肉垂。常栖息于森林的水边。食性专化,有的纯以果实为食,有的全吃昆虫,有的为杂食性。

  有13属51种,包括雀(砍林鸟)和镰嘴雀(镰嘴鸟)等,和灶鸟亲缘关系密切。分布于美洲中、南部。为中、小型鸟类。外形和生活方式很似啄木鸟,为生态趋同适应。体羽多棕褐色具斑纹,有些种类喙长而下弯似戴胜。在天然树洞或啄木鸟等的洞内筑巢。
 

紫黑裸眉鸫(雄) Philepitta castenea
 

棕灶鸟 Furnarius rufus
 

领月胸窜鸟 Melanopareia torquata
       
 
裸眉鸫科 Philepittidae   灶鸟科 Furnariidae   窜鸟科 Rhinocryptidae
限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仅2属4种。喙甚长而下弯或短宽,眼周有鲜艳的裸皮;翅中等,圆形;尾短;腿较短而健,足趾大并有长爪。雌雄异色。多以昆虫为食,具长嘴者可能像太阳鸟一样取食花粉及花蜜。包括弯嘴裸眉鸫属(拟太阳鸟属)Neodrepanis和裸眉鸫属Philepitta。  

有56属240种。分布于南美洲。形态各异,一般体型较大,头颈部常有装饰性羽毛或肉垂,多栖息于密林中的乔木上。有些种类有营半球型巢的习性,故名。 包括掘穴雀、爬地雀、灶鸟、针尾雀、棘尾雀、卡纳灶鸟、软尾雀、棘雀、爬树雀、拾叶雀等属。

 

有12属56种。分布于中、南美洲。小型鸟类。体型似鹪鹩,翅短圆,栖止时将短尾竖立朝天。鼻孔覆以一大的可活动的皮瓣,为本科特征之一。地栖性,以昆虫、蜘蛛等为食;在地面或树上筑球状巢,也在洞穴内筑巢,产卵2~4枚,双亲孵育。

 

横斑蚁V(雄)Barred antshrike
 

双色蚁鸫 Grallaria rufocinerea
 

黑腹食蚊鸟(雄)Conopophaga melanops
     
蚁V科 Philepittidae   蚁鸫科 Formicariidae   食蚊鸟科 Conopophagidae

(V读音jú)有47属206种。分布于南美洲。包括蚁V、蚁鹩、蚁鸟等。体型较小,翼短,常在地面或低矮树枝上活动,喜食昆虫,但并非专喜食蚂蚁,其名字源于喜爱跟随蚁群的习性。有些种类是拉丁美洲最常见的鸟类之一。

 

有7属62种。中、小型鸟类。喙适中,较厚长,末端具钩及缺刻;腿相对较长,适于地面奔走。常出现于蚂蚁行军的队旁,故名;但实际却很少食蚁,主要食昆虫、蜘蛛、蛙、蜥蜴等小动物。分布于中、南美洲的低地森林中。

  仅1属8种。小型。外形略似八色鸫。腿长;趾强健;尾极退化。体色以棕褐为主。雌雄异色。喜食蚊,蚋等昆虫。在地面筑碗状巢,产卵2枚。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红胸刈草鸟 Phytotoma rutila
 

大食蝇霸l Pitangus sulphuratus
 

尖喙鸟 Oxyruncus cristatus
       
 
割草鸟科(刈草鸟科)Phytotomidae   霸O科 Tyrannidae   尖喙鸟科 Oxyruncidae

(刈读音yì)有1属3种。分布于南美洲。喙缘有锯齿,用以切断草茎,故名。栖息于开阔林地或农作区,以植物茎叶,果实和芽等为食。

 

有102属425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少数分布至北美洲,是亚鸣禽中唯一遍布南北美洲的一科。形态和习性与旧大陆的l类相似,食性多样。有的种类敢和比自己体型大很多的动物搏斗,有“必胜鸟”之称。

  仅1属1种,即尖喙鸟(Oxyruncus cristatus),有人将其归入霸l科,但嘴形明显不同。外观似鹎,但喙前端细尖;翅短圆,尾方形;有发达的枕冠。体背橄榄绿色,头顶橙色。喙尖短,具羽冠。分布于南美洲。
 

线尾娇O(线尾侏儒鸟)Pipra filicauda
 

仙八色鸫 Pitta nympha
 
刺鹩 Acanthisitta chloris
       
 
娇O科(侏儒鸟科)Pipridae   八色鸫科(丽鸫科)Pipridae   刺鹩科 Tyrannidae

有15属52种。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小型森林鸟。喙短而宽;翅短圆;腿短;趾基局部连并;羽色鲜明,尾羽形态多样。以果实和昆虫为食。在树上编制碗状巢穴,产2枚卵,由雌鸟孵化约18天,雏鸟留巢14天。代表种类如长尾侏儒鸟(长尾娇l,Chiroxiphia linearis),雄鸟具黑头红冠,上背翠蓝,余体黑色,中央尾羽细长如鞭;雌鸟绿色。

