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翼形亚纲> 原始腹足目

   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本鳃呈J状。大部分种类具有2个心耳。神经系统集中不显著,足神经节呈长索状,左右2个脏神经节彼此远离。具有1个脑下食道神经连索。嗅检器不明显,位于鳃神经上。平衡器中含有许多耳沙。眼的构造简单,开放或形成封闭的眼泡。肾脏1对,开口在乳头状的突起上。生殖腺一般开口在右肾中;但是蜒螺科只有1 个左肾,生殖孔独立。吻或水管缺乏,齿舌带上的小齿数目极多。包括4个总科:对鳃总科Zeugobranchia、帽贝总科Patellacea、马蹄螺总科Trochacea、蜒螺总科Neritacea。

 
帽贝科 Patellidae
贝壳呈斗笠状,低平,壳质结实。壳顶近中央而略向前方,通常自壳顶向四周射出多条放射肋,贝壳的周缘圆形或呈不规则的多边星形。壳内有珍珠光泽,无本鳃,有成环状的外套鳃介于外套膜与足部之间。在潮间带岩礁上营附着生活,可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以海藻为食。全国沿海具有分布。本科在台湾称为笠贝科。
 

星状帽贝 Patella flexuosa

 

嫁[虫戚] Cellana toreuma

 

龟甲[虫戚] Cellana testudinaria

 

斗嫁[虫戚] Cellana grata

 
笠贝科 Acmaeidae
壳形与帽贝科近似,为斗笠状或低圆锥形,表面平滑或具放射肋,壳顶位于中央近前方。具一个盾形本鳃,环形外套鳃有或无。壳内珍珠光泽弱或无,肌痕通常呈马蹄形。栖息于潮间带的岩石或砾石上,营附着生活,以海藻为食。我国南部沿海均有分布。本科在台湾称为青螺科。
 

鸡爪拟帽贝 Patelloida saccharina

 

史氏背尖贝 Nipponacmea schrenckii

 

矮拟帽贝 Patelloida pygmaea

 

白笠贝 Acmaea mitra

 
翁戎螺科 Pleurotomariidae
贝壳呈低圆锥形,壳质薄,壳表常有颗粒状雕刻,在壳口外唇中部有一较深的细长裂缝,壳内珍珠层厚,富有光泽。具有一个近圆形的角质厣。种类较少,大部分为化石种,目前在世界海洋中仅存20余种,而且多数栖息于深海或较深海底,因此不易被人们发现和采集。目前我国共报道约5种,主要发现于东海的东南部。多为珍稀贝类,有“活化石”之称。
 

红翁戎螺 Perotrochus hirasei

 

翁戎螺 Perotrochus sp.

 
鲍科 Haliotidae
贝壳呈耳形、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螺旋少,体螺层极大。贝壳的左侧有一列小孔,前缘有数个开口,其余多个是闭塞的,肛门和鳃均位于这个位置,通过开孔进行呼吸和排泄。壳口特大,内富有珍珠光泽,无厣。多为温带和热带种类,主要栖息于浅海,潮流通畅、有藻类丛生的环境中;利用发达的足部吸附在岩石上生活,以藻类为食。足部肌肉极发达,而且营养价值高,是名贵的海产品。贝壳称“石决明”,在中药里用途甚广,还可作为贝雕工艺品。在我国沿海约有8种。皱纹盘鲍(盘大鲍)Haliotis discus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已开展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杂色鲍(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
 

皱纹盘鲍(盘大鲍)Haliotis discus

 

杂色鲍(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皱纹盘鲍(盘大鲍)Haliotis discus

 

耳鲍 Haliotis asinina

 

多变鲍(瘤鲍螺)Haliotis varia

 

羊鲍(圆鲍螺)Haliotis ovina

 
钥孔[虫戚]科 Fissurellidae
贝壳呈笠状或椭圆形,壳顶部或前缘具穿孔、缺刻或裂缝;壳表常有突出的放射状肋和细的同心生长轮脉,壳口广大,无厣。广布于世界各海区,从潮间带至浅海沙、沙砾、岩石或珊瑚礁海底均有栖息,有的种类栖水深度可达数百米以上。以藻类为食。我国已知有30余种,全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本科在台湾称为裂螺科。
 