 

有1属32种。分布于非洲、东南亚和澳洲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地栖性小鸟,色彩绚丽具闪光。喙短,基部宽阔,先端窄而下弯;头大,颈短,尾极短;腿较长;趾爪较大,适于在地面穿行及奔跑。以软体动物、蜘蛛、昆虫及蜥蜴等小动物为食;以草、树枝编成球状巢,位于地面;产卵2~枚,两性孵化及育雏。叫声简单哀婉。

 

现存仅2属3种。分布于新西兰山区。是霸O亚目中最古老的分支。体型小,喙细长而尖,体羽光亮,尾羽很短而腿较长。斯蒂芬岛异鹩Xenicus lyalli在1894年被发现后不久便因为守灯塔者饲养的猫而灭绝了。丛异鹩Xenicus longipes原本遍及南岛和北岛,于1972年灭绝。刺鹩Acanthisitta chloris和岩异鹩Xenicus gilviventris均濒临灭绝。

 
琴鸟亚目 Menura
颈椎15枚。鸣肌不发达。求偶时有炫耀行为。分布于大洋洲。包括2科。
 

棕薮鸟 Atrichornis rufescens
 

华丽琴鸟(大琴鸟)Menura novaehollandiae
 
     
 
薮鸟科 Atrichornithidae   琴鸟科 Menuridae  

(薮读音sǒu)小型鸟类。体型及羽色很似鹪鹩,但尾羽显著比后者长。形态结构以及习性均与琴鸟相近,雄鸟求偶炫耀行为及姿态亦类似。地栖性,以昆虫为主食,在地面以草茎编球状巢。仅1属2种,棕薮鸟Atrichornis rufescens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噪薮鸟Atrichornis clamosus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分布均狭。数量极稀少,濒临灭绝。

 

为雀形目中体型最大者。雌雄异型,雄鸟有长达70厘米的竖琴形美丽尾羽,最外侧尾羽宽阔并分别向两侧卷曲,构成本科独特特征。繁殖期的鸣啭、效鸣以及求偶炫耀的姿态,均堪为著称。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仅1属2种。包括艾氏琴鸟Menura alberti和华丽琴鸟(大琴鸟)Menura novaehollandiae,后者为澳大利亚的国鸟。

 
 
鸣禽亚目 Passerii
颈椎15枚。鸣肌发达。包括83科。
 

云雀 Alauda arvensis
 

家燕 Hirundo rustica
 

白n_ Motacilla alba
 
百灵科 Alaudidae   燕科 Hirundinidae   n_科 Motacillidae

有19属91种。小型鸣禽。体型及多数种类的羽色略似麻雀,适应于地栖生活,腿、脚强健有力,后趾具1长而直的爪;跗跖后缘具盾状鳞;喙短而近锥形,适于啄食种子。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雄鸟鸣啭洪亮动听,求偶炫耀飞行复杂,能“悬停”于空中。世界性分布,但80%以上的种类在旧大陆的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地;新大陆较少,南美仅1种。

 

有14属90种。世界性分布,北方者有迁徙。我国有4属10种。体型轻小,活动敏捷,擅长飞行而著称,善于在高空疾飞啄取昆虫。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擅长在空中捕捉飞虫;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雌雄羽色相似,体羽大多黑色或灰褐色。在沙岸洞穴中筑巢(沙燕)或在建筑物等处砌泥巢。

  (n_读音jīlíng)有5属62种,广布于全球,我国产3属20种,包括n_和鹨(liù)。小型鸣禽。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栖息于湿地附近,在洞穴中筑巢,产5~7枚卵,雌鸟孵化约15天。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者有迁徙。
 

赤红山椒鸟(雄)Pericrocotus flammeus
 

白头鹎 Pycnonotus sinensis
 

橙腹叶鹎 Chloropsis hardwickii
 
山椒鸟科 Campephagidae   鹎科 Pycnonotidae   叶鹎科(绿叶鸟科)Chloropseidae

有6属82种。布于旧大陆的温、热带地区。我国有4属10种。包括山椒鸟和鹃V、林V等。中、小型鸣禽。体型较纤细;喙短宽,先端下弯,微具缺刻;翅中等,较伯劳稍尖长;尾细长;腿较短弱,适于树栖。体羽松软,腰羽羽干竖硬。以昆虫为主食,在树上筑碗状巢,产卵2~5枚,由两性或仅由雌鸟孵化。有迁徙行为。代表种赤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flammeus,雌雄异型。

 

(鹎读音bēi)有20属130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非洲等热带地区。我国有4属20种。中、小型鸣禽。喙形较细尖,先端微下弯;翅短圆;尾细长,方尾或圆尾;腿短,跗跖 短弱,大多被以靴状鳞;体羽柔长而松软,后颈见有纤羽。树栖性,以果实为主食,兼吃昆虫,夏季育雏期间捕食大量昆虫;在树上编碗状巢,产卵4~5枚;由双亲孵化,孵化期12~15天,雏期约15天。善鸣。

  仅1属8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3种,包括蓝翅叶鹎Chloropsis cochinchinensis、金额叶鹎Chloropsis aurifrons、橙腹叶鹎Chloropsis hardwickii,见于云南。一般栖息于海拔约1600米以下的开阔常绿阔叶林,在森林上、中层沿枝条找食昆虫。常加入混合鸟群。悦耳鸣声,如流水般升降有致的颤鸣,音调似鹎;或模仿其他鸟的叫声;或包括许多粗哑哨音。
 

黑翅雀鹎 Aegithina tiphia
 

长尾丝O Ptilogonys caudatus
 

大太平鸟 Bombycilla garrulus
 
雀鹎科 Aegithinidae   丝O科 Ptilogonatidae   太平鸟科 Bombycillidae

仅1属4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2种,仅见于云南。栖于公园、红树林、开阔林地及次生林。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多叶小树的枝间跳动,极隐蔽。

 

仅1属4种。分布于中美洲地区。多树栖,以浆果为主食,兼食昆虫。

  仅1属3种。分布于古北界及新北界。我国有2种。体羽松软,头部有一簇柔软的冠羽,嘴短,略呈钩状。喜群居,多树栖,以浆果为主食,兼食昆虫。
 

灰连雀 Hypocolius ampelinus
 

棕榈[即鸟] Dulus dominicus
 

河乌 Cinclus cinclus
 
连雀科 Hypocolidae   棕榈[即鸟]科 Dulidae   河乌科 Cinclidae

仅1属1种。分布于伊拉克及其邻近地区的半旱的开辟地和耕地,非繁殖季节飞往远处,到印度、阿富汗南部,很可能到非洲。体细长,淡灰色,具羽冠。翅黑色,末端白色。喙短厚而颇宽,尾中等长度。

 

仅1属1种。体型似鸫,喙侧扁,先端具钩;翅短圆;尾较长,呈方形;腿健壮,具长趾和爪。两性羽色相似,背羽灰褐,翅、尾绿色,下体白,具黑纹。主要以小型果实为食,也吃叶芽、花粉。以树枝等在棕榈树顶部编筑大型群巢(公共巢),巢室以细草等衬里,每窝产2~4枚白色卵,可能喂两性孵化。分布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小岛上。

  仅1属5种。中、小型鸣禽。喙长而直,先端下弯;鼻孔被盖膜覆盖;翅短而圆;尾短,常上翘;腿较长而健壮;趾、爪长而有力,适于在水边奔走。雌雄羽色相似,大多为褐或黑色。在山溪急流地带活动,捕食水生生物,能潜水追捕小鱼、虾等。在石缝间以植物纤维等编成球状巢,产卵4~5枚,孵化期16天,双亲育雏3周。在欧、亚、美洲呈分散的不连续分布我国有2种。
 

鹪鹩 Troglodytes troglodytes
 

小嘲鸫(北嘲鸫)Mimus polyglottos
 

领岩鹨 Prunella collaris
 
鹪鹩科 Troglodytidea   嘲鸫科 Mimidae   岩鹨科 Prunellidae

有16属79种。分布于美洲,但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分布也包括亚欧大陆至非洲西北部。我国仅1种。小型鸟类,也是我国体型最小的鸟类之一。喜欢栖息于潮湿的地带,在森林下部活动,以苔藓,昆虫为食。鸣声清脆响亮。迁徙。

 

有11属35种。喙较细长,先端下弯;翅短圆;尾长,楔形或圆形;腿较细长而健壮;趾长,中趾与外趾基部有连并。极善鸣啭和效鸣,英文名Mockingbird即模仿鸟的意思,也称“反舌鸟”。以果实、种子及无脊椎动物为食。限分布于美洲,从加拿大到南美南端。

  有1属13种。广泛分布于古北界。我国有1属9种。体型似麻雀但稍大。为高山鸟,栖息于2200~3100米的高山针叶林带及多岩地带或灌木丛中,冬天下降至溪谷中栖息。常在岩石附近及灌木丛中寻食。食物以昆虫为主,辅以植物果实。
 