中华J[虫戚] Scutus sinensis

 

鼠眼孔[虫戚] Diodora mus

 
马蹄螺科 Trochidae
贝壳多呈圆锥形或蜗牛形,有的呈耳形。壳表常雕刻有颗粒、瘤结或棘等。贝壳底部较平坦,多具同心肋。壳口方圆形或马蹄形,脐孔大耳深,或无脐孔。壳内珍珠层厚,厣角质,圆形多旋。种类较多,全部为海产。多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岩石、沙或泥沙质海底。以藻类为食。大的贝壳可作纽扣或贝雕工艺;有的贝壳可药用,中药名“海决明”。我国沿海已发现80余种,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本科在台湾称为钟螺科。
 

马蹄螺(花斑钟螺)Trochus maculatus

 

大马蹄螺(马蹄钟螺)Trochus niloticus

 

塔形扭柱螺(塔形马蹄螺)Tectus pyramis

 

凹螺 Chlorostoma montereyi

 

单齿螺 Monodonta labio

 

奇异金口螺 Chrysostoma paradoxum

 

朝鲜土耳其螺 Turcica coreensis

 

镶珠隐螺 Clanculus margaritarius

 

[虫昌]螺 Umbonium vestiarium

 

美丽项链螺 Monilea callifera

 

滑石螺 Stomatella impertusa

 

滑石螺 Stomatella impertusa

 

紫金丽口螺 Calliostoma annulatum

 

旋肋丽口螺 Calliostoma ligatum

 
海豚螺科 Angariidae
贝壳中等大或小,螺旋部低平,体螺层大。壳面粗糙,有螺肋、鳞片或棘刺突起。壳口近圆形,脐孔大或无。厣角质,圆形,核位于中央。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有海藻丛生的岩礁、珊瑚礁间。我国沿海种类较少,主要见于台湾和广东以南沿海。此类动物具质厣,以往归属于马蹄螺科,目前有的学者把他列入蝾螺科。我国学者董正之(2002)认为应独立成一科。
 

海豚螺(棘冠螺)Angaria delphinus

 

宏凯海豚螺 Perotrochus hirasei

 
蝾螺科 Turbinidae
贝壳呈拳头形、球形、圆锥形或星形,壳质厚而坚实。螺层较少,体螺层通常膨大,壳面具颗粒、瘤节、鳞片和棘等。壳口多为圆形,壳内珍珠层厚;无脐孔或具小的脐孔。厣石灰质,坚厚,外凸内平,核偏离中央。为温带和热带种,从潮间带岩石岸至深海均有其踪迹,我国沿海皆有分布,但南部多于北部。以藻类为食。贝壳珍珠层厚,大型者可作贝雕工艺材料;厣可药用,名“甲香”。我国沿海有20余种。
 

金口蝾螺 Turbo chrysostomus

 

银口蝾螺 Turbo argyrostomus

 

夜光蝾螺 Turbo marmoratus

 

带蝾螺 Turbo petholatus

 

长辐星螺 Astralium calcar

 

长刺螺 Guildfordia yoka

 
螺科 Neritidae
(读音dàn)贝壳近球形或半球形,壳质较厚,螺旋部低小,体螺层膨大,表面具螺肋或平滑。壳口半月形或卵圆形,内唇滑层宽厚,中部常具齿刻或平滑无齿;厣石灰质,半圆形。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栖息于潮间带岩礁质海底,有的种类栖息于少量海水注入的河口区或小溪中。主要以海藻为食,也吃食其他小动物。在我国已发现40种左右,分布于东南部海域。
 

血齿螺 Nerita peloronta

 

褶螺(白肋螺)Nerita plicata

 

锦螺 Nerita polita

 

奥莱彩螺 Clithon oualaniensis

 

小皇冠彩螺 Clithon corona

 

斑马游螺 Neritina zebra

 

 

 

原始腹足目

Archaeogastropoda