红胸鸲(欧亚鸲、知更鸟)Erithacus rubecula
 

棕扇尾莺 Cisticola juncidis
 

普通柳莺 Phylloscopus collybita
 
鸫科 Turdidae   扇尾莺科 Cisticolidae   莺科 Sylviidae

有59属335种。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我国约18属80种。中小型鸣禽,体型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差异,有些在地面栖息,善于奔跑,也有些善于飞行及树栖,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善于鸣叫。其中乌鸫Turdus merula和红胸鸲Erithacus rubecula分别是瑞典和英国的国鸟,而新疆歌鸲Luscinia megarhynchos则是熟知的夜莺。

 

有14属111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少数种类分布至亚欧大陆和大洋洲。我国有3属10种。小型,体多为褐色。常在农田、开阔草地及河流岸边的灌丛中捕食昆虫。其种山鹛Rhopophilus pekinensis为我国北方特有种。

  有48属281种。小型鸣禽。体型纤细,是我国体型最小的鸟类之一;喙细尖,上喙先端多有缺刻;翅短圆;尾短至中等;腿短而细。羽色以灰、褐及橄榄绿为主,雌雄羽色相似。多栖息于灌木或稀疏林内,以昆虫为主食,鸣声清脆、多变、悦耳。广布于旧大陆,但主要在欧亚、澳洲。我国有约18属82种。包括树莺、林莺、柳莺、苇莺等。
 

戴菊 Regulus regulus
 

灰蓝蚋莺 Polioptila caerulea
 

棕腹仙l Niltava sundara
 
戴菊科 Regulidae   科(蚋鹩科)Polioptilidae   l科 Muscicapidae

仅1属6种。分布于古北界,从欧洲至西伯利亚及日本。我国2种,其中台湾戴菊Regulus goodfellowi为我国特有种。体型似柳莺。雄鸟头顶具金黄色或橙红色的顶冠纹并两侧缘以黑色侧冠纹。常见于多数温带及亚高山针叶林,独栖于针叶林林冠下层。以昆虫为食。声尖细而高。

 

有3属15种。分布于美洲。


  有17属116种。小型鸣禽,善在空中飞捕昆虫。口裂大,喙宽阔而扁平,一般较短,上喙正中有棱嵴,先端微有缺刻;鼻孔覆羽;翅一般短圆,飞行灵便;腿较短,脚弱;尾一般中等,方形或楔形,少数种类中央尾羽特长。雌雄羽色相似或不同。以昆虫为主食,常伫立于枝头等处静伺,一旦飞虫临近即迎头衔捕,然后又回原地栖止。遍布旧大陆,以非洲、印度、东南亚及澳洲种类最多。我国有9属34种。
 

点颏疣眼O Batis molitor
 

白喉扇尾l Rhipidura albicollis
 

黑枕王l(黑枕蓝l)Hypothymis azurea
 
疣眼l科 Platysteiridae   扇尾l科 Rhipiduridae   王l科 Monarchidae

有6属31种。分布于美洲。包括疣眼O、饰眼O和蓬背O等。

 

有1属43种。原产于南亚、东南亚至纽西兰。我国有3种。因时常摆动并扩展其长长的圆尾而得名。栖息于森林空旷地、河岸和海滩。筑杯状小巢,精致地包以蛛丝。鸣声短促悦耳,有时在夜间鸣叫。

 

有17属98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包括包括寿带、王l、阔嘴l等。我国有2属3种:黑枕王lHypothymis azurea、寿带Terpsiphone paradisi、紫寿带Terpsiphone atrocaudata。

 

黄鸲O Eopsaltria australis
 

金啸O Pachycephala pectoralis
 

灰颈岩鹛 Picathartes oreas
 
鸲O科 Petroicidae   啸O科 Pachycephalidae   岩鹛科 Sylviidae

鸲读音qú。有10属40种。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包括小O、鸲O、薮O、杂色O等。

 

有11属54种。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大洋洲。包括啸O和VO等。

  仅1属2种。分布于西非洲。头部裸露无羽毛,背弓。
 

红嘴相思鸟 Leiothrix lutea
 

灰冠弯嘴鹛 Pomatostomus temporalis
 

棕头鸦雀 Paradoxornis webbianus
 
画眉科 Timaliidae   弯嘴鹛科 Pomatostomidae   鸦雀科 Paradoxornithidae

有47属263种。多数种类集中在东洋界,少数分布在非洲、大洋洲、欧洲甚至北美洲(1种)。我国有29属131种,是我国鸟类中最大的一科,其中有13种为我国特有种,素有“画眉的王国”之称。多善鸣叫和模仿,脚强健,善跳跃,不善飞翔,喜结群活动。画眉Garrulax canorus是我国最常见的笼养鸟之一。

 

仅1属5种。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

 

  有3属20种。分布于亚洲。我国有3属19种,其中4种为特有种。体型似山雀,但与画眉科更近缘。常结小群栖于竹林,有时于灌丛及高草丛,有时与其种类混群。常头朝下进食。鸣声有特色的似松鼠的唧唧声。
 

黑头刺尾鸫 Orthonyx spaldingii
 

栗鹑鸫 Cinclosoma castanotus
 

华丽细尾鹩莺 Malurus cyaneus
 
刺尾鸫科 Orthonychidae   鹑鸫科 Cinclosomatidae   细尾鹩莺科 Maluridae

仅1属2种。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

 

有6属15种。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

  有5属25种。小型鸣禽,仅分布于澳洲。大致特征与莺科近似,但多数尾较长,栖止时像鹪鹩一样尾羽上翘,故称鹩莺。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食,也吃草籽。雌雄异色,雄鸟羽色华丽;有些类群为社会性繁殖,一优势雄鸟的巢可有许多雄鸟帮忙,若此雄鸟意外,立即从群中产生另一优势雄。
 

白眉丝刺莺 Sericornis frontalis
 

黄澳[即鸟] Epthianura crocea
 

火冠雀 Cephalopyrus flammiceps
 
细嘴莺科 Acanthizidae   澳[即鸟]科 Epthianuridae   攀雀科 Remizidae

有16属68种。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

 

有6属15种。小型鸣禽。喙细尖,先端稍下弯;翅尖,尾短而平;舌尖有3簇刷状突。雄鸟大多比雌鸟羽色华丽。地栖或半地栖生活。主食昆虫。两性筑巢、孵化及育雏;在地面或灌丛中筑碗状巢,通常产卵3枚。分布于澳大利亚。

  有5属25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古北界。我国有2属3种。体型介于l与山雀之间,善于攀树。巢为囊状,悬挂在树枝梢上,有出入口,以树皮缝隙中的昆虫为食。
 

红头长尾山雀 Aegithalos concinnus
 

大山雀(白脸山雀) Parus major
 

普通[ Sitta europaea
 
长尾山雀科 Acanthizidae   山雀科 Paridae   [科 Remizidae

有3属9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我国有1属5种,其中银脸长尾山雀Aegithalos fuliginosus为我国特有种。体型很小而尾较长,头顶羽毛长而松。在树枝间筑巢,呈囊状,侧开口。

 

有3属55种。除南美洲,大洋洲和极地外,几乎遍及全球。我国有3属19种,其中3种为我国特有种。性情活泼,常在枝头跳跃,喜群居,以昆虫为食,在树洞或岩缝中筑巢,巢呈蝶形。

  [读音shī。有1属24种。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大洋洲。我国有11种,其中滇[Sitta yunnanensis为我国特有种。体小,头颈短,尾短。常在树干、树枝、岩石上等地方觅食昆虫、种子等。在洞中筑巢,冬季有储存食物习性。是唯一能头向下尾朝上往下爬树的鸟类。
 

杂色澳[ Neositta chrysoptera
 

旋壁雀 Tichodroma muraria
 

旋木雀 Certhia familiaris
 
澳[科 Neosittidae   旋壁雀科 Tichidromidae   旋木雀科 Certhiidae

仅1属2种:黑澳[Neositta miranda和杂色澳[Neositta chrysoptera。雌雄异色。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

 

仅1属1种。分布于亚欧大陆。体型略小,灰色,尾短而嘴长。在岩崖峭壁上攀爬,两翼轻展显露红色翼斑。冬季下至较低海拔,甚至于建筑物上取食。鸣声为尖细的管笛音及哨音。

  有2属7种。主要分布于全北界及非洲,个别种可见于北美洲。我国有1属4种。嘴细长下弯,尾为很硬且尖的楔形尾,似啄木鸟,后趾和爪特长,擅长攀树,在树干上捕捉昆虫,在裂开的树皮缝隙中筑巢。
 

纹肋旋木雀 Rhabdornis mysticalis
 

白喉短嘴旋木雀 Cormobates leucophaeus
 

冠啄果鸟 Paramythia montium
 
纹旋木雀科 Certhiidae   短嘴旋木雀科 Climacteridae   冠啄果鸟科 Paramythiidae

仅1属3种。分布于菲律宾。舌尖刷状,常在花上逗留。

 

仅1属7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和纽西兰。体型、体色、生活习性等均与旋木雀殊似,只是不具旋木雀的坚硬羽干的尾羽,是生态趋同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巢筑于树洞中,产卵3~4枚,由两性筑巢、孵化及育雏。

  仅2属2种。分布于新几内亚。
 

蓝喉太阳鸟 Aethopyga gouldiae
 

红胸啄花鸟 Dicaeum ignipectum
 

暗绿绣眼鸟 Zosterops japonicus
         
         
花蜜鸟科(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   啄花鸟科 Dicaeidae   绣眼鸟科 Zosteropidae

有14属130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南部、东南亚。我国有4属11种。体纤细;喙细长而尖,有的并下弯,先端有锯缘;舌管状,富伸缩性,先端分叉;翅短圆;尾型多样,有的短而平,有的中央尾羽特长;腿细长。雌雄异色。主要食花蜜或捕食昆虫。

 

有2属44种。主要分布于东洋界,少数分布于大洋洲。我国有1属6种。是旧大陆体型最小的鸟类。嘴小,先端有细小锯齿,羽毛色彩华丽而闪光。性情活泼,喜跳跃于开花树冠的上层,食昆虫、花蜜、果实等,有传粉作用,常被误认为大型蜂类。

 

有14属94种。绣眼鸟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我国有1属3种,分布于南方各省。体型纤小,羽毛常为绿色,眼周有白圈,嘴小而尖,舌能伸缩,舌尖有两簇刷状突,可伸入花中捕食昆虫或采食花粉。除繁殖季节成对外一般成群生活。性活泼。

 

斑翅食蜜鸟 Pardalotus punctatus
 

南非食蜜鸟 Promerops cafer
 

蓝脸吸蜜鸟 Entomyzon cyanotis
 
斑食蜜鸟科 Pardalotidae   非洲食蜜鸟科 Promeropidae   吸蜜鸟科 Meliphagidae

仅1属4种。分布于大洋洲。

 

 

仅1属2种。分布于南非。

 

 

有38属174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太平洋诸岛,是澳洲鸟类中种类最多、最常见的一类。羽毛多呈华丽色彩,尾形多样,有些种有长的中央尾羽。嘴细长而弯曲,舌能伸缩,尖端呈刷毛状,用以吸取花蜜。栖息于森林中,食物为昆虫,浆果和花蜜。

 

金黄鹂 Oriolus oriolus
 

和平鸟(雄)Irena puella
 

棕背伯劳 Lanius schach
 
黄鹂科 Oriolidae   和平鸟科 Irenidae   伯劳科 Laniidae

有2属29种。主要分布在除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外的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有1属6种。中型雀类,体色艳丽。主食昆虫,也吃果实和种子。树栖鸟,极少在地面活动,喜集群,常成对在树丛中穿梭。叫声悦耳。常见如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俗称黄莺,在我国为夏候鸟。

 

仅1属2种。分布限于东洋界,从印度至中国西南部、东南亚、巴拉望岛及大巽他群岛。我国仅和平鸟Irena puella一种,见于西藏东南部近边境地区及云南南部的原始森林,高可至海拔1100米。体形似椋鸟,上喙微下弯或有钩。栖于高树顶,与其他鸟混群在结果的无花果树上找食。飞行呈波状。留鸟。常飞时鸣叫。雌雄异型

 

有3属31种。喙粗壮而侧扁,先端具利钩和齿突,嘴须发达;翅短圆;尾长,圆形或楔形;跗跖强健,趾具钩爪。头大,自嘴基过眼至耳羽区有一宽的过眼纹。为“雀中猛禽”,停栖静伺而伏击猎物,以昆虫、蛙、蜥蜴等小动物为食,大型伯劳可捕食鼠类及小鸟。常将猎物挂在树枝上,有“屠夫鸟”之称。

 

红胸黑V Laniarius atrococcineus
 

钩嘴林V Tephrodornis gularis
 

弯嘴V Falculea palliata
 
丛V科 Malaconotidae   盔V科 Prionopidae   钩嘴V科 Vangidae

V读音jú。有7属43种。分布于非洲。

 

有3属11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少数种类至东洋界,我国仅1种。

 

有12属14种。中、小型鸣禽。体型略似鹎类,但个头较大,体较粗壮,尾较短。喙形变异很大,基本形态是先端侧扁,上喙具钩;依次形态发展有巨型厚嘴、短嘴和似蜂鸟的弯嘴,分别适应不同的生活习性,占有特定生态位。以昆虫及其它小动物为主食,有的食树蛙及蜥蜴,有的专门吃花内及树皮缝内的昆虫。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

 

发冠卷尾 Dicrurus hottentottus
 

垂耳鸦 Callaeas cinereus
 

鹊鹩 Grallina cyanoleuca
 
卷尾科 Dicruridae   垂耳鸦科 Callaeidae   鹊鹩科(鹊鹨科)Grallinidae

有2属23种。除须嘴卷尾Chaetorhynchus papuensis限分布于新几内亚外,其余种分布于非洲至东南亚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我国有7种。中等体型,体羽多灰色或黑色,有些种类外侧尾羽向外向上弯曲,故名。以昆虫为食。护巢性强。善鸣叫。

 

仅2属2种。中型鸣禽。本科最显著特征是在嘴角附近具有鲜艳色泽的肉垂,蓝色或橙色。喙细尖、长而下弯,体羽大多为具闪光的蓝灰或黑色。以昆虫为主食。分布于新西兰。叫声像柔和圆浑的歌声,所以当地人也称之为“风琴鸟”和“铃鸟”。

 

仅1属2种。中小型鸣禽。体型似鸦但喙形多样,体羽黑、灰或斑驳的杂色。主要特征是均在树上砌造坚固的碗状泥巢,与其它鸟类显著有别。每个巢由几只鸟合作筑成,在一个巢内可有2只或更多的雌鸟产卵。产卵3~8枚,由双亲孵化17~20天,雏期21~28天。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白翅澳鸦 Corcorax melanorhamphos
 

灰燕V Artamus fuscus
 

棘头V Pityriasis gymnocephala
 
澳鸦科 Corcoracidae   燕V科 Artamidae   棘头V科 Pityriaseidae

仅2属2种。分布于澳大利亚。

 

 

有1属11种。分布于印度至中国南部及东南亚。我国仅1种,见于云南。中等体型,体长18厘米,似燕。嘴厚。栖于裸露树枝或其他栖处,作盘旋巡猎飞行以捕捉昆虫,有时飞行于水上,飞行常作燕式冲滑。常群鸟紧贴栖于一处,相互整理羽毛或一道晃尾。敢于围攻鹰类及乌鸦。

 

仅1属1种。分布于婆罗州岛。为濒危物种。

 

 

黑背钟鹊 Gymnorhina tibicen
 

大极乐鸟 Paradisaea minor
 

缎蓝园丁鸟 Ptilonorhynchus violaceus
 
钟鹊科 Cracticidae   极乐鸟科(风鸟科)Paradisaeidae   圆丁鸟科 Ptilonorhynchidae

仅4属12种。广泛分布于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也有分布。称为“澳洲喜鹊”。鸣声洪亮的似金属音,羽色黑白相间似喜鹊,故名。尾短。在开阔地捕食蜥蜴、蛇和大型昆虫。富侵略性,尤其在繁殖季节,会攻击较大的鸟类甚至人。有复杂的社会结构。

 

有17属44种。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少数种类见于澳大利亚北部和马鲁古群岛。爱顶风飞行,所以又称“风鸟”。大多数种类雄鸟有特殊饰羽和色彩艳丽的羽毛,体态华丽,故又称“天堂鸟”、“女神鸟”等,是世界著名观赏鸟。以果实为食,也吃昆虫、蛙、蜥蜴等。鸣声粗厉。多单个或成对生活。

 

有7属20种。分布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包括园丁鸟和亭鸟。中型,体羽光亮。食昆虫和果实。叫声似一系列玲声。雄鸟在求偶时用树枝搭建“凉亭”,并用色彩鲜艳的小物品如锅牛壳、羽毛、花朵或真菌类植物等装饰其间。雌鸟交配后独自营巢产卵。

 

灰喜鹊 Cyanopica cyana
 

鹩哥 Gracula religiosa
 

麻雀(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鸦科 Corvidae   椋鸟科 Sturnidae   雀科 Passeridae

有23属117种。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11属27种,其中黑头噪鸦Perisoreus internigrans为特有种。包括鸦和鹊。体壮,喙短粗,体长23~71公分,是最大的雀形类。羽衣可为单色的,或有对比明显的花纹,通常有光泽。叫声刺耳、响亮。大多群居,群组织程度发达,互助是重要特性。有些种类智力极高。雌雄的结合牢固,或终生配对。雄鸟帮助营巢,有时多数巢成一大群。在雌鸟孵卵时,雄鸟饲喂雌鸟。杂食性。

 

有28属114种。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南部、非洲和东南亚。我国有8属18种。大中型的雀类。大多为地栖性。叫声变化多段,善模仿。常见如鹩哥Gracula religiosa、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家八哥A. tristis、粉红椋鸟Sturnus roseus、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等,既是著名益鸟,也是常见笼养鸟。

 

有4属35种。广布于除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亚洲最南部以外的世界各地。我国有3属12种。与c科比较相似,但闭嘴时上下嘴间没有缝隙。雌雄鸟羽毛的颜色常有区别。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常见如麻雀(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等,是我国城乡常见鸟类之一,曾被错误地列为“四害”,肆意捕杀;两者主要区别是麻雀颊部有黑斑,而后者无。

 

黑头织雀 Ploceus cucullatus
 

禾雀(灰文鸟)Padda oryzivora
 

针尾维达雀 Viidua macroura
 
织雀科(织布鸟科)Ploceidae   梅花雀科 Estrildidae   维达雀科 Viduidae

有16属114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我国有1属3种,仅见于云南南部。大小似麻雀,嘴强健;第1枚飞羽较长,超过大覆羽;大多数雄鸟一年有两种羽色,非繁殖季节雄鸟羽色似雌鸟。主要活动于农田附近的草灌丛中,群集生活,常结成数十以至数百只的大群。性活泼,主食植物种子,繁殖期兼食昆虫。在繁殖期中,常数对或10余对共同在1棵树上营巢,巢呈长把梨形,悬吊于树木的枝梢,以草茎、草叶、柳树纤维等编织而成。红嘴奎利亚雀Quelea quelea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常集群破坏农作物。

 

有28属140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我国有3属5种。体型小,嘴圆锥形而常有鲜明的色彩。有些种类羽色极其华丽。常在地面集群觅食,主要以种子为食。包括梅花雀、文鸟、鹦雀、草雀、禾雀、火雀等。常见如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等,而原产于爪哇的禾雀(灰文鸟)Padda oryzivora和七彩文鸟Chloebia gouldiae因羽色鲜艳而常被作为笼养鸟饲养,野生种群数量受到威胁。

 

有1属19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全是巢寄生者,每一种寄主相对稳定,主要是梅花雀科的鸟类。

 

 

 

红眼莺雀(红眼绿鹃)Vireo olivaceus
 

黑尾蜡嘴雀 Eophona migratoria
 

镰嘴管舌雀 Vestiaria coccinea
 
莺雀科(绿鹃科)Vireonidae   燕雀科 Fringillidae   管舌雀科 Drepanididae

有4属52种。小型鸣禽。喙似莺但较厚,上喙先端下弯并具微钩尖;腿短,前3趾基部连并;上体大多绿或灰色,下体白或黄色。主食昆虫,于枝端伺机飞捕。在水平枝杈间筑深杯状巢,产卵2~3枚,两性或雌鸟孵化。分布于美洲,有迁徙行为。

 

有20属135种。世界性分布。我国有17属56种,2个特有种。包括燕雀、岭雀、松雀、朱雀、朱顶雀、金翅雀、丝雀、灰雀、锡嘴雀、蜡嘴雀、沙雀等。有些种类鸣唱动听,是常见笼养鸟,如金丝雀Serinus canaria。主食坚果、种子和芽,兼食少量昆虫。喜集群。

 

有12属23种。喙形多样;腿脚较长而健。分布于夏威夷群岛。形态、习性差异极大,几乎包括所有雀形类特征。为距今约五百万年扩散后代,许多高度变异种类的快速进化成为鸟类适应性辐射最为突出的例子,其程度远胜于加拉帕哥斯群岛上裸鼻雀科达尔文雀类。

 

橄榄绿森莺 Peucedramus taeniatus
 

黑头威森莺 Wilsonia pusilla
 

曲嘴森莺 Coereba flaveola
 
绿森莺科 Peucedramidae   森莺科 Parulidae   曲嘴森莺科 Coerebidae

仅1属1种,即橄榄绿森莺Peucedramus taeniatus。分布于北美洲。

 

有25属116种。小型鸣禽。大多为橄榄色或灰色,在繁殖季节头部出现黄、橙、红色或蓝色;喙细尖;腿脚弱;初级飞羽9枚。分布于美洲。

 

仅1属1种,即曲嘴森莺Coereba flaveola。分布于南美洲。

 

灰蓝裸鼻雀 Thraupis episcopus
 

黄c Emberiza citrinella
 

巾冠拟鹂 Icterus cucullatus

 

裸鼻雀科 Thraupidae   c科 Emberizidae   拟鹂科 Icteridae

有63属256种。分布于美洲,大部分种类见于南美,以安第斯山脉地区为多。

 

(c读音wú)有72属321种。小型鸣禽。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大多为圆锥形,与雀科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种类众多,在栖息地、食性、行为和羽饰上有各种各样的变异,有些种类为雌雄异色。分布在古北界的典型种类,体羽大多似麻雀,外侧尾羽有较多的白色。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产卵4~6枚,一般由雌鸟孵化12~13天,雏期约等于孵化期。遍布全球。

 

有24属97种。中、小型鸣禽。喙近圆锥形,直而尖,上喙尖端不具缺刻;翅适中或尖长,初级飞羽9枚;尾常为圆形;腿、脚长健,适于奔走;体色多为带金属反光的黑色或其它鲜艳色泽。杂食性,有的主食昆虫或果实。巢为袋状,由雌鸟建造;有些种类具寄生性繁殖习性;产卵3~8枚,孵化由雌鸟担任,11~14天;雏期变异大,多者可达37天。广泛分布于美洲,有迁徙行为。

 

主红雀 Cardinalis cardinalis
 

 

 
   
美洲雀科 Cardinalidae    

有13属43种。分布于美洲。大多体色艳丽,是北美地区常见庭园鸟。以浆果、花蕾、种籽、谷物和昆虫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